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观电影《青红》有感——以梦换梦

观电影《青红》有感——以梦换梦

以梦换梦
——对电影《青红》的评析
学号:1104015030
姓名:黄越
专业:小学教育(综合)
影片《青红》又名“Shanghai Dreams”(上海梦)、我十九。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无数个家庭随着自己的工厂离开故土来到西部贫瘠的山区,开始了三线建设。

他们中大部分来自上海,北京,沈阳,哈尔滨等大城市。

开荒建厂,开始了他们新的生命。

直至今天,还有大部分人依然留在那里,那里成了他们新的故乡。

这个故事发生在若干年之后的贵阳,变革的中国给人们带来了希望,离开这里,回到故乡渐渐成了他们中部分人生活的新主题……”这是电影《青红》的片头,开门见山的揭露了故事的主题,为我们接下去听这个发生在小山村里的“大城市人”的故事垫了垫胃。

影片从导演层来看——王小帅,出生于1966年的上海,出生两个月之后就随父母支援三线建设来到了贵阳,在贵阳小山城度过了童年的13年,89年毕业于北影导演系,属于第六代导演。

这样一个成长背景,或许就是这部片子形成的诱因。

小帅导演对于《青红》的阐述是:“这个电影带有了我过去生活过的那个地方的些许印记。

我们家在六十年代随着我妈妈的工厂离开上海来到贵州。

无数个家庭就向无数个浮萍一样无根无基地在异乡漂流。

后来我们大了,这种情况也没有得到改善,而根却越来越深的扎在了那里。

很多家庭的父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开始想办法自己解决回故乡的问题。

这个电影中的主角们大部分都是这样的情况。

可是,长大了的下一代不会理解父母的心愿,他们对故乡一无所知…… ”这样我们也能理解在影片中青红父亲对青红近乎于犯人式的监视,使青红隔绝一切外部世界(甚至编造病假条阻切断青红到工厂实习的机会)。

影片在6分钟的时候,青红与父的对话第一次提出了关于上海梦的内容:父:“考不上就继续考,总比你在外面疯疯癫癫的要好,要不然你以后回上海,会让人家笑话的!”
在15分钟的时候青红与其母的对话再次强调提出了回上海的梦想:
母:“你爸也是为你们好,他唯一的希望就是你能考上大学,趁小弟还小学一个本领,将来体体面面的离开这个地方。


青红:“我哪也不去!”
母:“(叹气)你不懂这里不是我们的家。


在21分钟时青红母与父之间的争吵也反应出上辈人迫切想回上海的愿望:母:“我看不出会出什么事。


父:“你看不出,你什么时候看出来过,你能看出什么东西,哼,等你看出来,后悔都来不及!”
母:“我怎么啦我怎么啦!我就知道,这么多年,你那些莫名其妙的气全是
冲我来的!是,当初是我拖累了你,是我要到这来的,我知道我错了,可你总不会记恨一辈子吧!这么多年都过来了,你还要我怎么样!”
父:“我要你怎么样?我要怎么样?!我就是要我的孩子,不能再跟我们一样有一个同样的十几年!所以我才像条狗一样,天天跟在领导的后面,求这个求那个,我就是要他们回家回上海!你倒好,啊,一句话轻轻松松的,你错了,你错了你能改变这一切吗?你能让这十几年重新来过吗?!”
…………
父:“我不知道什么方式方法,我就知道,我们是从上海来的,我的孩子就要回上海去!”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变革,青红父了解到为培养孩子回上海的重要性,不顾一切的想尽一切办法的要回上海,回上海在他们看来就是一个回家的梦、一个改变命运的梦、一个莫大的机会!
但一个十九岁女孩的梦看起来也是让人感到怜悯的,或许这是个懵懂的、带着灰蒙蒙的、些许青涩些许美好的幻想,或许,这只是个染上了酒红色的青春的故事。

梦与梦的相互冲击,在父亲开假假条阻碍青红实习、青红绝食两天之后正式开始了。

同样青春年少的小珍和吕军的故事也在错误中展开了。

或许这原本就是个对比冲击的时代。

队列整齐的第六套广播体操、画格子青布工装、还被看做招蜂引蝶的红色高跟鞋、天天改造思想的广播、时不时脱口而出的上海侬语、花格喇叭裤、露天老电影、怪模怪样的迪斯科舞步、烫头发的害羞的又想一尝爱情滋味的女生、地下舞会、邓丽君的靡靡之音、手工稀煤、信号脆弱的收音机、拉奏着悠扬经典的俄罗斯革命红歌的手风琴还有白栅栏围着的气象站与小根的旋律婉转的口琴。

上海人、当地农民,这一切都在这个贵州的小小山村里融合着,纠缠着。

作品73分钟的时候两个面容安静的姑娘相邀山头俯视整个山村,伴随着火车的远响,在空旷的背景下,两个人述说着关于梦想的碎语:
小珍:“青红,你说如果我们不在这生活了,还能去哪呢?”
青红:“我们不在这生活能去哪啊?这是我们的家啊!”
小珍:“……我只是在想,我们为什么不能更好的生活呢?也许那种生活就在很远很远的地方。


青红:“你是说上海?”
……对话又在一个远镜头的山村景色和火车的空空声中结束,两个小女孩相挽着离去。

青红对于父母和大家所说的关于上海的梦有些迷茫,她不止一次认为她们的家就是贵州的这个小山村,她的爱情梦就是待在小山村,单纯的和小根好。

但是她找不到她爱情的支撑点,她十九的梦,和上海梦交缠在了一起,难以割舍难以分清。

父母不顾一切,不要户口档案也要回上海的决心,所有人对上海的向往,所有人对回上海所做的努力,她都看在眼里,加上小珍与吕军的私奔带给两个人
家庭的矛盾与悲伤,她犹豫了,她的心已经偏向了上海梦,她准备放弃自己的梦了。

这导致了在爱情里卑微执著着的小根立刻沦陷,在爱恨交织情绪亢奋的状态下卑劣的占有了青红,让一切都结束了,也让青红对梦想失去了幻想,一切都结束了,青红的梦,青红对梦的幻想,在她划开自己手腕的那一瞬完全破碎了。

但上海梦还在继续,青红一家在将小根报案公安局后加快了回上海的步伐,当一家人离开的时候,青红脸上浮现着不正常的笑容,是那样的安详又惨然。

当押解小根的车从载着青红一家回上海的车边经过,广播里播报出樊红根执行死刑的判决,父母也不安地看着青红,仿佛对这个结局也有不忍。

但青红没有剧烈的反应,仍是那样的安详,嘴角微微上扬,只是眼眶貌似含着些许泪光,柔和、安静的述说着青红十九岁青春梦的残酷破碎,这个女孩十九岁的恋情就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

最后一景,三声枪决的响声响彻这个小山村,回上海的车驶过弯弯曲曲的山路。

路,一直向着远方延伸,车,一路向着上海的方向前行。

小根常常一个人在山顶气象站等待青红时吹奏的口琴曲又一次悠扬的响起,这一次,带着那么些许柔情、些许爱情的悲凉与无奈——全剧终。

十九岁爱情的梦,十几年大城市人在山村的支援建设,本该不属于这个地方的人对于故乡的想念日益剧增,在这个地方长大的孩子却对这个地方饱含深情。

上海梦,那一辈人必须执着的梦想啊!于是,十九岁的梦灭了之后换来了另一个梦想的最终实现,以梦幻梦,以梦换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