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圆盘剪攻关结题报告070426(一版)

圆盘剪攻关结题报告070426(一版)

冷轧厂剪边质量攻关报告
.杨生田.
摘要:钢板经常因圆盘剪剪边造成边部质量差,如弯勾值大、剪边造成钢板边浪。

通过对设备精度进行改进并定期维护调整,规范剪刃参数及剪刃存放、修磨标准,规范操作工换刃及剪切参数的调整。

提高了钢板剪边质量,消除了因剪边对板形的影响,提高了成品钢板的边部质量。

关键词:圆盘剪剪边质量标准
1.攻关目标
1.1圆盘剪关键设备精度参数
1.2其它:1.卷取后端面抚摸光滑无毛刺。

2.上下两方向摸手感基本一致。

2.组织机构
组长:杨生田
副组长:冯志新
顾问:贾成洲
机动室主管员:李志强
1#线小组成员:杨鹏(兼小组长)、易晓明、柳庆波、凌魏
2#线小组成员:郭晓丽(兼小组长)、刘英明、张琳、潘伟
3#线小组成员:佟姝楠(兼小组长)、杨军荣、迟义、侯广宇
3.攻关结果
3.2 2#\3#线圆盘剪精度参数
3.3.1 1#线情况
1)A42机组:剪后弯沟值传动侧好于操作侧,总体弯沟值在标准最大
弯沟值左右。

矫直后弯沟值都能符合标准。

2)A43机组:剪后弯沟值较大,在标准最大弯沟值左右,矫直机弯沟
值都符合标准。

3)A44机组:剪切弯沟值全部符合标准。

且弯沟值数值较小。

4)A45机组:剪后弯沟值较大,在标准弯沟值左右浮动,去毛刺辊后
弯沟值符合标准。

3.3.2 2#\3#线情况
2#\3#线可达到普板≤0.05mm 05及家电≤0.03mm的攻关目标。

4.形成标准
4.1圆盘剪关键设备点检维护标准
盘剪精度进行控制。

4.3新圆盘剪刃的参数要求(标准)
4.4修复剪刃的标准
4.4.1 1#线标准
1)尺寸要求:要求精度在0.02MM以内
2)硬度要求: HRC56~58
3)表面要求:磨削后端面及外圆须表面清洁,无修磨毛刺,刃口锋
利光滑无崩口或结瘤等缺陷。

4)报废值(直径):2#线270mm;3#线290mm。

5.操作工换刃要求及标准
5.1 1#线标准:
5.1.1作业前准备
准备好清洁工具:一米见方的干净帆布、干净的小垫、线手套等。

准备好换刃工具:活扳手、内六角扳手、套管、铜锤等。

准备好调整工具:塞尺、手电等。

5.1.2拆装过程:
先对圆盘剪剪床周遍进行清理,清除毛边及杂物,再拆除压紧螺栓,以消除压紧装置对剪刃的压紧力,然后用手从剪刃轴上拆下压盖(或液压螺母、备母),依次拆出垫片环、胶套、隔环、剪刃同时逐一用小垫擦拭干净。

挑选合适的剪刃回装,安装时顺序与之相反。

最后将螺栓(或液压螺母)拧紧,使剪刃和备环之间的间隙消除,并能获得足够的压紧力。

5.1.3注意事项:
各部件安装时,要保持表面清洁,不能有遗留物,要保证剪切轴表面的清洁(特别是剪轴端面)。

剪刃安装时,要确认剪刃内孔与剪切轴的配合是否良好,不能太紧和太松,可用皮锤或铜锤轻击,如阻力过大要检查剪刃是否上正,不许用力打击,要拆下重新安装,最好在剪切轴表面涂抹少量干净的润滑油(防锈油),锁紧剪刃时要保证锁紧良好。

4#剪液压螺母锁紧前,要将螺母与压环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以保证拆卸的方便,并要确定螺母锁紧是否有效,如失效应更换液压螺母。

纵剪的各胶套和隔套一定要保证精度,拆装时要轻拿轻放,防止端面磕碰,安装时一定要保持清洁。

5.2 2#\3#线标准
5.2.1换刃要求
1)园盘剪刃一旦蹦口,或结瘤后应及时更换、修磨。

2)剪边质量达不到标准(见圆盘剪侧间隙和重合量调节)必须更换。

3)每次新装入的刀片须表面清洁,无修磨毛刺,刃口锋利光滑无崩
口或结瘤等缺陷。

4)同一机组同时使用的4片剪刃直径误差不得大于0.1mm。

5)操作侧剪刃直径之和与传动侧剪刃直径之和之差最小。

6)上胶套直径小于剪刃直径2mm~3mm。

7)下胶套直径应等于剪刃直径至大于剪刃直径1mm。

8)胶套的衬胶层两侧均应低于或等于中间钢套。

钢芯侧面不得有碰伤后的凸起。

9)剪刃工作时必须保证良好的润滑,利用圆盘剪剪刃自动润滑装置采用涂油机防锈油进行润滑。

5.2.2操作调整安装剪刃方法
当进行剪缝调整时,为了防止损坏剪刃,要按照以下方式进行:
1)在设定剪刃公差时,开始时要将缝隙调整大,然后再减少.
2)将剪缝设大
3)设定搭接
4)设定剪刃间隙
5.2.3换刃作业标准
5.2.3.1选新刃:
5.2.3.1.1用卡尺卡量新刃直径,按《D4机组工艺技术规程》圆盘
剪刃使用要求中规定剪刃尺寸挑选新刃。

5.2.3.1.2依据《D4机组工艺技术规程》(圆盘剪刃使用要求)中
规定检查剪刃质量。

5.2.3.2配刃:要求操作侧两片剪刃直径之和与传动侧两片剪刃直
径之和的差值最小(一侧选用四片新刃中直径最大和最小的两片新刃即可)。

5.2.3.3根据《D4机组工艺技术规程》(圆盘剪刃使用要求)选取
胶套。

5.2.3.4更换剪刃前,通知主控台手动将圆盘剪重合量打到最小(负
值)后圆盘剪停电,手动盘刃拧下紧固螺丝,取下剪刃及胶套,换上新刃、新胶套或翻刃后套上紧固螺栓后拧紧。

5.2.3.5将两侧圆盘剪刃润滑用油壶下方油管端部油毡移至两侧上
剪刃上方并接触剪刃以保证工作中剪刃保持润滑。

5.2.3.6剪刃拆卸必须使用1公斤左右的紫铜锤敲打,不得用硬的
金属敲打。

6.圆盘剪侧间隙和重合量调节标准
6.1 1#线标准
剪边参数及调整标准、设备精度不合时的调整方法:(合并一同写)
6.1.1重合量的调整原则
重合量应为被剪切带钢板厚的1/3---1/2取值调整。

重叠量应保持在最小的范围内,以减少剪刃平面的磨损,但它也必须足够大,以保持剪边质量。

在特殊条件下(两侧剪轴的重合量不一致时),方法:拆开重合量传动轴的传动接手,人工手动盘车将两侧重合量调整至相同,即可进行重合量同步调整,以保证两侧刀盘的给进深度一致。

6.1.2侧向间隙调整原则:
在正常条件下,我们建议侧向间隙相当于带钢厚度的大约7.5%至10%。

然而根据材料和其它条件的变化,要相应作出改变。

根据带钢材料确定的剪切间隙如下:
钢质较软材质,取侧向间隙为带钢厚度的5%---10%。

钢质较硬材质,(号钢、高合金钢)取侧向间隙为带钢厚度的10%---20%。

对于较薄的,强度值较低的带钢,用较低的值。

对于较厚的,强度值较高的带钢,用较高的值。

在特殊条件下,(上下剪轴的直径不一致时或剪轴端面不平时)易
导致剪刃与剪轴间存在过大的间隙,使得上下剪刃间、或与剪轴间互不垂直,造成摆动影响侧间隙调整精度。

改进方法:
1)如果是剪轴端面不平,可以手工研磨剪轴端面,消除局部突出的高点。

2)如果局部突出的高点不能完全消除或剪刃与剪轴间的间隙过大,需要在剪轴端面与剪刃间局部加垫片,以消除摆动量(垫片的厚度 = 单片刃的摆动量)
6.1.3剪刃间隙的确定方法
在上下剪刃重合量叠加后,用塞尺(薄厚按目测估计值选定)沿作业方向竖立着塞入上下剪刃间缝隙,用以确定剪刃间隙,以塞尺较费力通过缝隙为好。

4#剪要将测得数值输入计算机内进行侧间隙标定。

纵剪侧间隙不对时,通过调整隔套及间隙调整垫来保证侧间隙值。

6.1.4剪刃重合量的确定方法
在上下剪刃重合量稍微分开后,用塞尺(选用尺身较硬直的1mm 为好)沿剪轴轴向左右移动平铺着塞入上下剪刃间缝隙。

如不能通过证明重合量小于1mm,应做放大处理,反之做缩小处理。

当1mm的塞尺正好通过此缝隙时,此时上下剪刃间距为1mm,以此为依据调整重合量压下。

4#剪将测得数值输入计算机内进行重合量标定。

2#、3#及纵剪按压下行程经计算进行调整。

6.2 2#\3#线标准
圆盘剪剪切参数(2#线)
1)侧间隙:板厚的10%左右。

2)重合量:板厚的1/3~1/2左右。

3)生产时前两项如不能满足质量要求可按照实际情况调节。

6.2.2侧间隙和重合量调整的参考图
6.2.2.1不同厚度的钢板的搭接量
6.2.2.2根据带钢厚度剪刃的侧间隙公差
7.剪刃存放标准
存放要求及标准:
1)新刃、旧刃不允许混放;
2)同一规格存放在一起;
3)要求同一规格的新胶套及剪刃放在一起,一个箱可存放三对;
4)旧刃统一按大小存放于其它位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