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养生课件
2020/11/4
医学课件
4
▪ 二是气候变化作为致病条件,主要是与人 体正气的强弱及调节适应能力相对而言的。 若气候剧变,正气充盛者则可自我调节而 不病,正气虚弱之人则可发病;气候正常, 个体正气不足,仍可发病,这时对于病人 而言,六气即成为致病邪气,所致病证也 属六淫致病范畴。
2020/11/4
▪ 6)六淫为病,其发病途径多侵犯肌表,或 从口鼻入,或是两条途径兼而有之。
2020/11/4
医学课件
9
▪ 六淫致病,除气候因素外,还包括了生物 (细菌、病毒等)、物理、化学等多种致 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病理反映在内。
2020/11/4
医学课件
10
2、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 风、寒、暑、湿、燥、火各自性质和致病 特征,主要是运用类比和演绎的思维方法, 即以自然界之气象、物象与人体临床表现 相类比,经过反复临床实践的验证,不断 推演、归纳、总结出来的。
2020/11/4
医学课件
14
▪ 外感风寒:主要表现有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 痛;得热减轻,遇冷加重;可用物品有:生姜、 肉桂、荠菜等;
▪ 内汗证:主要表现有畏寒喜暖、四肢不温、呕吐 清水、小便清长、局部冷痛,甚至四肢厥冷等; 可用物品有:干姜、小茴香、蒜、羊肉等;
2020/11/4
医学课件
15
3)暑邪
▪ 在暑气重的季节或以上三种情况,饮食上 可多吃西瓜、赤小豆、绿茶、山葡萄藤绿 豆糖水、冬瓜梅子糖水、玉米须糖水等等;
2020/11/4
医学课件
18
2020/11/4
医学课件
19Βιβλιοθήκη 4)湿邪▪ 凡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 称为湿邪。
▪ 湿为长夏的主气。长夏即夏至至处暑5个节 气,时值夏秋之交,阳热尚盛,雨水且多, 热蒸水腾,潮湿充斥,为一年中湿气淫胜, 伤人致病,则为湿邪。湿邪为病,长夏居 多,但四季均可发生。湿邪侵人所致的病 证,多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 水中作业等环境中感受湿邪所致。
2020/11/4
医学课件
11
1)风邪
▪ 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清阳开泄等特性的外邪, 称为风邪。
▪ 风为春季的主气。风气淫胜,伤人致病,则为风 邪。风虽为春季的主气,但终岁常在。风邪为病, 四季常有,以春季为多见。风邪来去疾速,善动 不居,变幻无常;其性轻扬开泄、动摇,且无孔 不入。风邪侵人多从皮毛而入,引起外风证。风 邪是外感病极为重要的致病因素,称为“百病之 长”。
2020/11/4
医学课件
6
▪ 故又称为“时令病”。由于气候异常变化 的相对性,故夏季也可见寒病,冬季也可 有热病。
▪ 3)地域性
▪ 六淫致病与生活、工作的区域环境密切相 互。如西北多燥病、东北多寒病、江南多 湿热为病;久居潮湿环境多湿病;长期高 温环境作业者,多燥热或火邪为病等。
2020/11/4
2020/11/4
医学课件
12
▪ 伤风:主要表现有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 或喉痒、咳嗽、鼻塞等;可用物品有:菊花、茶 叶、薄荷等。
2020/11/4
医学课件
13
2)寒邪
▪ 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 称为寒邪。
▪ 寒乃冬季之主气。若寒冷太过,伤人致病 则为寒邪。寒邪常见于冬季,当水冰地坼 之时,伤于寒者为多,故冬多寒病。但寒 邪为病也见于其他季节,如气温骤降、涉 水淋雨、汗出当风、空调过凉,亦常为感 受寒邪的重要原因。寒邪侵人所致病证, 称为外寒病证。
中医基础理论(二) 病因病机
2020/11/4
医学课件
1
一、病因
(一)六淫
▪ 六淫为外感病因之一。当自然界气候异常 变化,或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六淫则可侵 害人体,导致外感病的发生。
2020/11/4
医学课件
2
1、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
▪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
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在正常情况下,风、
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
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收藏好人类赖以生
存的必要条件,称为“六气”。人类长期
生活在六气交互更替的环境中,对其产生
了一定的适应能力,一般不会致病。但在
自然界气候异常变化,超过了人体的适应
能力,或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
不能适应气候变化而发病时,六气则成为
病因。
2020/11/4
医学课件
5
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 1)外感性
▪ 六淫致病,其致病途径多从肌表、口鼻而 入,或两者同时受邪。由于六淫病邪均自 外界侵犯人体,故称外感致病因素,所致 疾病即称为“外感病”。
▪ 2)季节性
▪ 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季多风 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 病。六淫致病与时令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 中暑:临床表现有,轻者热身烦渴、恶心 呕吐、胸闷;重则或见喘喝,大汗出,手 足厥冷,突然晕倒;处理:将患者移至阴 凉处,用温水抹脸擦身,给予温开水,令 其清醒;过后可喝椰子汁、冬瓜汤等解暑 食品;
2020/11/4
医学课件
17
▪ 暑湿:表现有寒热阵法、心烦口渴、胸闷 呕吐、食少倦怠、便溏、小便短小、苔黄 腻、脉濡数;可用的食品有南瓜汤、绿豆 汤等;
▪ 凡夏至之后,立秋以前,致病具有炎热、 升散、兼湿特性的外邪,称为暑邪。
▪ 暑乃夏季的主气。暑为火热之气所化,暑 气太过,伤人致病,则为暑邪。暑邪致病, 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于夏至以后, 立秋之前。
▪ “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 暑。”
2020/11/4
医学课件
16
▪ 伤暑:主要表现有身热、多汗、烦渴、倦 怠无力,小便短赤,是暑病之较轻者,起 病也较缓;可用“老甘薯红糖糖水”;
医学课件
3
▪ 此时,伤人致病的六气便称之为“六淫”。 淫,有太过好侵淫之意。由于六淫是致病 邪气,所谓又称其为“六邪”。
▪ 自然界气候变化的异常与否是相对的。这 种相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该地区 常年同期气候变化相比,或太过,或不及, 或非其时而有其气,如东应寒而暖,或夏 应热而寒等,或气候变化过于剧烈急骤, 如严寒酷热,或爆冷暴热等。此时六气则 变为六淫而侵人发病。
医学课件
7
▪ 4)相兼性
▪ 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伤人致病,又可两种以 上同时侵犯人体而为病。如风热感冒、暑 湿感冒、湿热泄泻、风寒湿痹等。“风寒 湿三七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 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 也。”
2020/11/4
医学课件
8
▪ 5)六淫在发病过程中,不仅可以互相影响, 而且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换。如寒邪 入里可以化热,暑热日久可以化燥伤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