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牡丹的拒绝

牡丹的拒绝

《牡丹的拒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和情感;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由牡丹“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的可贵品格领悟做人的道理。

2.学习和借鉴本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体会和学习牡丹的个性美和品位。

【教学难点】文章的深刻内涵及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认真阅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2.搜集作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语:人们常用“国色天香”来形容一种花,它就是人称“花中之王”的——牡丹。

的确,牡丹花开,富丽堂皇,雍容华美,在世人心里,它象征着——富贵。

著名散文作家张抗抗却独树一帜、独辟蹊径,于一次偶然的机遇中发现了牡丹的另一种美。

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呢?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和作者一起去感受吧。

(或由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导入。

明确:本诗生动地刻画出贾岛寻访友人而不得见的怅然若失却又无可奈何的微妙心理。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尤其是当我们对某个事物慕名已久,历经千里万里、跋山涉水却不得一见,无功而返之时,我们的内心常常充塞了惆怅、失望、愤懑甚至怨恨的复杂感情。

然而,著名女作家张抗抗却以自己独具的慧心,反题正做,将一件令人扫兴的事演绎为一篇精彩的文章,并给人以启迪,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牡丹的拒绝》。

)二、作者简介(请学生介绍,教师补充强调重点内容)。

张抗抗,我国当代女作家。

1950年7月3日出生于杭州,祖籍广东新会。

1966年初中毕业于杭州第一中学(现杭州高级中学)。

1969年赴北大荒上山下乡,在黑龙江省鹤立河农场劳动,工作8年。

当过农工、砖厂工人、通讯员、报道员、创作员等。

1972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灯》。

1977年考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学习编剧专业。

1979年毕业后调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至今。

现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第六、七、八届政协委员。

从事写作以来,已发表短、中、长篇小说、散文共计400余万字。

出版各类专集40余种,代表作《张抗抗自选集》5卷。

曾出访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俄罗斯、南斯拉夫、马来西亚等国家,从事文学交流活动。

张抗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分界线》、《隐形伴侣》,小说集《张抗抗中篇小说集》、《夏》、《塔》、《淡淡的晨雾》等。

张抗抗的小说以对人的尊严和价值、人生的意义和人性结构的关注为主旋律。

作为一位作家,张抗抗具有良好的艺术感觉和艺术素质,一方面她以女性的温柔和细腻探索青年一代的追求与痛苦,以敏锐、潇洒的笔揭示人的心灵底蕴,作品中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和纯净的诗意;另一方面比之于其他女作家的作品,她的作品包含着更多的理性思考。

她不被感觉和情绪所左右,而是以一个智者的清醒有意识地将作品当作某些思考的载体,使其很多作品以深邃而独到的思索见长。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探讨牡丹之美:1、速读文本,你觉得牡丹的美是否如世人所公认名不虚传呢?世人公认她美在何处?(用文中的词句概括)明确: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

秀韵多姿、雍容华贵、绚丽娇艳、国色天香、惊世骇俗、倾国倾城可见世人眼里牡丹之美,美在其:色、香、形2、细读文本,我们发现作者还慧眼独到,在她眼里牡丹还美在何处?从哪儿可以看出来?明确:美在品位——末段:“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

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的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和漠视的美。

”(神)3、牡丹被世人忽略和漠视的美,正是体现在她的“品位”上。

作者是通过赞美牡丹的什么来表现牡丹的品位,彰显这种为气为神韵的被忽视的内在美的呢?明确:通过赞美“牡丹的拒绝”(本性)4、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脉络结构:美──拒绝──(原因)高贵四、赏析课文,体会和学习牡丹的个性美和品位。

思考讨论探究:1、题为《牡丹的拒绝》,那么它到底拒绝了些什么?明确:牡丹拒绝的是寒冷和阴雨(可依据8-14段分析)牡丹拒绝的是苟且和媚俗(可依据6、16段分析)牡丹拒绝的是萎顿和衰老(可依据19段分析)拒绝开放、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拒绝寒冷、拒绝阳光的利诱、拒绝权贵、拒绝美的衰败……(学生齐读“明明是梧桐发叶——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2、街上挤满远道而来的看花人,但牡丹却毅然拒绝了人们,牡丹究竟为什么拒绝绽放呢?如果说牡丹拒绝的方式是“不开”;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她的“不开”中探讨出拒绝的背后她坚守与追求的又是什么呢?(1)点拨:①“这个春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②牡丹不能“轻易改了性子”。

——“(19段)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

”拒绝的原因是花期未到,要遵循自己的原则,要张扬自己的个性。

(指导学生齐读)(2)坚守遵循自然规律,行事准则拒开时,安之若素。

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高贵不吝惜生命花开时,倾其所有;花落时,惊心动魄。

小结:牡丹具有高贵的品质。

它拒绝的是人们对它的不切实际的要求,是人们的盲目崇拜,它拒绝的是不属于自己的虚华,它所以拒绝,正是要固守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为了保持清醒的头脑,使自己那一年一度的绽放来得更加庄严而壮丽。

那冷漠的背后是火一样的热情,那拒绝的背后,是一份雷打不动的执着!拒绝是为了坚守,坚守每一次的绽放都是生命最完美的呈现;拒绝是因为执著,执著于对独立矜持的自我个性的追求,执著于对自我生命质量的尊重。

为此,皇权可以藐视,宁可被贬;荣誉可以淡漠,纵然遭来诅咒。

那冷漠的背后是火一样的热情,拒绝的背后是如磐石般的执著。

3.作者是如何评价牡丹的拒绝的?作者评价的用意何在?明确:高贵,卓尔不群,有灵性、有品位。

托物言志:一般写牡丹的文章,大多赞美牡丹的秀韵多姿、雍容华贵、绚丽娇艳的外在之美,作者却另辟溪径,通过“牡丹的拒绝”赞美了牡丹之美不仅美在其艳压群芳的美丽,更美在其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的高贵品质。

作者借牡丹的拒绝,呼唤人应该有点个性,有点品位。

而这种独立矜持、不媚不俗的品位并不会减少你的魅力,只会为你引来更多的尊敬与爱戴。

这正如牡丹,人们不会因为它的拒绝而拒绝它的美。

五、写作特点问:诗人或歌者是否仅仅在赞美“牡丹呢”?这种写作手法是什么?明确:1.本文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

作者把牡丹当作人来写,拉近了作者与牡丹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与牡丹的距离,人与花可以交流,可以相知相惜。

作者眼中牡丹的性情正是作者要颂扬的人的美质。

2、这篇散文,作者从“你”的角度来抒写牡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点拨:从“你”的角度来写可以促成情感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六、总结:牡丹为了自己的个性,为了一个原则,拒绝了一切赞颂,用它的生命谱写这一年一度的壮丽篇章。

我们领悟了牡丹的高贵品质。

作者通过巧妙的构思,紧紧抓住读者的心,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读完全文,不禁对牡丹和具有牡丹一样高贵品质的人肃然起敬!七、拓展延伸1、“美的沉思”:将来你想做高贵的人还是富贵的人?做高贵的人。

“应该像戴安娜王妃,更应该像周恩来那样,富贵与高贵兼而有之,外在美与内在美和谐统一。

”“如果这只是一种理想境界,当鱼与熊掌无法两全,我要做鲁迅而不做周作人。

2、在中外文学作品或历史长河中有哪些人物具有牡丹一样有骨气、不畏权贵,维护人格尊严的人物?并简单的介绍一下他们的事迹。

(教师适当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主动发言或学生选择几个,与拒绝关联起来,口头表达由排比句组成的论据。

还可学生点播,教师讲解):拒绝古代:《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水浒传》中的武松、鲁智深等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楚大夫屈原沉吟泽畔,“举世浑浊唯我独清,世人皆醉唯我独醒”,拒绝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

苏武牧羊,不降匈奴,心怀故国,关羽挂印封金拒曹操,获得忠义的美名,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岳飞拒绝与秦桧妥协,风波亭前,一生光明磊落的他在供状上写下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赢得了后世敬仰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秦淮名妓李香君,曾为维护自己爱的选择血溅白扇而作桃花。

等她知道昔日情人变节叛国后,毅然撕扇,舍弃荣华,含恨而死,让世人惊叹她的烈骨傲性。

——孔尚任《桃花扇》现当代:闻一多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刘胡兰面对敌人铡刀时的临危不惧;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食美国人的救济粮,徐悲鸿拒给蒋介石画像,并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齐白石拒日寇索画,在门口贴上“白石已死”。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这个“不为”,就是拒绝。

邓小平三起三落。

拒绝向“四人帮”低头,牡丹是高贵的,所有不媚不俗的独立高洁孙天帅不向韩国老板下跪”事件——一个出身卑微的人,可以是灵魂高贵的人!孙天帅与富贵沾不上边,但因为有了维护自身和民族尊严的壮举使他成为一个具有高贵气质的中国青年!外国:爱迪生为找到合适的电灯丝线而不厌其烦的试验;达尔文受尽嘲讽仍然坚持自己信念的;哥白尼为了科学理论而被送上绞刑架的等。

他们“拣尽寒枝不肯栖”,只为了心中那执著的追求和信念。

他们都是有品味的人,都有是人中的牡丹。

伟人们正是因为善于拒绝而变得伟大。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这个“不为”,就是拒绝。

从古到今,无数史实,向我们证明了:有拒绝就有获得。

不拒绝:商纣王,项羽,李自成,成克杰也有人因为不懂拒绝而失败。

商纣王,没有拒绝酒汉池肉林的生活,终于使商王朝走到尽头;西楚霸王项羽接受了经鸿沟为界线,与刘邦分治天下的方案,给了刘邦喘息之机,以致后来自己四面楚歌,乌江自杀;李自成攻入北京,当上皇帝后,因为抵挡不住金钱美色的诱惑,使得诞生不久的农民政权早早夭折;在当代,一些官员由于拒绝不了金钱人情,酿成大错,锒铛入狱。

成克杰、陈良宇等人在面对金钱的诱惑时,没有学会拒绝,导致自己的仕途中断,只能在铁窗里度过残生。

由此可见,不懂拒绝的人是愚蠢的。

不懂拒绝会将人们引入歧途。

德国政府在给公务员的新年贺信中提醒道:当心别人递给你的白开水,它也许是你腐败堕落的开始。

当然,拒绝需要一种勇气。

你拒绝了金钱,就将固守清贫;你拒绝了富贵,就将布衣素食天涯苦旅。

拒绝有时是一首哀歌,回荡袅袅的忧伤;拒绝有时犹如黄钟大吕,响彻天地。

拒绝更是破釜沉舟的勇气,是义无反顾的决绝。

懂得拒绝的人,就是真正拥有智慧的人。

拒绝了不切实际的欲望,也许你会失去月亮和星星,但你却得到了黎明和太阳;也许你会失去贝壳,但你却得到了珍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