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乙二酸使蓝墨水褪色原理的解释
翔安区教研中心杨振煌
在人教版高三化学第六章《物质性质实验》中提到乙二酸具有使蓝墨水褪色的性质,其原理是什么呢?
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得对常见的各种墨水有一定的了解:
蓝黑墨水。
当我们用蓝黑墨水写字,我们会发现,刚写的字都是蓝色的,一段时间后字却是黑色
的,这是一场化学变化的结果。
蓝黑墨水的主要成分是鞣酸亚铁。
鞣酸亚铁既不是蓝色的,也不是黑色的,而是浅绿色的。
当然,这样的墨水写起字来很不明显,于是,人们又往蓝黑墨水里加了一种蓝色的有机染料。
这样,蓝黑墨水就呈蓝色了。
但是,当你把它写到纸上时,蓝黑墨水里的鞣酸亚铁就与空气中的氧气起化学作用,变成了鞣酸铁。
鞣酸铁是一种黑色的沉淀,所以,字迹就带黑色了。
如果你有经常忘了把墨水瓶盖盖上的习惯,有两个坏处:第一,水分很快就会蒸发掉,墨水变得越来越少。
第二,蓝黑墨水里的鞣酸亚铁与空气接触了,在瓶里变成鞣酸铁,就会产生沉淀,结果把钢笔堵得连字都写不出来。
以下是蓝黑墨水的两例配方:
2.
纯蓝墨水为染料墨水之一种,色泽纯蓝。
对酸性稳定,遇碱性变色。
下面列出两例配方:
3.黑色墨水
黑色墨水的主要成分是高级黑色染料,呈碱性,适宜于金笔和蘸水笔用,作书写记帐、登记卡片、写笔记和信件。
字迹深黑醒目。
配方(克/升)为:
直接耐晒黑 40 苯酚 2
乙二醇 20 拉开粉 0.3
4.碳素墨水
碳素墨水有普通碳素墨水和绘图碳素墨水之分,供书写档案之用。
字迹坚牢、耐水,永不褪色。
绘图碳素墨水供针管笔用。
配方为:
这样看来,结论是:乙二酸使蓝墨水褪色的原理是草酸使有机羧酸铁转化成可溶的草酸铁而褪色,注意是蓝墨水而非蓝黑墨水或黑碳水或碳素墨水。
另外刘书贤教师在《化学教学》2004年第4期发表了关于《乙二酸使蓝墨水褪色》的看法,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6629(2004)04-0049-01,有兴趣的老师请参阅。
本文参阅了互联网上的多篇文章,如果有问题,请指正。
顺附两份资料:
被消退字迹的检验及显出方法 一、实验目的
(一)掌握蓝黑、纯蓝墨水,圆珠笔字迹被消退篡改的直接观察检验方法。
(二)掌握9412显字剂涂显法和气熏显现法。
(三)掌握硫氰酸气体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原理
组成药品 碳素墨水(克/升)
绘图碳素墨水(克/升)
炭黑
苯酚
甘油 乙二醇 增稠剂
30 3 50 50 8
40 3 50 50 10
(一)消退原理。
利用漂白粉等消退剂的氧化作用和高锰酸钾-草酸等氧化还原作用进行退色。
当这些强氧化剂、还原剂作用于墨水字迹上时,墨水字迹的蓝色即刻消失。
这是因为这些试剂可以氧化夺取墨水中染料分子中的电子,由此改变了染料分子的结构,结构一旦遭到破坏,染料的蓝颜色也随之退去。
(二)显出原理。
在氧化、氧化-还原性的消退过程中,墨水中的铁离子发生了一系列的离子价态变化,变化情况是:在墨水瓶中是二价铁离子书写在纸上部分被空气氧化成为三价铁离子,在消退时经高锰酸钾、漂白粉等氧化性消退剂的消退作用,二价铁离子被彻底氧化变为三价铁离子,经草酸等还原又变为二价铁离子。
正是根据这种变化机理,选择了显字灵敏的硫氰酸气熏法和显字剂9412涂显法。
三、实验器材
蓝黑墨水,高锰酸钾,草酸,漂白粉,过氧化氢,VC,硫酸氢钾,•硫氰酸钾,9412显字剂,84消毒液,酒精灯,小烧杯,棉签,毛笔和滤纸等。
四、实验步骤
(一)配制消退剂。
实验中使用的是漂白粉悬浊液、双氧水加入几滴氢氧化钠、高锰酸钾溶液、草酸水溶液、维生素C水溶液。
(二)消退字迹操作:
1.用墨水书写字迹,待消退后,再改为书写人所需要的字。
2.消退时使用棉签或小毛笔作为工具,蘸取消退剂,轻轻按压在要消退的字迹上,在被消退字迹的纸张下面放一张滤纸以防止洇散。
消退剂蘸取量要少,防止将不该消退的字消退掉。
各种消退剂消退情况是:
(1)漂白粉消退时,蓝色字迹马上消失,但字迹处留下黄褐色的痕迹,再反复消退并用清水除去黄褐色的痕迹,一般消退10钟即可将墨水字迹消退干净。
(2)当用双氧水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进行消退时,消退效果要优于氢氧化钠或双氧水的单独消退。
(3)高锰酸钾-草酸等氧化-还原性消退剂消退的效果最好,蓝色字迹可被消退的干干净净,基本上不留痕迹。
消退时用毛笔先蘸取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用滤纸吸去多余的药液,待蓝色退后,再涂上草酸溶液,以除去纸上留下的高锰酸钾紫色痕迹。
多余的草酸药液用滤纸吸去,消退处开始发黄,待10分钟左右棕黄色即消退干净。
消退时主要是用毛笔蘸取消退剂轻轻碾压于要消退的字迹上,然后用滤纸吸去多余的消退剂以避免在纸张上留下褶皱、纸纤维翘起等消退痕迹。
另外,消退实验结果还表明,墨水字迹被消退得是否干净与纸张有很大关系。
一般含胶量高的纸,字迹被消退得干净,消退效果好;而含胶量少的纸则被消退得效果稍差些。
(三)显出操作及显出结果:
1.用棉签蘸取9412显字剂碾压于被消退的地方,•原字迹可立刻显现出来。
2.硫氰酸气体的制备方法:是在小烧杯中分别加入硫氰酸钾和硫酸氢钾固体各0.5克,加入3~4滴水,用酒精灯(或打火机)加热不到1分钟,气体即产生。
3.显出操作方法。
待硫氰酸气体产生后,即可将被消退的字迹正面置于烧杯上方熏显,几秒钟内即显出红色字迹。
显出的字迹放置2~3天,颜色就会退去,但再次重复熏显,仍可显出清晰的字迹,不破坏原件。
这是由于铁离子与硫氰酸气体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显出的红色字迹若想保存,也可以在显出的字迹表面涂一层胶,这样便可长期保存。
其反应方程式为:
KSCN+KHSO4=HSCN↑+K2SO4
Fe3++5HCNS--Fe(CNS)2++5H+(熏显反应)
注:以上显现的高锰酸钾-草酸、高锰酸钾-VC消退字迹检材为一次性消退干净;漂白粉消
退字迹检材为一次性或反复消退干净在纸张上不留任何消退痕迹的检材“+”表示显出文字的清晰程度。
墨水的成分
黑墨水是黑色的、蓝墨水是蓝色的,有谁会怀疑这一点呢。
但下面这个小实验却清清楚楚地显示出,一种颜色的墨水里会出现几种不同的颜色。
实验材料
透明玻璃杯1只、细铁丝1根、过滤纸1张、黑墨水。
实验方法
1.把过滤纸剪成一厘米宽的长条,纸条的长度与玻璃杯的高度一样。
2.在长条过滤纸的一端,用黑墨水点一个点。
3.在玻璃杯底部倒入一点水。
4.将长条过滤纸的另一端卷在铁丝上,并把铁丝搁在玻璃杯口上,如图1。
5.要求有黑墨水点的长条过滤纸的这一头刚好能碰到玻璃杯底部的水面。
6.由于过滤纸能吸水,当水沿纸条往上浸润时,因为黑墨水是由不同分子组成的,因而纸条上就会出现不同颜色的色带。
黑黑的煤焦油怎么也不会和“色彩鲜艳”挂上钩,但英国化学家珀金,却从煤焦油中提取出苯胺紫染料,正是它使纺织品染上美丽的颜色。
1856年,珀金想利用煤焦油的提炼物来合成奎宁,因为奎宁是一种治疟疾的特效药,当时患疟疾的人数量不少,所以奎宁的需要量很大。
珀金把提炼物中的两种化合物重铬酸钾和苯胺硫酸盐混合在一起,结果没有生成奎宁,而得到一种和沥青相似的黑色物质。
失望之下,珀金只好去洗试管,没想到,这种黑色粘稠的物质,牢牢地粘附在试管壁上。
怎么才能把试管洗干净呢?他顺手拿起一瓶酒精,加到试管里。
顿时,一种美丽夺目的紫色溶液产生了。
直觉告诉珀金,这种紫色物质也许能作染料。
他把这种物质送到一家染坊,请他们试验这种紫色物质对丝的染色性能。
试验结果令人兴奋,这种紫色物质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染料,珀金将它定名为苯胺紫。
这是世界上第一种用人工方法合成的染料。
动动脑
1.当过滤纸条碰到水时,原来的黑墨水点为什么会变成不同的色带?
2.如果有人用笔涂改了支票或签约文件,你能用这个简单的小实验鉴定出来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