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植物常见病害

园林植物常见病害


1)接触期
从病原物同寄主接触到开始萌发入侵称接 触期。接触期的长短因病原物种类不同而有 差异。病毒、植原体和类病毒的接触和侵入 是同时完成的,细菌从接触到侵入几乎也是 同时完成的,都没有明显的接触期。
2) 侵入期
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建立寄生关系这一 段时期,称侵入期。
3) 潜育期
从病原物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开始到寄 主表现症状为止这一段时期,称潜育期。潜 育期是病原物在寄主植物体内生长、蔓延、 扩展和获得营养物质、水分的时期。


病原物
环境根据植物病害的命名
2、病害的识别要点:
①病征:
即病原菌在植株上的表现形态 特征如粉状物、霉状物、锈状物、 点状物、丝状物,伞状物或其它结 构等;
2、病害的识别要点:
②根据植物病害的命名 命名:颜色+形状
如黑斑病、黑粉病、条锈病、灰霉病等
联系:非传染性病害可以降低植物的抗
性,诱发传染性病害或加重传染性病害的发 生。传染性病害也会促进非传染性病害的发 生。一般情况下,病害往往从不良环境条件 开始,寄主植物在不良环境条件下,抗病力 降低,从而造成病原物侵染为害。
非传染性病害与传染性病害的关系
区别:有发病中心、呈点或片状表现,并
逐步蔓延扩散,越来越变得严重;消除病原 后植物很难恢复原状。
类危害
低温
冷害
植物失水症状
非洲菊
失 水 萎 蔫
大丽花
叶边干枯














假鳞茎 皱缩
(二)侵染性病害识别
1、病程 2、病害发生的条件 3、病害的识别要点
(二)侵染性病害识别
1、病程:
从病原物与寄主感病部位接触侵入, 到引起植物表现症状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病程大致可划分为接触、侵入、潜育和 发病四个时期。
点状物: 是很多病原真菌繁殖器官的表现, 褐色或黑色,不同病害粒点病征的形状、大小、 突出表面的程度、密度或分散、数量的多寡都 是不尽相同的。
凤 尾 兰 叶 斑 病
小 黑 点
白 绢 病
伞状物 病部先产生白色绒毛状物,后期聚结 成大小、形状不一的菌核,颜色逐渐变深,质 地变硬。菌索是由菌丝形成的,呈绳索状。如 根腐病、禾草白绢病等。
菌核
菌核萌 发
黑 斑 病
黑 粉 病
条 锈 病
灰 霉 病
2)细菌:
细菌大多数喜欢通气的环境,在潮湿条 件下易发病,最适的温度为26℃-30℃;主 要发生于叶柄基部或茎上,有溢脓 、软腐 并伴有异(臭)味。
细菌性病害症状图
菌脓
3)病毒:
病毒是一种极其微小的寄生物,在活细 胞内才能生活。
病害的鉴定:病毒病引起的症状大多数 是变色、黄化、畸形、矮化,或黄绿斑驳 状花叶,或黄绿色图案形花叶,或黄绿色 平行花叶、环斑、脉斑等病状,能引起全 株病害;也可通过刺吸式害虫传播。
三、常见病害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一)叶部病害
1、叶斑病: 危害及症状:叶斑病主要是半知
菌类引起的叶部病害,是园林花卉最 常见的病害,包括炭疽病、斑点病、 叶枯病、黑斑病、褐斑病、斑枯病等 病害。危害后常造成叶部斑点,严重 时可造成叶枯和早期落叶。
侵染性病害——叶斑病
褐斑病
炭疽病
• 发生规律:雨水多、湿度大、光照不 足、通风不良均有利于发病。
4)发病期
从寄主开始表现症状而发病到症状停止发 展为止这一段时期,称发病期。这一阶段由 于寄主受到病原物的干扰和破坏,在生理上、 组织上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继而表现在 形态上,病部呈现典型的症状。
初期
中期 末期
植物病害的”三角“学说
环境条件
病原物
感病寄主
人类的生产和社会活动也对植物的病害的 发生有中重要的影响,于是将人的因素也 归于病害发生的影响因素中,形成了植物 病害发生的”四面体”学说。
缺钙症

日 菊
菊 花
植株缺铁症
棣棠缺铁症
缺铁 新叶 黄化
碱性土壤常会发生缺铁症。
B、其它不良环境因素:
土壤:板结、酸碱性 天气:日灼病、冻害 设施:喷灌设施、排水设施 建植问题:未考虑植物特性 植物位置:遮阴处与向阳处、地势高低。 用药习惯:使用浓度、毒性、肥料、堆肥是
否熟 虫害情况;蚜虫、蚧壳虫等刺吸性害虫及螨
季种粉 、颜状 黄色物 栌的 、粉植 黑瓜状物 粉叶物发 。菊,病 白如部 粉白位 病粉出 )(现 、月各
霉状物:植物发病部位出现各种颜色的粉状物, 霜霉(葡萄、月季霜霉病)、灰霉(月季、仙
客来灰霉病)、烟煤(山茶烟煤病)。
病葡 萄 霜 霉
霜 霉 状 物
锈状物 : 发生在枝、干、叶、花、果等部位。病 部产生锈黄色粉状物,或内含黄粉的疱状物或毛状 物。由锈菌引起。如玫瑰锈病、海棠锈病。
(二)根据对植物的危害部位分
叶部病害 枝干病害 根部病害
二、园林植物病害的识别
(一)非侵染性病害的识别 (二)侵染性病害的识别 (三)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关系
(一)非侵染性病害的识别
1)病原:
A、营养缺乏:缺氮、磷、钾、钙、硫、镁、锌、铁、 锰等营养元素。
缺氮、磷、钾:分别造成叶小失绿;植株生长受 阻,植株矮小;叶缘卷曲、焦枯、皱缩。
一:园林植物病害的分类 二:病害的识别 三:常见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 四:小结
一:园林植物病害的分类
(一)按病原物侵染的方式:
1、非侵染性病害(又叫生理性病害);
环境中一些不利于植物生长的非生物环 境,超出了植物适应范围,引发的病害,不 具有传染性。
2、侵染性病害(也叫病理性病害):
真菌、细菌、病毒、类菌质体、线虫、 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引起的病害,具有传染性。
缺镁:叶片发黄、叶脉不变黄。 缺铁:新叶先整片发黄,后扩展到植株基本叶片。 缺钙:幼叶、幼芽尖端先成钩状,后皱缩、坏死。 缺锌:顶部蔟生许多小叶。
缺氮症状
植株生 长缓慢、 矮小、失 绿黄化。
在强酸性缺乏有机质的土壤中易发生缺氮症。
植株缺镁症
菊花缺镁
中下叶片叶脉间变黄、变紫
镁与钙有拮抗作用,当钙过多有害时,可适当加入镁起缓冲作用
大丽花病毒病症状
山茶花叶病毒
4)线虫病:
经线虫危害后植物所发生的病害叫线虫
病。植株受线虫危害后地上部分表现为植 株生长瘦弱,枝叶稀少,发育不良;根呈 鸡爪状,回缩,根上有小疙瘩。该病主要 受长期的连作的影响和花卉苗木移栽带病 传染产生。
根结线虫病
线虫危害草坪果岭草
(三)非传染性病害与传染性病 害的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