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滨州开发区公安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电话:86-传真:86-531-8地址:山东济南市舜华路1号齐鲁软件园A1座三层邮编:250101山东泰华信息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二oo九年四月目录一、系统概述 (3)1.1.建设背景 (3)1.2.建设依据 (3)1.3.建设目标 (3)二、需求分析 (4)2.1整合的需求 (4)2.2 功能需求 (5)三、整体设计 (6)3.1总体架构设计 (6)3.2技术路线 (8)3.3网络建设 (8)3.4事件处理模式 (9)四、功能模块设计 (10)4.1监测预警平台 (10)4.2应急指挥平台 (11)4.3信息管理平台 (12)4.4资源与装备管理平台 (13)4.5灾情评估平台 (13)4.6专家库 (14)4.7 GIS展现平台 (15)五、实施规划 (15)5.1实施进度计划 (15)5.2业主需要协调进行的工作 (15)六、系统清单和概算 (16)一、系统概述1.1.建设背景城市中,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性群体性事件、重大自然灾害、刑事案件、环境污染等突发事件对社会的危害越来越大,而突发事件处理系统相应变得越来越复杂,如何有效的利用有限资源及时、到位的完成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成为了当前热门的研究课题。

传统的突发事件处理系统通过电话、会议等进行调度,在命令传达、组织协调、资源调配、专家指导等方面有严重的不足,导致突发事件的处理不能及时、有效,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当前,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突发事件处理系统来对突发事件进行管理和流程跟踪,以达到命令传达及时、资源合理调配、专家有效指导。

本项目通过网络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做到对突发事件的统一指挥、命令的及时传达、各部门的合作。

1.2.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滨州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突发事件处理综合管理系统需求调研报告》1.3.建设目标➢在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方面,实现突发事件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分析、预案确定及启动全过程的信息化、自动化和网络化。

➢在预警方面,建立分布式可逐级监测和处理突发事件信息管理网络,实现对突发事件的评估与预警触发启动;➢在会商方面,利用视频接收设备、通讯系统、数据库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设施,为指挥首长、业务人员和专家提供大屏幕显示和信息服务,随时为首长决策提供各种有效而生动的辅助决策信息;➢在决策支持方面,形成一套具有实时监测、科学预测、及时有效发布和动态反馈评估等功能的辅助决策系统,实现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决策支持。

➢在资源调度方面,通过系统对应急资源的科学调度,充分保证对特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资源的配置。

➢在公众信息发布方面,能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紧急救助信息服务和善后处理工作信息。

二、需求分析2.1整合的需求紧急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其特点是信息量大、实效性强、参与人员众多。

系统必须能够有效的将相关要素进行有效的整合。

详细如下:(1)信息的整合:全面了解突发事件的相关情况是处理措施是否有效的第一步。

信息可能是反应突发事件相关指标量化的数据,也可能是相关文档或多媒体信息;信息可能通过计算机系统采集,也可能通过非计算机的通讯方式得到。

将非计算机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所有的信息进行逻辑整合和统一的展示。

信息整合保证了决策有据。

(2)沟通和指挥整合:突发事件往往会涉及到相当多的机构和人员,包括:紧急事件发生的单位、政府办公厅值班室、领导和专家、相关的职能部门。

商讨和联动指挥的过程包括计算机的方式(邮件、应用系统)和传统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手机短信)。

系统在第一时间将相关的人员用最为恰当的通讯方式进行整合,将信息自动的在相关的部门之间进行联动和反馈。

(3)决策的整合:专家意见、历史事件、行动预案、内部信息系统相关的数据和文档、互联网相关的信息和文档,以上的信息对于领导的决策都具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

如何得到信息,如何建议决策,将是事件处理的关键成败因素。

2.2 功能需求根据国家标准和滨州市情况,对紧急事件的处理模式和响应机制做了要求,如下图: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警。

预警级别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本次系统建设要求实现的功能包括如下三个方面:●各种社会公共事件的监测预警●预防处置指挥系统●善后处理重建系统三、整体设计3.1总体架构设计本次应急指挥系统建设重点在系统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展现方面,系统涉及领域广,技术层次深,系统的构架也是比较复杂,从下向上依次是基础设施层、数据中心层、资源整合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综合门户,并有安全保障体系和运行维护与支持体系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如下图所示:➢基础设施层:整个系统的底层是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这包括网络及通讯设施、主机服务器及存储系统、大屏幕数据演示系统,以及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网络通讯基础设施等,这些是系统最基本的运行基础。

➢数据中心:数据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基础数据经过采集、处理、标准化、传输、存储,形成系统资源库,为系统提供了高效的业务分析、决策、交换、共享的数据环境。

➢资源整合层:通过提供应用整合服务、业务整合服务、数据整合服务连接相关职能部门的系统、业务、数据,最大程度的解决信息孤岛,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源。

➢应用支撑层:应用支撑层的设计直接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及可靠性等重要因素,凭借多年的软件开发经验,采用低耦合,高内聚的设计思想,基于开放的标准在该层部署应用部件,为系统高效、可靠的运行提供保障。

➢应用层:应急决策系统根据突发事件应急的特点,综合各种数据信息及处理软件,缺省提供了辅助会商决策系统、数据收集与管理系统、信息处理与分析系统、资源管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等应用系统,并可根据需要,快速的扩展业务系统。

3.2技术路线系统采用基于B/S体系结构,Microsoft .NET平台的分布式应用体系架构。

集成应用XML、GIS、Web service、WorkFlow多种应用技术。

相关平台选型:1)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 2003 Server2)PC机操作系统:Windows XP Professional3)数据库软件:SQL Server 2005关系数据库5)开发语言:Microsoft .Net Framework6)GIS系统平台:ArcGis3.3网络建设3.3.1业务网络业务网络主要是联接公安应急相关的专业部门,达到案件的实时传递和反馈。

建设的思路是充分利用现有VPN专网,在此基础上联通尚未接入的单位。

由于本系统采用集中式部署,为了避免网络流量无序增加,要求中心系统服务器应对地理信息等相关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压缩,降低对网络的负荷程度。

3.3.2无线网络无线网络要接入VPN专网,由于VPN专网具有极高的安全保密要求,所以在设计无线网络接入时尤其要注意安全建设。

安全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无线运营商划分APN虚拟专网:在手机创建专用的登陆点,只有警务通手机SIM卡才可以访问该登陆点,从手机端控制网络访问;2、应用软件身份认证:手机终端应用系统通过MD5加密算法对登陆的用户名、密码进行加密,放置未授权用户登陆系统;3、硬件级防护:在无线网络与电子政务专网之间设置安全硬件(防火墙、网闸),通过地址、端口、上行下行的控制,保证电子政务专网不受侵害。

3.4事件处理模式3.4.1信息来源设计突发事件管理平台支持多种异构的信息来源:➢与110指挥中心现有的接警功能结合,采用手工录入方式进行问题转发。

系统可提供接口进行定时数据上报➢支持外网投诉,可与现有开发区外网投诉平台做数据接口设计。

➢上级事件转发:上级部门问题转发,由公安内部网转接过来的问题,由办公室人员专人负责问题确认和转发。

➢终端设备支持:如公安局执法人员配备有终端设备,可集成进信息来源获取中来。

3.4.2信息处理设计➢利用大屏幕设备,可集成视频资源和gis空间数据资源,进行综合展现。

辅助指挥人员进行综合指挥。

➢问题接警完成后,进入出警阶段,地图展现其发生位置,并根据问题类型自动获取处理预案和专家信息等资源。

3.4.3信息发布设计➢信息发布采用多种模式:➢软件系统平台,向各联动单位派发案件信息,进行工作流流转。

➢手机短信:支持手机短信发送功能,出现突发事件可进行相关人员告知群发短信。

短信内容和模版可自定义,内容可获取自事件的基础信息。

➢语音发送:支持电话语音传送功能。

四、功能模块设计4.1监测预警平台⏹突发事件监测功能能从日常管理的系统数据中、日常管理作业流程中、各种监测数据及其他相关的应用系统通过数据的抽取发现突发公共事件隐患的功能,并利用各种数据挖掘工具,进行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挖掘分析,做到突发事件及早发现、消灭,提前预防、及时处理。

⏹突发事件预警功能根据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建立各种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模型,日常管理系统不断为模型输入参数,一旦模型计算结果出现异常情况时,系统必须能够通过预先设定的途径进行报警,并自动通过电话、传真、Email、短信等方式提醒突发公共事件相关人员。

⏹预警级别设置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即将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由低到高划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四个预警级别,并依次采用蓝色(Ⅳ级)、黄色(Ⅲ级)、橙色(Ⅱ级)和红色(Ⅰ级)来加以表示。

每个级别的响应方式是不一样的,需要在系统中预设响应方式和响应程度⏹预案管理利用综合预测预警和研判结果,结合数字预案、重大疑难及紧急事件工作流程、救援力量和物资等情况,对有关法规和处理类似事件的案例等进行智能检索和分析,提供应对重大疑难及紧急事件的辅助方案,供领导决策时参考。

并能根据应急处置效果的反馈,实现辅助决策方案的动态调整和优化。

4.2应急指挥平台指挥调度系统实现指挥调度信息的数字化。

实现指挥调度任务状态、资源调度情况的大屏展现,并结合GIS 系统对事件发展态势进行标绘,为指挥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指挥调度所需功能的快捷调用,实施指挥调度。

●事件信息录入:接到报警信息后,确定事件种类并录入事故要素,录入信息●确定事故发生地点:利用电子地图进行实时定位查看:●自动圈定事故发生地点;●周边查看●危险区域划定;●查看危险区域详细信息:●查看相关事故单位职责和联系方式:对本类别的事故,系统会预先设定专家资源和处理方式等信息,问题发生时可自动调度本区域内本类别事故的可调用资源:●生成处理单:完成调度后,可生成事故处理单,以作为事故处理调度指挥的工作标准4.3信息管理平台系统能及时向系统内用户发布专业信息,提供专业应急信息的服务功能;并能及时向公众发布事件发展情况、紧急救助信息服务和善后处理工作信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