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管理者综合素质体系的构建

企业管理者综合素质体系的构建

企业管理者综合素质体系的构建曹兴①周耀辉②孟方③中南大学工商治理学院·长沙·410083摘要本文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加入WTO,对企业治理者素养的新要求,简述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关于企业治理者素养的一些观点。

重点从八个方面对企业治理者综合素养体系的构建进行了论述,并对提高企业治理者素养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企业治理者综合素养体系构建1 引言通过长期的艰巨努力,中国加入WTO立即成为现实。

加入WTO对中国而言,带来了一个良好的进展机遇,同时,我们也应看到WTO会给中国整个国民经济和企业界带来严肃的挑战,它将中国的企业和其它国家一些强大的同行摆在同一战场上,并在同一个游戏规则下生死相搏。

WTO的加入是中国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标志,市场竞争日趋猛烈,竞争胜败阻碍深远。

而市场竞争的胜败从全然上来说取决于人,而人的竞争确实是人的素养的竞争。

企业的经营的好坏与治理者的素养的高低是紧密联系的,治理者素养也是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

经济全球化下对治理者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治理者在素养方面的差距是明显的。

因此,在中国预备跨入WTO的大门,全力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时,企业的治理者的素养问题是摆在当前十分迫切的问题。

2 国内外学者对治理者素养的观点与认识国内外学者对治理者综合素养的论述有许多,他们在某些方面既有相同也有互异之处。

2.1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鲍莫尔的十大条件论他认为一个合格的治理者应具有:合作精神,情愿与他人共事,对人不用压服而用说服和感服;决策才能,能依照客观情形做出决策,具有高瞻远瞩的能力;组织能力,善于挖掘下级才智,善于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恰当地授权,能把握方向,抓住大事,而把小事分散给下级去处理;善于应变,能随机应变,不墨守成规;勇于负责,对国家、下属、消费者乃至整个社会,都负有高度的责任心;敢于创新,对新事物、新环境、新技术、新观念有敏捷的感受力;承担风险,敢于承担风险,有雄心,能制造新局面;尊重他人,能听取别人的意见,不狂妄自大,能重视下级;品德超人,品德为社会和企业内的人士所仰慕。

2.2 日本学者及企业界人士的观点他们认为一个成功的治理者应具备下列品质和能力。

第一,在品质方面,应有使命感、责任感、危机感、正义感,积极性、进取性、忍耐性。

其次,在能力方面,有捕捉信息和鉴别信息的能力,有洞悉事物和果断决策的能力,有不断创新和竞争的意识,有说服能力,有①曹兴(1964-),中南大学工商治理学院,副教授。

②③周耀辉、孟方,中南大学工商治理学院2000级硕士。

明白得别人的能力和凝聚能力,有为企业进展忍辱负重的能力,有尊重职员和培养人才的能力,有克服困难追求成功的能力等。

2.3 闻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的观点他认为,一个优秀的治理者,应具有四方面的素养。

第一是眼光,眼光确实是能发觉别人所不能发觉的赚钱机会。

哪个投资领域是好的,哪一个产品是好的,谁能第一发觉并开拓市场,谁就具备优秀的治理者眼光。

其次是胆识,任何一种新的投资,或没有尝试的情况,确信要冒一定风险,就看你敢不敢去做。

只看见机会好,而不敢投资,那么那个钱你是赚不到的。

第三是组织能力,组织能力确实是能够把各种生产要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减少外部的摩擦以及内部的消耗,从而使整个机构相互融合产生高效率。

第四是社会责任感,企业家必须关怀国家命运,民族前途,要有社会责任感。

3 对企业治理者综合素养体系的构建企业治理者的综合素养是指治理者个人所具有的各种条件因素的有机结合。

一个合格的企业治理者应具有道德伦理素养、心理人格素养、观念素养、经济与治理素养、政治与军事素养、文化素养、体会素养、能力素养这八个方面。

而这八个方面的素养的状态也就决定其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治理者。

3.1 道德伦理素养企业治理者道德伦理素养是指治理者在为人处事上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特点。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德行的优良传统,在人才观上一贯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做事先做人,管人先管已”。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企业治理者管好自己的企业的基础。

优秀的治理者应具备一个良好的社会道德品质和经营治理道德品质。

良好的社会道德品质是指企业治理者必须对社会的安全、和睦、文明、进展负有道德责任。

在企业经营治理活动中,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社会效益,并把二者合理地和谐起来。

良好的经营治理品质是指企业治理者应以企业利益为重,不被个人利益所困扰;应抱有诚实的态度,要坦率和光明正大,公平、公平地对待企业的所有成员;要对过失勇于负责而不推诿于人;要言而有信,言行一致;要充满责任心和强烈的事业心。

3.2 心理人格素养心理人格素养是指企业治理者个人的心理、人格条件,包括意识、气质、性格、情感价值观等心理要素。

现代市场猛烈竞争要求企业的治理者有良好的心理素养和人格素养,才能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挑战和承担庞大的压力。

与其它工作相比,企业经营治理活动具有专门大的专门性,这就要求企业治理者具有与常人不同的心理特点:第一是良好的心理承担能力。

企业经营风险随时可能发生,只有处变不惊,临危不乱才能走出逆境抓住机遇。

其次是执着的追求欲,这是企业进展的差不多动力。

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不进则退,丧失了连续的追求,企业就会走向死亡。

第三是极强的自信心。

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个课题组对上百名优秀企业家素养测定的结果说明:他们一样都具有极强的自信心。

在现代全球范畴内的猛烈拼杀中,没有自信心是不可能成功的。

第四是更趋理智的情感,这既是对企业家职业特点理论分析的结果,也为许多实际情形所证实。

企业的经营治理具有专门大不确定性和竞争性,随时有棘手问题产生,因此需要当事人在情感上更趋理智。

相反,那些情感丰富的企业家在遭受挫折时,容易情绪化,不能理性的对待工作,因而在工作上遭致失败。

3.3 观念素养观念确实是特定的意识,企业治理者必须有经营治理意识。

一样认为企业治理者应具有四方面的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人才观念。

在经济全球化下,还应加上全球观念和创新观念。

加入WTO中国会以更快的速度纳入经济全球化的轨道,作为企业治理者应有全球化的意识,看问题做决策要综观全球,放眼全世界。

另一方面,企业的治理者必须有不断创新的意识,从治理的职能来说治理能够分成坚持和创新。

对现代企业治理而言,创新比坚持更重要。

闻名治理学家熊·彼得认为企业家精神的真谛确实是创新。

竞争双方都在不断出奇出新,制造新优势、新竞争法宝。

没有创新就会被剔除出局。

3.4 经济与治理素养企业治理者应具有经济与治理的素养。

许多已取得一定成绩的企业家,对经济学和治理学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认为有体会就行。

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进展,各种经济关系,纵横交错,错综复杂,这要求企业治理者必须有良好的经济学造诣和治理学修养。

对治理者提治理方面的要求看起来较易为人们所明白得,但对其提经济学方面的要求则不易为人们所认同。

实际上,经济学理论能培养人的经济思维,告诉人们如何选择及如何合理使用稀缺资源,来达到既定的经济目的,解决生产什么,为谁生产,如何生产,何时生产的问题。

现在,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方面,越来越受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学家的阻碍。

充分了解经济学理论和各要紧经济学家的观点,能够专门好地推测、明白得和把握国家的经济动向,利用政策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

3.5 政治与军事素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场竞争在深度和广度上向更高层次进展。

现代商战借助政治斗争、军事斗争的战略、策略,并在商战中得到广泛应用。

成功的企业家都信奉“商场如战场”、“兵不厌诈”的信条,而熟读兵书,深谙政治谋略与军事韬略。

中国的《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政治、军事谋略经典著作在各国商界人士中倍受青睐。

当前治理领域热点的战略治理确实是从军事科学里借鉴过来的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不管是在东方依旧在西方,政治和经济的关系专门紧密,专门是苏联解体后,两极竞争的格局终结,国际政治力量重新组合,政治、经济关系更为复杂,对全球经济造成了更大的阻碍。

因此,企业治理者必须要有良好的政治、军事素养,一方面,才能紧跟和把握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形势,正确地做出企业的经营决策;另一方面,熟谙和运用政治军事战略战术,在猛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攻守自如、进退自如。

3.6 文化素养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在经济进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现代经营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活动,需要治理者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企业治理者的文化素养,最全然的特点确实是广博性,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都要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在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由于新知识层出不穷,只有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的企业治理者才能胜任。

此外,在企业国际化趋势下国际间的经营活动,对企业治理者的文化素养提出新的要求。

企业治理者从事国际间的经营活动,必须熟悉国外文化背景知识。

治理第一是对人的治理,不熟悉他们的文化背景就难以与他们沟通。

3.7 体会素养治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治理的原理原则是科学,对这些原理、原则的具体运用则是艺术。

艺术的内涵是熟练运用知识并通过巧妙技能来达到某种成效,故在一定意义上,丰富体会的总结和提炼确实是艺术。

治理的艺术是在实践中培养与磨练出来的。

因此,体会对治理者具有重要意义的。

而且,体会是形成治理能力的中介,是知识升华为能力的催化剂。

专门多专家强调,治理者要尽可能多地猎取治理体会,最好在财务、技术、金融、销售、人事、生产等部门中三个以上部门工作过,达到积存体会的目的3.8 能力素养企业治理者的能力素养是整体素养中的核心素养。

从实践角度看,它是企业治理者的知识、体会相结合并运用于经营治理实践的过程。

而治理作用于对象并产生成效要靠能力作为工具。

能力素养具体分为:①决策能力,决策能力是治理能力的核心部份,任何决策能力低下导致的决策失误对企业的打击差不多上致命性的;②组织能力,组织能力是组织运用好各种资源以实现既定目标的能力;③领导能力,领导能力是指挥、带领、引导、鼓舞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④操纵能力,操纵能力是保证企业打算与实际作业之间的动态适应的能力。

由于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动态的随时发生变化的环境,且治理权力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层次的增多而分散,以及下属职员认识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差异、对企业治理者的打算和意图明白得不透,这就要求通过操纵来保证实际工作结果不至于偏离预期打算太远;⑤创新能力,当代经济是一种不断创新的经济,而治理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没有创新就会被剔除。

创新的范畴专门广: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思想创新、制度创新、工作方法创新等;⑥学习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产生的数量,传授的速度差不多上惊人的,企业内、外每时每刻都会遇到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新事物的冲击。

在新世纪整个企业组织将是一个学习型组织。

这种组织形式能够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和改造,以适应迅速变化的环境,求得自身生存和进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