浅析授导型教学与探究型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一、授导型教学
授导型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讲解、演示、操练、及练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问题化学习等方法综合运用的课堂教学形式。
(一)授导型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1、对学习者特征分析
2、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3、教学方法的选择
4、教学媒体的选择
5、教案的设计
由些可以看出,授导型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课堂讲解为主,但同时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融合了小组讨论、课堂演示以及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
教学效果非常的好。
二、探究型教学
1、理论依据
(1)创新教育思想。
我们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
(2)主体教育理论。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是自我发展的探索者和创造者,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
(3)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2、基本结构
(1)设境与指要是引导学生学习的环节。
1.设境。
对教学模式的构建,应当强调对教学情境的创设。
2.指要。
教师还应该控制信息的接收范围,使学生能够围绕要点进行学习,以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2)自学与研讨是学生主动探究的环节。
1.自学。
自学的进度与深度,允许参差不齐,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资源,把潜在的学习能量充分释放出来。
2.研讨。
教师要千万百计使学生活跃起来,鼓励他们互相研究,共同讨论。
(3)教师精讲与答疑是深化学习的环节。
1.精讲。
所谓“精讲”就是教师有选择地讲解新知识、传授新技能,对学生获得新知起到补漏,矫正、排疑、解难、扩展、深化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受到应有的思想品德教育。
2.答疑。
答疑是对自学、研讨、精讲等仍未解决或继续出现的疑点给予最后解决的过程。
答疑的要求是:第一,提倡并鼓励学生质疑。
第二,引发并指导学生质疑。
第三,要诱导并启发学生自行答疑,要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点拨引导,以激发学生的智慧火花。
(4)练习与总结是巩固、梳理知识的环节。
1.练习。
练习的层次有基本练习、综合练习与创造性练习。
提倡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学
生多途径、多角度、多层次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思维品质。
2.总结。
简要地将所学知识概括化、系统化,以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结构及要点。
一般由学生进行总结,教师也可作适当补充。
3、主要特点
(1)教学氛围的民主性。
(2)课堂交流的多向性。
(3)学习主体的创造性。
(4)教学关系的统一性。
4、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有效地培养了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
使教师直接接受来自学生的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教学信息,教师的施教思路会变得更加开阔。
摆脱了个体经验和习惯性的教学思维定势的束缚,从而更加科学地导学施教。
(3)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
使各类学生在知识上学有所得,能力上学有长进,技能上学有特长,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