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药典》2015年版微生物基本知识解析
《中国药典》2015年版微生物基本知识解析
试验菌
2010版
大肠埃希菌
2015版
铜绿假单胞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 白色念珠菌、黑曲霉 白色念珠菌、黑曲霉
(1)胰酪大豆胨琼脂: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 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 (2)胰酪大豆胨肉汤: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 菌。 (3)沙氏葡萄糖琼脂:白色念珠菌、黑曲霉。
2010版
(1)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2)PH7.2无菌磷酸盐缓冲液 (3)PH6.8无菌磷酸盐缓冲液(用于肠 溶制剂)或PH7.6无菌磷酸盐缓冲液 (用于结肠溶制剂)
2015版
(1)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2)PH7.2无菌磷酸盐缓冲液 (3)PH6.8无菌磷酸盐缓冲液(用于肠 溶制剂)或PH7.6无菌磷酸盐缓 冲液(用于结肠溶制剂) (4)增加胰酪胨大豆肉汤培养基 ●不局限上述稀释液
2010版
试 验 菌 株 1、营养琼脂:大肠埃希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 杆菌 2、玫瑰红钠琼脂:白色念 珠菌 黑曲霉
2015版
1、胰酪大豆胨琼脂:金黄色葡萄球菌、 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 菌、黑曲霉 2、胰酪大豆胨肉汤:金黄色葡萄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 3、沙氏葡萄糖琼脂:白色念珠菌、黑曲 霉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培养基名称 沙氏葡萄糖琼脂+抗生素 (当细菌超标引起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超标用) 无菌性检查 取已灭菌的SDA注皿,用于20~25℃培养5~7天,应无菌落生长。 抑菌性检查: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 试验用菌种 促生长能力:白色念珠菌、黑曲霉 1、庆大霉素:广谱。对G-,G+菌有比较好的抗菌作用 常用抗生素 2、氯霉素:广谱。对G-菌作用强;对G+菌作用不及青霉素与 四环素。 接种方法 抑菌性:接种不小于100cfu试验用菌。 促生长能力:接种不大于100cfu试验用菌。
简便、严谨
评价
微生物检测环境变化
2010版
检测环境 应在洁净度10000级背景 下的局部100级单向流空 气区域内进行
2015版
应在受控洁净环境(不低于 D级洁净环境)下的局部洁 净度不低于B级单向流空气 区域内进行
·其他要求:
▷ 检验过程及环境既要最大可能防止样品受污染,又要防止检验过程 对环境和人员造成的危害。 ▷ 活动区域的合理规划及区分,提高微生物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 性。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2010版
检查范围
加菌量
2015版
微生物计数用的成品培养基、由脱水培 养基或按处方配制的固体和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50~100CFU
不大于100CFU
培养温度 营养琼脂:30~35℃ 胰酪大豆胨琼脂TSA:30~35℃培养 玫瑰红钠:23~28℃ 胰酪大豆胨肉汤TSB: 30~35℃培养
白色念珠菌、黑曲霉于20~25℃培养不大于5天。与对照培养基 适用性检查 比较,恢复率在50%~200%之间。 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应不得生长。
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1、常用的供试液制备方法 (1)水溶性供试品 (2)水不溶性非油脂类供试品 (3)油脂类供试品 (4)需要特殊方法制备供试液的供试品:①膜剂、②肠溶及结肠溶制剂、③ 气雾剂喷雾剂、④贴剂。
2、接种和稀释
2010版
试验组 供试液和菌液同时 加入平皿中
2015版
供试液,加入试验菌液,混匀,使 每张滤膜所滤过的供试液中含菌量 不大于100cfu。
供试品 对照组
菌液对 照组 中和剂 对照组
供试液直接加入平 皿中
直接加入菌液到平 皿中 稀释剂对照组
稀释也代替菌液同试验组操作。 (中国药典特殊规定的,协调案无 相关要求)
微生物计数用培养基
2010版
1、营养琼脂用于细菌计数 2、玫瑰红钠用于霉菌和酵母菌计数 3、酵母浸出粉胨葡萄糖琼脂用于酵 母菌计数 4、菌液制备用稀释液:0.9%氯化钠 溶液
2015版
1、胰酪大豆胨琼脂和胰酪大豆胨肉汤用于需氧 菌总数测定 2、沙氏葡萄糖琼脂用于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测定 3、沙氏葡萄糖琼脂+抗生素用于细菌超标引起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超标用 4、菌液制备用培养基: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 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
微生物检查体系的调整
2010版
分类依据 质控分类 检验体系 项目1 按微生物类别分 细菌、真菌 选择培养、或者人为区分 细菌数 营养琼脂
2015版
按营养条件分 需气、厌气菌 直接与培养条件对应 需氧菌总数 胰酪大豆胨琼脂 (TSA)
项目2
霉菌及酵母菌总数 玫瑰红钠琼脂
容易造成漏检
霉菌及酵母菌总数 沙氏葡萄糖琼脂 (SDA)
沙氏葡萄糖琼脂SDA:20~25℃培养
培养时间 可接受标 准
细菌:48h 真菌:72h
细菌不超过72h,真菌不超过5天
固体培养基(与对照培养基): 50%~200%(0.5~2) 液体培养基(与对照培养基管比较): 生长良好
建议:培养基呈混浊的液体,或划线于相应的 分离平板上,培养后呈现典型菌落
70%
控制菌项目变化
培养基体系 2010版
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 Nhomakorabea2015版
耐胆盐革兰阴性菌
大肠埃希菌 沙门菌
明显变化
沙门菌
铜绿假单胞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梭菌
铜绿假单胞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梭菌 白色念珠菌
无明显变化
白色念珠菌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 微生物计数法》
通用要求要点: (1) 微生物计数法系用于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的嗜温细菌和真菌的计数。 本 检查法可采用替代检查方法,包括自动检测法,但必须证明其替代方法 等效于药典规定的检查方法。(9201)药品微生物检验替代方法验证指 导原则 (2) 环境洁净度应符合要求。定期检测:不低于B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 台面、环境。参考USP〈1117〉实验室分区原则。 (3) 前处理:供试品的抗菌活性,中和剂和灭活剂的有效性及无毒性。表面 活性剂的无毒性及与相容性。 (4) 方法选择:根据供试品理化特性和微生物限度标准等因素选择。(平皿 法、薄膜过滤法和MPN法) (5) 菌种管理:(9203)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关于菌株管理 的要求。 (6) 阴性对照:微生物检查需进行阴性对照试验。如果对照有菌生长,应进 行偏差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