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即教育对人的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按教育功能的性质来分,可以分为两大类——教育对个体的正向功能和教育对个体的负向功能。

一、正向功能1、促进个体发展①促进个体社会化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突出地表现在教育能促进个体的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个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得以独立地参加社会生活。

卢梭说:“植物在于栽培而成长,人在与教育而成人。

”一句话,教育通过社会化使个体由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

个体社会化的意义在于:社会化是社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培养塑造自己的社会成员的过程;社会化是将文化延续下来。

影响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因素是学校,学校能够在思想上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社会化;在行为上促进个体行为社会化;在角色上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学校利用符合社会主流趋势的教育内容,合理有效的教育手段,来创造社会化的教育影响,再通过具有职业素养的教育者来传授给学习者,从而达到学生的社会化。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一过程当中,学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联想实际,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中,有代表指出现在社会上比较关注、指责的择校风、择校热、辅导热、条子生的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就是学生和家长对于好教师和好学校的认可和追求,由于优质教学资源的不平等分配使得社会对优质学校及教师进行着疯狂地追逐,教育公平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也可以说社会所聚焦的是个体社会化的公平。

②促进个体的个性化人是社会性和个性的矛盾统一体,人的发展过程是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对立统一的过程。

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个性化,同时也要求个性化。

个性主要体现为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也就是促进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发展;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

我们在积极地向教育个性化培养较成功的西方学习个性教育经验。

2、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①个体谋生功能教育在传递知识经验的同时,也使人获得了谋生的本领。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们之所以接受教育,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基于个体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需要,教育事实上成为了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要求,成为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手段和途径。

以我们大学生为例,高等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宽广的平台,一个更精细的学术分类,为的就是让学生学有所长,在将来的工作中能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谋生。

教育传授“何以为生”的本领,教学生“学会生存”。

②个体享用功能教育为我们提供了精神的食粮,是幸福的源泉,它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是人性成长的追求,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人们感受幸福、追求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

幸福是完善人性的展示和表现,这种人性融智慧、情感、道德于一体,教育通过使受教育者人格的提升和完善,使他们体验到精神上的幸福。

心理学人本主义代表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为我们建立了一个人性需要层次的金字塔,位于塔顶的正是自我实现,也就是说当人通过教育来得到自我完善,从而实现自我时,人的需要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一刻,我们是无比幸福的。

二、负向功能1、增加受教育者的负担。

2、由于教育不当,致使受教育者身心不能健康发展。

3、影响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高压式教育是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中最受争议的部分,如果过分地强调了教育对个体的社会化,就走入了这个极端,使学校就像一个大型的标准化制造厂,走出的学生就成了装配统一、毫无特色、失去自我的产品。

3、带来职业的局限性。

据报道近日黑龙江农垦总局下属的58家农场和企业在中国农业大学举办专场招聘会。

农场开出的条件算得上优厚,但前来应聘的学生人数不多。

在就业形势如此紧俏的今天,“北大荒”却遭遇了人才短缺。

我以一名大学生的身份来分析,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大学生总以高等知识分子自居,却不知自己无论在学术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存在巨大的不足,也就是高等教育造成的学生过高的自我估计;另一方面在于当代教育对农民这个职业的成见,当今社会总体趋势上是认为农民属于较低级的社会群体,职业层次上似乎远不及文案工作者、教师、行政人员等。

尽管教育在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教育有其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的一面。

教育在给人带来知识、智慧的同时也一定程度地限制着人的思维。

我认为教育的作用和促进人的成长方面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生活化,就是让学生成为合格的自然人,这是自然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二是社会化,要让学生能够友好协调的处理和社会人之间的关系,这是社会人和社会人、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三是校园化,要让学生像个学生并且能够处理好校园各种关系,这是校园人和校园人、校园团体之间的关系;四是职业化,要让学生成为日后合格的职场人,这是职场人和职场人之间的关系;五是企业化,要让学生能够做个合格的企业人,这是职场人和企业团体之间的关系;六是个性化,要让学生能够做心中的自己,这是现实自我与期望自我之间的关系。

而目前教育对个人成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校园化和个性化上,这导致了学生失去了作为自然人的生存能力和社会人的社会责任,也失去了实现个性化的基础和保障——职业化和企业化。

所以现在的更普遍的现象是很多学生离开父母很难自理,基本的做饭家务都不会,更不懂得礼貌谦让,同时毕业时才关注职业和工作,导致更多的大学生毕业时不得不为生存而屈就于一份自己能干的工作,从而直接让大学生在毕业三年内频频换工作,最终让大学生搞得自己既不像学生,也不能做心中的自己,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和认可也大打折扣。

其实,国内外没有一种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在忽略了对学生的生活化和社会化以及职业化和企业化的教育,就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合格的学生和实现理想的自己,就可以成为高级专门人才,就可以实现功名显赫的个性自我的。

当然国人尤其是家长的教育理念也有错,毕竟生活在底层的人民尤其农民是最多的,所以家长就有了期望,举全家之力,培养出一个大学生,从而改变他自己和整个家族的命运。

但在现实的社会环境里,大学生的价值和认可都远超乎各方人士的想象,大学生能够在毕业之时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就谢天谢地了,自身难保的局面很难让家庭在短时间对教育有预期的投资回报率。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妈妈再爱我一次》的煽情电影,那个继子在大学毕业后非要出国深造,但贫穷的家庭已经能够家徒四壁了,为什么要为了一个人的未来而拖垮全家呢,导致父母营养不良从而早衰多病甚而积劳成疾而去世呢?难道20岁的大学生就不能自立吗?恰恰相反,在实施了生活化和社会化教育的学生更受企业的欢迎,尤其是在进一步的实施职业化和企业化的学生更是被企业热烈追捧。

台湾忠信工商技术学校对学生首先进行生活化和社会化的教育,让学生自己打理校园一切生活,所有的工作都是由学生自己来做,实行学长负责制,这看似放任学生的管理,但忠信的学生是在台湾企业最受欢迎的,很多企业在招聘时写着“只招忠信学生”的信息。

北京的新东方英语培训学校在培训英语的同时用幽默的方式给学生灌输社会化的知识,这也大受学生的欢迎。

美国的西点军校对学员进行了职业化和企业化的经管知识教育,其学员不更是在美国政界军界工商界叱咤风云吗?那教育的六化具体又是什么呢?怎么对学生进行六化教育呢?第一化:生活化教育,就是要传授给学生生活常识,包括衣食住行、防病抗灾、生命教育等常识,使学生在日后独自生存时能活下来,这也是成为合格高级动物——自然人的一个衡量标准。

生活化教育是协调自然人和自然界之间关系的教育,要让学生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使自然界能够更好的为人类提供可持续的资源服务。

生活化教育是让学生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成功的活下来!成活是衡量生活化教育成功与否的核心指标!生活化教育的规则是适应和可持续利用,因为人类在自然界里的作用真的是太渺小了!什么时候对学生进行生活化教育比较好呢?家长要从孩子有自理能力(大约为4岁)开始就进行生活化教育,具体来讲就是先让他做自己能做的生活中的一切事情,在生活化教育上面家长的责任最大。

学校的生活化教育要从入幼儿园开始,直到初中毕业,从怎样做饭,怎样识别天气,怎样做家务等教起,这样近十年的基础生活教育就足以让学生具备自立生存的能力,至于高中后的生活教育学生自己就可以自主安排了。

第二化:社会化教育,就是传授给学生社会常识,包括怎样与他人打交道,怎样尊老爱幼,怎样防骗自保、如何处事交际、如何协调自己与他人,自己与团体间的关系和利益等,使学生日后能够成为一个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的合格社会成员。

社会化是协调处理社会人和社会人之间的关系,这其中包括你与他人,你与团体之间的关系!为什么社会化教育要先于校园化教育呢?因为毕竟学生是首先生活于这个社会中的,其次才是生活在校园里的。

如果学生了解了更多的社会常识,就不会发生博士生被小学生诱骗的新闻了。

作为生活在最广大社会里的人来说,首先是成人,然后才是成才,成人就是从自然人的我向思维中转到共向思维的社会人的过程。

成人(社会人)是衡量社会化教育成功与否的核心指标!社会化教育的规则:礼仪和道德。

礼仪是个体与个体间的行为准则,道德是个体和团体间的行为准则。

礼仪讲求是给他人以方便和尊重,道德讲求的是给团体以权益和自重。

第三化:校园化教育,就是传授给学生角色常识,包括怎样着装打扮,怎样与老师同学交流,怎样对待家庭朋友,怎样对待其他社会人,怎样当一个合格的大学生。

其实校园化教育的主要核心就是让学生像一个学生,让学生成为一个学生,回归角色本位。

在中国的校园里,大家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不像学生,老师不像老师。

其实社会大众、国家等对学生和老师这些角色都有着或明确或潜移默化的要求的,可是当落实到具体的学生或老师时,他们对自己的角色的理解就发生的偏差,比如说一个大学女生如果化妆的很浓,那给大家的印象就不是学生或不是好学生,可是化妆有错吗?没错,错就错就彼此各方对学生这个角色的理解不同。

正是因为这种彼此对角色理解的偏差,所以学校就要统合大众标准来对学生、老师进行校园化教育,否则这种角色错位将持续影响人的成长与下一步的发展。

校园化教育的内容也很简单,主要有:对学生和老师的角色教育(成为合格学生、老师而非优秀),学生与学生、老师与老师、学生与老师等角色间互动教育,学生自身发展教育(学习、活动等校园发展的教育),学生和班级、院系、学校、城市、社会等团体的教育。

第四化:职业化教育。

现在谈职业规划的很多,这表示大家已经开始关注了职业化。

职业化教育就是对大学生进行职业世界及其职业生涯发展等的教育,其主旨是让大学生找到天职,让其成为合格的职场人,让其在工作上能够成事。

天职是职业化教育的核心,在了解、定位自身和了解职业世界的情况下,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而每个职业也都是个性的,那人-职匹配就有了可能,可是现在的情况却是,大学生对自己和职业两个世界的了解近乎为零,他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