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与发展的研究总报告课题组•婴幼儿早期关心和发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针对目前存在的早期教育过度或失当,甚至把成人的愿望和要求强加给婴幼儿这一问题而提出来的,它在国际上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目的是合理地激发婴幼儿潜能,优化婴幼儿健康成长的环境。
•所谓“关心”,是指关注婴幼儿的健康和营养,关注他们的认知能力发展,关注他们逐渐形成的情感和社会活动能力,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差异,它突破了传统意义上“教育”范畴的局限性。
•所谓“发展”是指婴幼儿在感知觉、运动、思维、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和进步,它包括生物学决定的特征展露和学习进程两个方面。
•所谓“早期干预”,是指早期发现和诊断婴幼儿的身心障碍或多元超常智能,并通过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减缓障碍程度或促进超常智能的发展。
总课题组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教育学会、教科院、教研室、复旦大学、华东师大、上海师大、市妇联、市儿童医学中心分课题组实验基地上海卢湾区徐汇区长宁区杨浦区虹口区嘉定区青浦区江苏无锡市上海27所基地幼儿园(所)子课题组●文献理论研究●机构教养研究●社区家教研究●政策法规研究●个案跟踪研究●早期干预研究协作攻关实证研究●不同语言环境对婴幼儿的影响●2岁幼儿移情反应的特点●2岁儿童亲社会行为及与教养关系●早期养育经验与母子依恋水平特点●婴幼儿抚育环境和动作发展●上海城区0—3岁婴幼儿家长科学育儿现状调查•分课题组实验基地由政府主管领导牵头,协调教育、妇联、文化、社区、卫生、民政、儿保等部门的人员成立了分课题组,结合区域特点,开展了各具特点、各有侧重的分课题实验和研究。
同时选择了27所幼儿园所作为研究基地,开展专题研究和实验。
•子课题组与协作攻关组由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特殊教育等领域专家和儿童保健医生、基层早教工作者组成。
研究的过程、方法与成果•总课题组举行了多次大型活动。
有专题报告会、交流研讨汇报会、外出考察等。
•各实验基地、子课题组、及协作攻关组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交流讨论活动。
研究组与实验基地之间加强了信息的沟通和成果的交流。
•在研究中综合运用了行动研究、个案跟踪研究、文献研究、现状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
研究的过程,方法与成果•课题研究成果有丛书17本、内部出版文献5本、总课题组简报40期、论文22篇、调研报告6篇、实验区实验基地研究成果84项、优秀自制教玩具105项。
•有多项研究成果转化为市教委的相关文件。
关于“早期教养”的几个概念⒈人“早期”的年龄范围出生~3岁(婴幼儿)阶段国际上,早期教育通指0~8岁3~6岁(幼儿)阶段6~8岁(小学低年级儿童)阶段⒉提“早期关心发展”比“早期教育”好联合国教科文提出:ECCD “儿童早期关心和发展”(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Development)关注婴幼儿的健康、营养、语言、认知、情感和动作,关注成熟规律和发展过程,关注多元智力和发展差异,关注经验机会和发展潜能。
怎样发展——强调自然发展的主动性,和谐发展的适宜性,充实发展的基础性。
理论调研90年代脑科学的研究发现:0~3岁早期教养对终身发展影响重大●0~3岁,是人大脑发育、语言习得、智力发展、个性形成、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
大脑细胞用进废退,早期教养的缺失,终身难以补偿。
●儿童早期教养不是简单的知识和技能训练,而是支持和促进婴幼儿发展的教养:包括情绪安全和依恋的发展、社交能力的发展、认知和语言的发展、动作的发展等。
●教养者的责任,是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可靠、丰富适宜的抚育环境,尽可能多一些目光交流、语言交流、情感交流、动作与游戏的交流,使孩子健康成长,获益终身。
现状调查调查项目调查对象⒈上海市城区孕至3岁乳婴儿家长科学育儿现状与需求调查长宁、虹口、杨浦三个区、13个街道孕至3岁母亲694人,集体问卷⒉上海市各类教养机构3岁以下托班现状与需求调查①上海19个区县336个托儿所和有小托班的幼儿园,334名园长、所长,759名保教人员,集体问卷②上海市幼儿园中附设特殊班教师30名,个别问卷⒊我国部分地区儿童早期养护和教育(ECCE )现状调研上海、广东、河北、宁夏、云南0—3岁婴幼儿家长638人、各级早教管理者67人、早教指导者113人问卷;现场访问33户家庭,深度访谈40人。
正确处理早期教养中的几个关系一、教与养的关系二、成熟与训练的关系三、早期干预与早期开发的关系四、心理的无意识与发展的能动性五、早期经验与未来发展六、发展的连续性与教育的阶段性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力求体现以养为主,教养结合的原则。
正确处理早期教养中的几个关系教与养的关系针对只养不教、过度教育、教养脱离提出以“养为主,教养融合”的原则。
在实践中关注“教与养”的互为影响关系,使蕴涵在“养育”中的“无意教”变得自觉,减少独立于“养”的“专门教”。
成熟与训练的关系针对急功近利式的盲目训练、不宜刺激,提出以生理成熟为依据,顺应成熟指标的训练时机把握,以婴幼儿可接受性为前提的训练策略,创设环境提供自发练习的机会。
•早期干预和早期开发针对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超前教育,提出早期开发和早期干预的概念使用范畴,首先要鉴别发展潜能,是正常发展,优势发展还是迟滞发展,通过观察,早期发现。
干预性训练(障碍)和开发性训练(超常)只针对少数儿童,对大部分儿童则是一种保障性训练。
•心理的无意性与发展的能动性心理的无意性(受动)意味着婴幼儿对环境具有极大依赖性,成人的作用具有主导性,但发展的能动性又意味着强迫行为的无效性,作用于环境的方式是婴幼儿自发的。
教育的策略在于使受动与能动统一,即用条件反射的原理学习规范,用动力定型的方式培养习惯,用生理节律的特点建立秩序。
•早期经验与未来发展针对追求训练的即时效应,而忽略长远效应和可能出现的负效应,提出要辨别哪些值得早期培养而一生受用的,哪些则是到一定的年龄轻而易举就能获得而早期则要花很大力气的,同时要发现那些终生受益的品质在早期萌芽的表现特征。
•发展的连续性与教养的阶段性针对早期发展中个体之间极大的差异性,而集体教养具有年龄的阶段目标,提出教养注重小步递进的发展连续性,年龄越小,发展越快,发展的差异性越大,划一的阶段教养目标越不适宜。
以个体实际发展水平为依据,注重集体教养中的个别性指导原则。
专题研究1. 区域性婴幼儿早期教育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2. 早教中心管理服务职能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3. 早教服务场所环境创设的实践与研究4. 婴幼儿爬行的研究5. 促进2~3岁婴幼儿跳与平衡发展的实践研究6. 2~3岁婴幼儿认知学习特点的研究报告7. 2~3岁婴幼儿情绪情感表现及教师回应策略的实践研究8. 婴幼儿玩物收放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9. 智力障碍婴幼儿及自闭症婴幼儿早期干预研究区域推进早期教养指导服务的探索与实践⒈构建区域整合的早教指导服务工作的管理体制与服务平台。
⒉探索品种多样、自主选择的早期教养服务形式。
(体现社区特点、适合个性需求、依托幼教机构、发挥媒体网络作用)⒊研究适合儿童特点的早期教养内容和指导服务模式。
⒋建设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服务队伍(专兼结合的指导服务队伍,建立和开发育婴师职业标准和培训课程等)5. 实验区家长受指导率达95%实验区专职人员464人,兼职人员718人,志愿者1272名。
街道卫生局教育局区计生委妇联区县政府(托幼办公室)妇幼保健院早教指导服务中心亲子指导站社区家庭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管理网络图政府导向、教育牵头、中心落实, 服务社会区早教中心家长课堂爬行指导age06网定时、定人、定点,上门一对一个别化的服务机构教养的理念基本理念:亲爱儿童,满足需要,以养为主,教养融会;关注发育,顺应发展;因人而异,开启潜能。
●以亲为先,以情为主,强调情感在婴幼儿早期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养为主,自然融会,强调在养育过程中自然形成各种成长经验的和谐性;●尊重天性,顺应发展,强调按照婴幼儿自身发展大纲前提下教育的自然性;●关注个性,开启智慧,强调教养活动因人而异的差异性。
(据抽样调查,上海市0—3岁婴幼儿入托率为33.3%,2 岁前以家庭带养为主。
)机构教养的方法⒈拥有母亲的情怀,给予婴幼儿深情的关怀;⒉秉持自然的心态,创设开放而丰富的环境;⒊把握适宜的刺激,顺应和推动婴幼儿的发展;⒋对教师和保育员的建议多满足,少要求;多关注,少“教育”;多自然,少刻意;多个别,少集体。
自制教玩具: 学步廊波浪海面爬垫孩子们合作制作玩具富有野趣的户外活动在课题研究基础上制定一系列早期教养的政策法规1.《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试行)(2003年)2.《上海市关于推进0~3岁散居儿童早期教养工作的意见》(2004年)3.《上海市普通幼儿园建设标准》(含早教机构用房及设施要求)(2005年)4.《关于上海市民办早期教养服务机构管理的规定》(2006年)5.《上海市学前教育机构装备规范》(含早教机构装备规范)(2006.7)6.《上海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06-2008年》7.《区县0~3岁早期教养指导工作评估标准》(2003年)(征求意见稿)8.《0~3岁婴幼儿发展障碍早期发现观察指标》(2004年)(征求意见稿)9.《0~3岁早教中心评估标准》(2005年)(征求意见稿)对策建议(一)(一)对政府决策的建议1. 人才强国,早教奠基。
2. 尽快制定0~6岁儿童学前教育法规,依法保障婴幼儿接受早期教养的基本权利。
3. 制定“确保起点计划”,纳入儿童发展纲要。
4. 加快推动托幼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健全农村妇幼保健体系,建立特殊儿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制度。
5. 建立育婴师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
6. 有效控制人口性别比,加强婚前健康检查。
(二)对教育主管部门的建议⒈将0~3岁儿童早期教养工作纳入基础教育的管理、规划、督导、培训、基本建设。
⒉在师范院校学前系开设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课程。
⒊在城市街道、农村乡镇普遍建立早教中心及早教服务网络。
⒋加强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的研究、成果开发、推广与应用。
5. 提高托幼机构教养人员专业水平,控制班额,改善机构环境。
6. 重视对学前特教专业人员的培养与培训。
7. 积极开展园本研修。
(三)对家庭教养人员的建议⒈父母双方切实肩负起教养者的责任,与祖父母或其他抚养者共同养护。
⒉教养者应与社区早教中心、儿保机构保持密切联系。
⒊3岁抓起,为时已晚,早期教养,始于零岁。
⒋要宣传婴幼儿亲子亲情对儿童成长的重要影响,不鼓励婴儿全托。
⒌如家庭需要,应聘用有“育婴师”资格的保姆。
⒍加强对科学育儿知识的学习,遇有异常或疑问,要及时向专业机构请教或咨询。
课题研究价值及应用前景本课题在理论上,研究了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的规律和特点,将脑科学的研究成果,适当应用于早期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