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服务终端与调度中心间数据通信协议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4-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服务终端与调度中心间数据通信协议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服务终端与调度中心间数据通信协议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标准编制组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服务终端与调度中心间数据通信协议1.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GB/T 28787-2012《城市公共交通调度车载信息终端与调度中心间数据通信协议》是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发布并使用较为广泛的标准,但标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部分需要调整的内容。为贯彻落实国家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出行需求,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资源环境压力,根据《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交通运输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组织开展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并提出了十一项工程标准,其中包含《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设备数据采集通讯协议》。因此对编制组决定对GB/T 28787进行修订。

本标准由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68)提出并归口。

1.2.编制单位

标准编制单位为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锐明视讯技术有限公司、郑州天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康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天智通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深圳市蓝泰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

1.3.工作过程

2013年11月,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和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标准编制组,确定了标准编制的原则和基本的内容框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并进行了合理的分工。

2014年1月至3月,编制组按照工作计划深入了解了国内外公交相关标准,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形成了调研报告,初步确定了标准的主要内容,完成了标准草稿的编制。

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召开了多次专家讨论会,广泛征求行业意见,

1

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服务终端与调度中心间数据通信协议

编制组根据专家的评审意见,对标准进行了协议格式调整,兼容了JT/T808协议,形成征求意见稿。

1.4.标准主要起草人及主要工作

标准主要起草人及主要工作见表1。

表1.主要起草人及主要工作

2.1.编制原则

本标准按如下的原则进行编写:

充分参考国际相关先进标准,符合中国国情,遵照国内现状,与现有国家标准和协调一致;

标准文本符合GB/T 1.1-2009对国家标准编制的要求;

术语标准的编写必须符合GB/T 5655-1985的规定,并与有关交通行业的术语标准协调一致,术语标准中的术语本身构成完整的体系结构;

分类编码标准的编写必须符合GB/T 20001.3及GB/T 7027的规定,同时与其他国家标准和交通行业的有关分类编码标准协调一致,对于相同的信息应做到互相兼容;

标准与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协调一致,尽量引用有关的专业基础标准;

标准格式统一,内容完整。

2.2.内容论据

2

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服务终端与调度中心间数据通信协议本标准参考了《城市公共交通调度车载信息终端与调度中心间数据通信协议》、《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终端通讯协议及数据格式》的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公交企业平台以及智能车载服务终端系统的建设及管理,规定了车载服务终端与企业平台间的通信协议规范和企业平台的基本技术要求。

(一)协议所遵循标准体系(全文)

目前在道路运输的车载终端通讯领域主要有两个标准,分别是由全国道路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的《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终端通讯协议及数据格式》(目前最新版本为JT/T808-2011)和由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的《城市公共交通调度车载信息终端与调度中心间数据通信协议》(目前最新版本为GB/T 28787-2012)。

JT/T808-2011是目前道路运输领域使用最为广泛的通讯协议,但是该协议重点关注道路运输车辆的远程位置监管和安全防护相关的需求,因此其主要使用行业为“两客一危”和出租车。GB/T 28787-2012是目前公共交通领域使用最为广泛的通讯协议,该协议对公交企业的业务研究比较深入,能够很好的满足公交企业除远程位置监控之外的业务需求,包括发车通知、行车计划请求和下发、车辆调线等。

综上所述,本标准采用JT/T808的标准体系,做到对JT/T08的全面兼容,在此基础上参考GB/T28787中公交相关的业务进行扩展,在编制过程中也同时参考了《快速公交(BRT)智能系统第5部分:调度中心与车载信息终端通信数据接口规范》报批稿中公交相关的业务。

(二)术语和定义(第3章)

术语和定义部分主要引用了GB/T 5655-1985《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的内容,对于未能包含在GB/T5655中的术语参考了《快速公交(BRT)

3

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服务终端与调度中心间数据通信协议

智能系统》和《城市客运术语》报批稿进行了定义,主要包括:3.2~3.5,3.,7~

3.11,3.13~3.20,3.23和3.25~3.30。

(三)协议基础(第4章)

JT/T808的数据类型中对于数字只有无符号类型,包括无符号1字节整型(BYTE)、无符号2字节整型(WORD)和无符号4字节整型(DWORD),无符号整型只能表示0和正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碰到需要表示负数的情况,比如车厢内的温度、海拔高度等。在标准的JT/808框架下,一般的处理方式有三种:①使用两个字段标识,第一个整型字段(一般为BYTE)标识接下来要传输二个整型字段是正数还是负数,第二个整型字段填充整数的绝对值。②使用整形字段的最高位标识该整型数是否为负数(一般最高位为1表示负数,否则表示正数)③将整数进行偏移,比如用BYTE表示车厢内温度时,将实际温度增加100度进行传输,接收方接收后减去100度得到实际的温度值。第一种和第三种方法比较繁琐,而第二种方法实际上是采用有符号整型进行传输。

参考国内外相关的通信协议标准绝大部分均具备有符号和无符号两种整型数据类型。《城市公共交通调度车载信息终端与调度中心间数据通信协议》中定义了有符号1字节字符整型(BYTE)、有符号2字节字符整型(SHORT)和有符号4字节字符整型(LONG),同时定义了无符号1字节字符整型(UBYTE)、无符号2字节字符整型(USHORT)和无符号4字节字符整型(ULONG)。《信息技术抽象语法记法一(ASN.1)第1部分:基本记法规范》(GB/T 16262.1-2006,ISO/IEC 8824-1:2002)中定义的基本数据类型中的整数类型(integer type)为具有非典型值得简单类型,值是正整数或负整数,包括零。

因此,本标准在兼容JT/T808的基础上,对数据类型进行了扩展,定义了4

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服务终端与调度中心间数据通信协议三种有符号整数分别是有符号1字节整型(字节,8位)、有符号2字节整型(字,16位)和有符号4字节整型(双字,32位)。

(四)数据格式(第7章)

本标准数据格式在兼容JT/T808-2011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详见表2、表3、表4和表5。

表2.终端通讯协议的消息对照表(兼容JT/T808-2011部分)

表4.

表5.终端通讯协议的消息对照表(多媒体业务自定义部分)

5

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服务终端与调度中心间数据通信协议

本标准的7.1.1~7.1.9、7.1.11、7.1.14~7.1.26和7.3.1~7.3.3保持与JT/808-2011一致。

本标准的7.1.10、7.1.12、7.1.13参考了交通运输部2013年发布的《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兼容车载终端通讯协议技术规范》。

本标准7.2参考了《城市公共交通调度车载信息终端与调度中心间数据通信协议》和《快速公交(BRT)智能系统第5部分:调度中心与车载信息终端通信数据接口规范》报批稿。

本标准7.3.4~7.3.15参考了《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视频通迅协议标准》征求意见稿。

(1)设置终端参数(7.1.8)

支持视频监控的车载终端逐渐成为行业应用趋势,因此本标准在JT/T808的基础上扩展了音视频参数设置。

(2)查询指定终端参数(7.1.10)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兼容车载终端通讯协议技术规范》中新增了查询指定终端参数(8.11)消息,该消息用于单次查询多个终端参数,有较强的实用性,因此本标准将其引入。

(3)查询终端属性(7.1.12)、查询终端属性应答(7.1.13)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兼容车载终端通讯协议技术规范》中新增了查询终端属性(8.14)和查询终端属性应答(8.15)两个消息,用于查询终端的类型、固件版本、软件版本、制造商、模块属性等信息,本标准将其引入。

6

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服务终端与调度中心间数据通信协议

(4)位置信息汇报(7.1.14)

位置信息汇报的数据格式与JT/T808保持一致,但是基于对高度可能存在负数的考虑,将“高程”字段重定义为有符号双字节整数SWORD。

支持视频监控的车载终端逐渐成为行业应用趋势,视频存储故障、摄像头故障检测和基于视频的超载、危险驾驶行为分析等逐渐为用户所重视。因此本标准在JT/T808的基础上扩展了视频报警和基于视频的驾驶行为分析报警附加信息。

(5)事件设置

本标准预定义了8种事件,0x80~0xFF为用户自定义区。预定义的8种事件分别是下线、关机、掉线重登陆、重启重登陆、车辆故障、故障排除、路阻开始和路阻结束,主要是为了满足公交企业统计设备掉线情况、运营商网络稳定性、掌握车辆状态等需求。

(6)公交业务数据(7.2)

本标准参考《城市公共交通调度车载信息终端与调度中心间数据通信协议》和《快速公交(BRT)智能系统第5部分:调度中心与车载信息终端通信数据接口规范》报批稿制定了公交业务数据:

①运营登记。公交的核心业务均需要和线路进行关联,因此要求所

有车辆在进行公交业务数据交互前首先进行运营登记,向平台上报

运营线路和员工。

②校时请求(7.2.2)和校时应答(7.2.3)

基于以下因素需要为终端提供校时手段:

a)大部分终端在启动后需要一定的时间通过卫星获取时间,但在

获取到时间之前终端需要和平台进行交互,比如已经发车或报

站,因此需要通过服务器校时,获取当前时间。

7

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服务终端与调度中心间数据通信协议

8

b)部分终端设备在出现卫星定位模块故障时仍需要进行运营,此

时只能通过平台校时以获取当前时间。

c)终端自身的时钟芯片在长时间运行后容易出现误差,尤其是面

临第二种情况时误差更大。

③乘客信息发布(7.2.15)、乘客信息查询(7.2.16)和乘客信息查询

应答(7.2.17)

JT/T808中的文本信息下发只能支持向广告屏发送一条文本信息,在实际

应用过程中难以满足复杂的用户需求,因此本标准参考《城市公共交通调度车载信息终端与调度中心间数据通信协议》和《快速公交(BRT)智能系统第5部分:调度中心与车载信息终端通信数据接口规范》制定了乘客信息发布消息主要实现如下功能:①发布多条预置信息,即需要终端或显示设备保存并循环显示,有生命期限制;②发布多条即时信息,需要终端或显示设备停止预置信息显示并立即显示该信息,有生命期限制,生命期结束后恢复预置信息的显示;③所有消息均有优先级和显示方式,终端或显示设备需要按照优先级和显示方式进行显示。

同时所有已发布的信息均支持远程查询。

④升级通知(7.2.18)和升级结果上报(7.2.19)

JT/T808中规定的升级方式是平台下发终端控制消息通知终端升级,终端连接服务器后,服务器下发终端升级数据包,终端逐包接收并拼接成升级文件,完成升级后向平台发送升级结果。在实际项目使用中,终端供应商更多的是通过成熟的文件下载技术如FTP或HTTP,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文件下载的成功率,同时也降低了开发成本。

基于以下原因,本标准也没有限定升级文件的格式:

a)如果文件格式严格限定,则限制了公交企业和设备供应商开发特色

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服务终端与调度中心间数据通信协议业务

b)如果文件格式保留基本定义后允许个设备厂家扩展,则各厂家的文

件仍然无法通用,解决不了“统一生成、统一升级”的问题。

因此本标准重新定义了升级机制,只规定了升级指令和升级结果上报,将具体的升级方式的实现开放给终端供应商,但同时对文件应包含的内容给出了基本的规范。

⑤设备故障上报(7.2.20)

由于车载终端是车载系统的核心,外围设备的故障信息也需要通过终端上报至平台,而使用JT/T808的事件上报无法上报所有的故障,因此本标准参考《快速公交(BRT)智能系统第5部分:调度中心与车载信息终端通信数据接口规范》报批稿制定了设备故障上报消息。

⑥到离站信息、进出场信息和违规信息上报。此三类信息使用

JT/T808的位置信息汇报是能够传输的,但是考虑到公交业务对此三

类信息有特殊的需求,比如公交历史数据保存一般要求此三类数据

保存一年以上,而GPS只需要保存3个月左右,因此从业务上将其

分开。

⑦考勤。公交的考勤方式与JT/T808所定义“驾驶员身份信息采集上

报”有所区别,公交司机一般使用非接触式卡片,卡片不会长期插入,

因此重新定义了考勤消息。

⑧发车通知。用于通知终端执行相应的车次。

⑨行车计划请求和行车计划下发。用于终端向平台请求制定日期(一

般为当日或次日)的行车计划。

⑩业务登记。用于终端自动向平台上报业务执行情况。

?业务变更指令。用于平台通知终端调整线路或执行相应的业务。

9

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服务终端与调度中心间数据通信协议

10

该指令从技术层面进行了抽象,没有约定具体的业务,通过发送不同的业务变更码实现包括车辆调线、加入运营、退出运营等业务,给公交企业和各厂商提供了充足的自定义和扩展空间。

?业务请求和业务请求应答。终端在执行相应的公交业务时向平台申请。

(7)多媒体业务(7.3)

①音视频流媒体数据采用标准RTP包进行扩展主要考虑RTP协议是

有国际电信联盟发布的互联网传递音频和视频的标准数据包格式,采用该格式能够更好的满足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②录像回放功能主要用于需要检索浏览车辆音视频数据,可以快速

查看相关时间点的音视频信息;

③录像文件上传相关指令主要用于在检索到相关事件信息后,对车

辆的音视频数据下载到监控中心进行备份;

(五)会话(第8章)

本标准参考《城市公共交通调度车载信息终端与调度中心间数据通信协

议》和《快速公交(BRT)智能系统第5部分:调度中心与车载信息终端通信数据接口规范》制定了会话。会话是用于执行业务的一组消息的序列,包含业务的开始、保持和终止。通过会话将所有孤立的消息与业务关联起来,对于通讯协议的理解和推广有着很好的帮助。

3.主要试验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3.1.试运行分析

本标准参考的《快速公交(BRT)智能系统》国家标准分别在乌鲁木齐BRT、银川BRT、常州BRT、成都BRT和北京BRT等项目进行试用,可推广、可执行,在智能交通信息化建设中起到推进作用。

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服务终端与调度中心间数据通信协议3.2.预期的经济效果

本标准的发布,为公交都市示范工程的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标准支撑,加强市场准入管理,限制功能不完善、技术标准不高、应用效果差的低水平系统,避免行业的低水平竞争,也有利于促进技术成果的共享与技术交流,提高公益性技术的共享程度,进而推动产业的发展,促进行业研发技术能力和工程设计实施能力的整体提升,有效的提高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本标准的实施,解决了车载服务终端功能不对应、接口不统一等问题,减少系统的重复投资和无效投资,能够使公交企业及系统承建方将更多的人力和资金投入到产品功能的丰富和系统技术水平的提高上,有助于提高我国公交行业的相关技术水平,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到“十二五”末,国家将初步建成1—2个具有国际水准的国家“公交都市”和若干个国内领先的国家“公交都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基本确立,对城市发展的引领作用显著增强,较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出行需求,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得到缓解。

4.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

未查到可以采用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国际及国外先进标准。

5.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智能交通发展:按照智能化、综合化、人性化的要求,推进信息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服务监管和行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重点建设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车辆运营调度管理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和应急处置系统。加强城市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服务效率”,“健全技术标准体系:修订和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标

11

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服务终端与调度中心间数据通信协议

准;规范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等装备的产品标准;建立新能源车辆性能检验等技术标准;制定公共交通运营的服务标准,构建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公共交通技术政策,明确技术发展方向。”

根据指导意见中“鼓励智能交通发展”和“健全技术标准体系”的要求,编制组以适用性、可操作性为目的,进行了《车载服务终端与企业平台间通信协议》标准研究和编制。

6.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

7.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编制组建议本标准制定为推荐性行业标准。

8.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8.1.组织措施

编制组计划在交通运输部相关司局的指导下召开3-5场宣贯会,邀请行业内主要单位,充分宣贯标准的编制目的、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通过宣贯会将标准在行业内进行推广。

8.2.技术措施

为了标准的有效贯彻和实施,计划做如下技术准备:

1.编制标准实施指南,为标准的实施提供有效的指引。

2.建立本标准通信协议的检测平台,为相关产品提供检测手段。

8.3.过渡办法

标准编制过程中已经考虑了之前发布实施的JT/T808协议,做到兼容,标准实施前后不存在技术或管理的鸿沟,因此可以逐步完成本标准过渡。

9.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无。

12

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服务终端与调度中心间数据通信协议10.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13

JT/T808协议文档-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兼容车载终端通讯协议技术规范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 北斗兼容车载终端通讯协议技术规范 GNSS system for operating vehicles —General specifications for the communication protocol and data format of BD compatible vehicle terminal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 二〇一三年一月

目 次 前言....................................................................................................................................................................IV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1) 3.1 术语和定义 (1) 3.2 缩略语 (2) 4 协议基础 (3) 4.1 通信方式 (3) 4.2 数据类型 (3) 4.3 传输规则 (3) 4.4 消息的组成 (3) 5 通信连接 (5) 5.1 连接的建立 (5) 5.2 连接的维持 (5) 5.3 连接的断开 (5) 6 消息处理 (5) 6.1 TCP和UDP消息处理 (5) 6.2 SMS消息处理 (6) 7 协议分类 (6) 7.1 概述 (6) 7.2 终端管理类协议 (6) 7.3 位置、报警类协议 (7) 7.4 信息类协议 (7) 7.5 电话类协议 (8) 7.6 车辆控制类协议 (8) 7.7 车辆管理类协议 (8) 7.8 信息采集类协议 (8) 7.9 多媒体类协议 (9) 7.10 通用数据传输类 (9) 7.11 加密类协议 (9) 7.12 分包消息 (10) 8 数据格式 (10) 8.1 终端通用应答 (10) 8.2 平台通用应答 (10) 8.3 终端心跳 (10) 8.4 补传分包请求 (10) 8.5 终端注册 (11) 8.6 终端注册应答 (11) 8.7 终端注销 (12) I

042、严寒地区大城市公交站点设计优化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

严寒地区大城市公交站点设计优化研究 ——以哈尔滨市为例1 曾小成程文 摘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已成为大多数城市的交通战略策略,公交站点是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交运营和提高公交服务水平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公交站点的优化布局和设计不仅关系到公交运营,而且还影响道路交通的运行效果和城市景观环境。本文从哈尔滨市大量公交站点的调查入手,从分布与规模、功能与外观、维护与管理三个角度详细分析、比较公交站点的特征、问题,并对公交站点的站点规模偏小、车流组织无序、线路指示信息阅读困难、缺乏严寒地区公交站点设计的相关规范等问题进行深层次原因分析。通过借鉴、比较国内外公交站点的功能、外观,提出了严寒地区大城市公交站点基于气候环境适宜性的优化布局与设计方法,并针对哈尔滨市作为严寒城市在解决公交站点的问题上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改造措施。 关键词: 公交站点哈尔滨市站点优化严寒地区 1.研究背景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成为大多数城市的交通战略策略,就目前严寒地区城市社会经济条件、城市发展特征、交通基本情况来看,地面普通公交仍将是公共交通系统中重要的构成,作为地面普通公交运行的节点,公交站点是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交站点的优化布局和设计不仅关系到公共汽车的运行质量和效率,而且还影响道路交通的运行效果和城市景观环境。然而,目前我国的公共交通无论在速度、舒适和服务上距离消费者的需求都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在北方严寒漫长的冬季公交服务更是大大折扣。在研究方面,公交体系的研究多集中在公交线网、客流分配以及智能化调度方面,缺乏对公交站点优化布局、功能、设计方面系统的研究。 2.哈尔滨市公交站点现状及调研 哈尔滨市是我国东北严寒地区主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发展公共交通是哈尔滨市交通发展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东北振兴”背景下的中心城市发展战略及其空间绩效评价(51378138)

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管理规定

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管理规定 《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管理》于2017年3月1日经第3次部务会议通过,自2017年5月1日起实施,那么,下面就随CN人才网小编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吧。 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活动,保障运营安全,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依据《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国发〔2012〕64号),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从事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以下简称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的服务提供、运营管理、设施设备维护、安全保障等活动,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是指在城市政府确定的区域内,运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的公共汽电车车辆和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设施,按照核准的线路、站点、时间和票价运营,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出行服务的活动。 本规定所称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设施,是指保障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的停车场、保养场、站务用房、候车亭、站台、站牌以及加油(气)站、电车触线网、整流站和电动公交车充电设施等相关设施。 第三条交通运输部负责指导全国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管理工作。 城市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者城市政府指定的城市公共交通运营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城市公共交通主管部门)具体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管理工作。 第四条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公益属性。 省、自治区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城市公共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在本级政府的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落实在城市规划、财政政策、用地供给、设施建设、路权分配等方面优先保障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第五条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的发展,应当遵循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的原则。

华宝gps车载终端通讯协议4_6_4

通讯协议说明书Tel(0755)26458800 Fax(0755)26066918 华宝GPS智能监控调度系统 车载终端通讯协议说明书 V4.6.4

目录 一、通信协议的格式定义 (4) 1.1消息的结构 (4) 1.2协议说明 (4) 二、下行消息传输协议 (5) 2.6设置DNS域名 (6) 2.8读取DNS域名 (6) 2.11读取联网模式 (6) 2.13车辆监控 (6) 2.14定位查询 (6) 2.15车辆监听 (7) 2.16报警应答 (7) 2.18文字信息发布 (7) 2.20车辆登录响应 (7) 2.21设置行车区域 (7) 2.24制动命令 (8) 2.25解除制动命令 (8) 2.26设置上传定位时间间隔 (8) 2.27终端自检报告查询 (8) 2.28设置中心号码 (8) 2.29设置最大时速 (9) 2.30设置服务器地址、端口号 (9) 2.33车载终端的版本查询 (9) 4.46读取位置信息响应 (9) 三、上行消息传输协议 (10) 3.7设置DNS域名响应 (10) 3.9读取DNS域名响应 (10) 3.11读取联网模式响应 (11) 3.13车辆监控响应 (11) 3.14定位查询响应 (11)

3.15车辆报警 (11) 2.16车辆监听响应 (11) 3.18文字信息发布响应 (11) 3.20车辆登录信息 (11) 3.21行车区域设置响应 (12) 3.24制动命令响应 (12) 3.25解除止动命令响应 (12) 3.26行驶状态数据 (12) 3.27设置上传位置时间响应 (12) 3.28自检报告 (12) 3.29设置中心号码响应 (13) 3.30设置最大时速响应 (13) 3.31设置服务器地址、端口号响应 (13) 3.34车载终端的版本数据 (13) 3.36车载终端心跳命令 (13) 4.49读取位置信息 (14) 四、附录:完整卫星定位数据包 (14)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 车载终端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道路运输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以下简称终端)的一般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以及安装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道路运输卫星定位系统中安装在车辆上的终端设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056 汽车行驶记录仪 GB/T 19951 道路车辆静电放电产生的电骚扰试验方法 JT/T 766-2009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船舶监测终端技术要求 QC/T 413 汽车电器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 417.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1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 QC/T 420 汽车用熔断器 QG/T 730 汽车用薄壁绝缘低压电线 YD/T 1050 800MHz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总测试规范:移动台部分 YD/T 1214 900/1800 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技术要求:移动台 YD/T 1367 2GHz TD-S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YD/T 1547 2GHz W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三阶段) YD/T 1558 2GHz CDMA2D0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设备技术要求:移动台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固件 firmware 运行在终端微处理器中的嵌人式软件。 3.1.2 电子运单 electronic travel permit

城市公共汽电车场站配置规范行业标准制定研究(2021年)

城市公共汽电车场站配置规范行业标准制定 研究 公共汽电车场站是城市公共汽电车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公交线网覆盖率、站点覆盖率的必要措施。通过研究制定标准,提升场站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平,为大型居住区、商业区、办公区等建筑项目配套建设公共汽电车场站提供统一的、指导性的要求,有力支持“公交优先战略”的贯彻落实,有利于推进城市公共汽电车场站的配套建设,为公交运营提供良好的设施保障,提升城市公共汽电车行业的服务水平,推进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持续发展。 1标准制定背景 1.1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文件精神的需要 2012年12月29日,《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明确提出:“加快公共汽电车调度中心、停车场、保养场、首末站以及停靠站的建设,提高公共汽(电)车的进场率”。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有关事项的通知》(交运发〔2011〕635号)提出:“2万人口以上的居住小区配套建设公共交通首末站或换乘枢纽。”我国国家层面在相关文件中都提到了关于公共交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规定,但并未制定出台关于配建公交场站的相关技术规范,如何进一步细化标准要求、落实相关文件要求,在什么位置需要配置多大规模的场站设施,急需研究出台相关指导性的标准规范性文件。

1.2满足行业管理需求的需要 目前,由于历史原因,公交场站的规划建设则远远滞后,用地严重不足,不仅影响城市公交客运的运营效率,还影响着城市交通布局的合理发展。在各城市普遍存在公共汽电车场站与居住区、商业区等人口聚集区不配套的现状与问题,例如许多大型居住小区在建成后缺乏公交线路及场站配套,造成居民小区居民出行不便,而且对公交企业的投诉建议也颇多,根本原因在于公共汽电车场站缺乏像医疗、学校等设施配建类似的相关配置规范或标准。 1.3推进新能源公交车辆推广应用的需要 公交配建型场站建设滞后,影响和制约着新能源公交的发展。新能源公交车配套设施是支持新能源公交车运营需要配备的基础设施,能为新能源公交车运行提供补给及维修等服务。目前,新能源公交车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新能源公交车普及发展的瓶颈。鉴于目前新能源公交车辆配套设施不足,未来配建型公交场站应在满足电网规划要求、交通安全要求的基础上,从充电设施设置、充电设施用电、充电设备空间、供配电设备等方面提出建设充电类新能源配套设施要求。 2国际经验借鉴 2.1香港配建型场站发展经验 在香港,建筑物配建公交场站作为实现公共交通与各类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的方法之一。由于香港长期面临土地空间资源的限制,TOD开发模式已然成为香港土地开发的共识,全港368处公交场站中,物业配建107处(占总量的29%)。因

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规范(标准状态:现行)

I C S03.220.20 R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22484 2016 代替G B/T22484 2008 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规范P a s s e n g e r t r a n s p o r t s e r v i c e s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s f o r u r b a nb u s/t r o l l e y b u s 2016-10-13发布2017-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目 次 前言Ⅰ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总体要求2 5 车站设施4 6 运营车辆5 7 运营服务人员6 8 运营调度6 9 行车服务7 10 车厢服务7 11 智能化信息服务8 12 运营安全8 13 服务监督9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线路及车站命名原则及方法10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车辆服务标志与安全提示标志12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服务质量检查项目13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车厢服务用语要求15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车辆例行检查项目16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服务设施报修项目17 G B /T 22484 2016

G B/T22484 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本标准代替G B/T22484 2008‘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三与G B/T22484 2008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第3章术语和定义 增加引用标准G B/T5655和‘城市客运术语第1部分:通用术语“,增加了公共汽电车万人保有量二车载服务终端安装率二车内服务设施完好率二车辆中途故障频率二公共汽电车 客流走廊二线网覆盖率二高峰时间班次计划完成率二道路交通违法(章)率二车辆整洁合格 率二车厢服务合格率等10个术语和定义(见3.1~3.10)三 b)第4章总体要求 修改了章节名称,将 一般要求 (见2008年版)改为 总体要求 ,总体要求包括线网通达 性二车辆服务能力二服务可靠性二舒适性二安全性二信息服务和社会评价7个方面(见4.1~ 4.7); 增加了新建开发区域公共交通服务半径要求(见4.1.1.3),修改了快速公共汽车站距要求 (见4.1.2.2),增加了线网覆盖率(见4.1.3),增加了高密度居住区二中央商务区二工业园区 与公共交通之间接驳的内容(见4.1.4.5),删除了线路网密度(见2008年版4.2); 修改了大城市公共汽电车万人保有量的要求(见4.2.1),增加了对车载服务终端安装率二 车内服务设施完好率二车辆中途故障频率3个指标(见4.2.2); 修改了运营时间和发车间隔的要求(见4.3.1~4.3.2),增加了线路高峰时间班次计划完成 率要求(见4.3.3),增加了线路日均发车正点率(见4.3.4); 增加了候车环境二车辆运营及驾驶员驾驶基本要求(见4.4.2~4.4.3),增加了车辆整洁合 格率和车厢服务合格率2个指标要求(见4.4.4); 增加了公共汽电车责任事故死亡率二每月道路交通运输违法(章)率要求(见4.5.2); 增加了信息服务途径二服务内容(见4.6); 增加了企业服务要求(见4.7.1),增加了投诉率要求(见4.7.2)三 c)第5章车站设施 增加了对站台面积二安全护栏二站台地面二站台长度二夜间亮度要求(见5.1.1二5.1.2二5.1.3二 5.1.6二5.1.10),增加了站台宽度二站台高度二港湾式站台布置二标志标线二重要站点视频监 控的内容(见5.1.1二5.1.4二5.1.7二5.1.8二5.1.11),修改了停靠车位要求(见5.1.6); 修改了候车亭技术要求的相关条款(见2008年版5.2.3),增加了候车亭的一般要求和设 置原则(见5.2.1二5.2.2二5.2.3和5.2.4); 修改了站牌标明的内容(见5.3.1); 增加了首末站功能描述和偏远首末站设置夜间休息室的要求(见5.4.1~5.4.2); 增加了制度管理二广告设置二照明二防雷二防火二行人过街设施等内容的要求(见5.5)三d)第6章运营车辆 修改了车辆等级和配置引用标准,增加了车载服务终端要求(见6.1); 修改了车辆标志的要求(见6.3); 增加了广告设置二双层车辆上层车厢前挡风玻璃处防护栏二无障碍设施要求(见6.5.2二

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管理规定

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管理规定《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管理规定》已于2017年3月1日经 第3次部务会议通过,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 部长李小鹏 2017年3月7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活动,保障运营安全,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事业健康有序发展,依据《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从事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以下简称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的服务提供、运营管理、设施设备维护、安全保障等活动,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是指在城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区域内,运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的公共汽电车车辆和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设施,按照核准的线路、站点、时间和票价运营,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出行服务的活动。 本规定所称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设施,是指保障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的停车场、保养场、站务用房、候车亭、站台、站牌以及加油(气)站、电车触线网、整流站和电动公交车充电设施等相关设施。

第三条交通运输部负责指导全国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管理工作。 城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者城市人民政府指定的城市 公共交通运营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城市公共交通主管部门)具体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管理工作。 第四条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公益属性。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城市公共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落实在城市规划、财政政策、用地供给、设施建设、路权分配等方面优先保障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第五条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的发展,应当遵循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的原则。 第六条国家鼓励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运营企业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第七条国家鼓励推广新技术、新能源、新装备,加强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建设,推进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运营、服务和管理方面的应用。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兼容车载终端技术规范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 北斗兼容车载终端技术规范 GNSS system for operating vehicle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D compatible vehicle terminals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 二〇一三年一月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 3.1 术语和定 义 (1) 3.2 缩略 语 (2) 4 一般要求 (2) 4.1 终端组 成....................................................................... 2 4.2 外 观........................................................................ (3) 4.3 铭 牌........................................................................ (3) 4.4 文字、图形和标 志 (3) 4.5 材 质........................................................................ (3) 4.6 机壳防 护....................................................................... 3 5 功能要求 (3) 5.1 自 检........................................................................ (3) 5.2 定 位........................................................................ (3) 5.3 通 信........................................................................ (4)

北斗卫星定位车载终端技术方案

北斗卫星定位车载终端技术方案 三、技术原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除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其建设与发展则遵循开放性、自主性、兼容性、渐进性。北斗卫星定位车载终端采用了多模块化、组合式优化设计,内置高性能芯片,各模块之间的接口采用标准接口,充分利用系统平台、移动通讯网络、因特网络,将汽车行驶记录仪、卫星定位、卫星导航、油耗检测功能集于一体,通过无线数据通讯接口(GSM、GPRS、CDMA)和GPS接口,能与监控中心系统进行数据通信和移动位置的定位,能够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 除具有传统行驶记录仪的功能外增加了定位导航、监控跟踪、数据实时传送、油耗检测等功能,并且能够实现对车辆实时监管、调度,遇险报警远程网络监控,彻底改变了现有汽车行驶记录仪只能实地监管、事后监督的弊端;GPS/北斗2双模卫星定位模块,可以灵活配置信号处理通道工作于单GPS模式,或单北斗2模式,或GPS/北斗2混合模式;兼容目前现有的GPS单模定位,且能实现双模捕获、双模跟踪更加智能化、集成化。因此,基于以上原理设计的卫星车载终端监控系统,大大超出了传统行驶记录仪的功能,具有极为光明的发展前景。 四、设计方案 (一)设计原则 1、先进性和适用性相结合 系统采用成熟的高新科技,以目前较为先进的方法实现需要的功能,保证系统具有深厚的发展潜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具有领先水平。 2、通用性和安全性相结合

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均留有相应的通信接口,系统的各个模块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数据库中的各种数据在交换和共享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系统的安全性。对每一个用户的权限有严格的认证(司机卡身份识别)体制,对每一个用户的权限进行分级控制和限定。 3、安全可靠性 在经济条件允许范围内,从系统结构、设计方案(考虑到非法用户及病毒入侵,数据采用纠错冗余技术)、技术保障等方面综合考虑;系统尽可能地采用成熟的技术、商品化的软硬件产品,保证系统可靠稳定运行。 4、实用性 整个系统的操作以方使、简捷、高效为目标,多操作平台整体设计,统一操作,既充分体现快速反应的特点,又能便于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处理和综合管理,便于运输交通管理层及时了解各项统计信息和决策信息,便于执法部门的远程监督。 5、可扩展性 考虑到业务功能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要求系统在结构、容量、通信和处理能力等方面具有可扩充性和升级能力。 (二)设计依据 1、多样化的完备的授权模式能够满足账户和权限管理上的各种需求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3、公安部道路交通违法信息代码 4、公安部道路交通违法数据交换格式 5、公安部道路交通机动车违法信息规范 6、符合国家关于车载终端管理要求(试行)

JTT794-2011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的要求

ICS 03.220.20;33.040.40 M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JT/T 794—2011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GNSS system for operating vehicle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vehicle terminals 2011-02-28 发布2011-05-08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 JT/T 794—2011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 4 一般要求 ......................................................................................................................................2 5 功能要求 ......................................................................................................................................3 6 性能要求 ......................................................................................................................................8 7 安装要求 ....................................................................................................................................11 附录A (12) 前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道路运输标准化委员会(筹)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福建省交通运输厅、

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规范(试行)模板

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规范(试行) 第一章总则 1.1 为规范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行为,本着以人为本、安全便捷的原则,根据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法规,按照交通运输行业“四化”管理要求,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规定了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经营者、服务设施、营运、安全运行的服务内容和要求。 1.3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经营者及公交驾驶员、乘务员、站务员等从业人员。第二章经营者服务规范 2.1 基本要求 2.1.1 取得合法的经营资质。 2.1.2 具有符合营运要求的车辆、设施。 2.1.3 有符合规定的驾驶员及与营运业务相适应的其他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 2.1.4 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服务质量保障措施。 2.1.5 按规定统一制作和悬挂车辆营运标志。 2.1.6 执行物价部门核定的票价标准,使用统一印制的票证。 2.1.7 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政策法规、职业道德和技能、行业服务规范、交通安全、治安防范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 2.2 车辆管理 2.2.1 建立健全营运车辆管理相关制度和信息统计台帐,制定从业人员安全操作规程。 2.2.2 建立健全营运车辆检查、维护、维修管理体系,建立营运车辆档案,确保营运车辆技术性能良好。 2.2.3 建立健全营运车辆车容车貌清洁维护制度,定期进行车厢消毒,营运车辆到达首末站及时清洗,确保车厢内部、车身外表无积灰、积垢和积水,处于整洁状态。 2.3 营运组织 2.3.1 按照核准的线路、站点、班次、时刻、营业时间组织营运,不擅自变更或者停止营运。 2.3.2 根据营运要求、客流量和客流规律,按照核准的车辆数、车型,编制线路行车作业计划。 2.3.3 制定特殊天气、突发事件应急调度预案;遇有重大社会活动、抢险救灾和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时,服从当地政府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统一调度指挥,及时组织车辆、人员进行疏运。 2.4 质量保障 2.4.1 建立举报投诉机制,设立乘客投诉接待室和服务监督电话,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2.4.2 定期对服务质量进行自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2.4.3 建立乘客满意度调查制度,定期组织调查,依据调查结果,制定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2.4.4 按照DB37/T 2028《城市公共汽电车驾驶员星级服务规范》的要求,建立星级考核与评价机制。 2.4.5 按照GB/T 17242《投诉处理指南》的要求受理乘客投诉,并及时处理;处理结果在3个工作日内反馈给乘客。 第三章服务设施规范

JTT 999-2015 城市公共汽电车应急处置基本操作规程

备案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JT/ T999—2015城市公共汽电车应急处置 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 目次 前言Ⅱ…………………………………………………………………………………………………………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企业基本操作规程1……………………………………………………………………………………… 5 驾乘人员基本操作规程2………………………………………………………………………………… Ⅰ JT/T999—2015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城市客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29)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济南市城市交通研究中心、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中国 道路运输协会城市客运分会、长春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市公共交通 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德荣、姜良、刘彤、张好智、江玉林、杨青山、王逢宝、张耀镇、陈徐梅、李博、扈娟、倪亚洲、吴玉荣。 Ⅱ JT/T999—2015城市公共汽电车应急处置基本操作规程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公共汽电车企业和驾乘人员应急处置的基本操作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公共汽电车企业和驾乘人员的应急处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963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Q/T900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GB/T29639界定的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应急预案emergencyplan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可能发生的事故,最大限度减少事故及其造成的损害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3.2 应急响应emergencyresponse 针对发生的事故,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3.3 应急救援emergencyrescue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防止事故扩大,而采取的紧急措施 或行动。 3.4 应急演练emergencyexercise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 4 企业基本操作规程 4.1 应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并保障资金、人员、物资等投入到位。

车载系统平台及其终端产品介绍

车载系统管理平台及车载终端产品介绍 一、概述 面对越来越多的车辆(公交、长途客运、货运、物流、危险品运输车、校车等)安全、企业管理等需求,针对性的推出一套基础的车载系统平台及相关的车载终端产品;可以基于此基础的车载系统平台和车载终端产品进行各种业务(如:公交视频监控,公交调度等)开发与实施。 车载系统管理平台:即中心管理服务器集群;涵盖有海量车载终端接入、音视频流转发、存储、业务、告警、远程终端升级等;可基于车载终端采集上传的数据进行各种业务的开展实施。 车载终端产品:安装在各种车辆上,具备有车载设备所要求的抗震、宽电压、高温等适应性;主要用于车内外音视频、位置、报警、油耗、里程、CAN等信息数据的采集与上传,有丰富的对外接口(RS232/RS485/IO/CAN),用以对接外部设备进行功能扩展(如胎温胎压监测,物流车车货匹配、广告信息发布等)。 二、车载系统平台CMS功能介绍 CMS(Center Manage System)即车载中心管理系统;是一个可分布式部署、支持动态负载均衡的包含接入服务器、业务服务器、流转发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升级服务器、告警服务器等服务器集群。用以支持海量终端设备接入,视频/gps/告警等终端上传数据的实时转发、存储及实时业务处理,历史存储数据的各种业务处理(如视频回放,gps轨迹回放,统计报表等)等。 其功能包含: 1、分布式部署、支持动态负载均衡; 设备接入量增加到当前系统最大值时,只需要增加一台接入服务器即可实现; 如果需要增加当前系统的流转发并发数量,只需要增加流转发服务器即可。 2、支持海量前端设备接入; 3、实时音视频转发; 4、实时GPS/告警(IO/存储介质故障/视频丢失/超速)等数据上报分发; 5、远程下载、回放前端设备存储的视频; 6、gps轨迹回放(轨迹存储于存储服务器中); 7、信息报表功能,支持各种事件(前端上下线、存储介质、报警输入、视频丢失、超 速)的统计/明细报表,支持gps报表;支持报表导出; 8、支持前端IO报警联动弹出实时视频及图片; 9、支持远程设置前端,远程前端升级; 10、支持按照设备的不同报警在客户端显示不同的颜色,方便快速查找设备故障; 11、支持公交报站器接入;支持公交调度排班、司机人员考勤,报表等; 部分功能展示:

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与管理规范

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与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的一般要求和具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心城及新城的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68.2 道路交通标志 GB/T 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 17733.1 地名标牌城乡 YZ/T 0129 邮政普遍服务 YZ/T 0067 信筒 DB11/T 190 公共厕所建设标准 DB11/T 493.1 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第1部分:道路交通标志 DB11/T 650 公共汽电车站台规范 DB11/1116 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public facilities on sidewalks 设置于城市道路路侧带范围内直接服务于行人的设施。包括护围栏设施(含人行道护栏、公交站安全护栏、绿化设施带护栏等)、废物箱、行人导引类指示牌(含街牌、步行者导向牌、公厕指引牌、地铁指引牌、人行地道和人行天桥指引牌等)、公交车站设施(含站牌和候车亭)、邮政设施(含邮筒和邮政报刊亭)、公用电话亭、自行车存车设施(含自行车存车架、自行车存车围栏和公共自行车设施)、座椅、活动式公共厕所。 3.2 路侧带curb side strip 车行道外侧路缘石的内缘与道路红线之间的范围。路侧带一般由绿化设施带、人行道、行道树设施带组成。 3.3 人行道sidewalks 路侧带上专供行人通行的部分。 3.4 行道树设施带street trees facilities strip 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条形地带。 3.5 绿化设施带planting and facilities strip 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以绿化为主的条形 地带。

《青岛市公共汽电车乘坐规定》

关于《青岛市公共汽电车乘坐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 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有关规定,现将《青岛市公共汽电车乘坐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通过青岛政务网、青岛市政府法制网、青岛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网站予以公布,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有关修改意见和建议请于2016年5月31日前反馈青岛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法规二处或者青岛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政策法规处。 一、青岛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法规二处(地址:青岛市市南区香港中路 17号,邮编:266071,邮箱:faguierchu@http://biz.doczj.com/doc/588355843.html,) 二、青岛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政策法规处(地址:青岛市崂山区香港东路139号,邮编:266061,联系电话:88018925,传真电话:88018925,邮箱:qdjtfgc@http://biz.doczj.com/doc/588355843.html,) 2016年5月3日 青岛市公共汽电车乘坐规定 (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为加强公共汽电车客运管理,维护乘坐秩序,保障乘客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青岛市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乘坐公共汽电车的乘客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乘客应当遵守乘客守则,文明乘车,爱护车辆设施,保持车厢卫生,服从管理,共同维护乘车秩序。 第四条乘客候车应当在站台或者候车区域,不得在车行道上候车;车辆到站前,乘客应当提前做好上下车准备;车辆停稳后,依次先下后上,到达终点站乘客应当全部下车。乘坐无人售票车辆应当按照指定的车门上、下车。 第五条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优先乘车,占用特需专座的乘客应当主动让座,其他乘客也应当主动让座和给予帮助。 第六条乘客乘车时应当加强自我防范保护意识,坐稳、站稳和扶牢。

4-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服务终端与调度中心间数据通信协议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服务终端与调度中心间数据通信协议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标准编制组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服务终端与调度中心间数据通信协议1.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GB/T 28787-2012《城市公共交通调度车载信息终端与调度中心间数据通信协议》是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发布并使用较为广泛的标准,但标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部分需要调整的内容。为贯彻落实国家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出行需求,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资源环境压力,根据《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交通运输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组织开展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并提出了十一项工程标准,其中包含《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设备数据采集通讯协议》。因此对编制组决定对GB/T 28787进行修订。 本标准由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68)提出并归口。 1.2.编制单位 标准编制单位为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锐明视讯技术有限公司、郑州天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康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天智通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深圳市蓝泰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 1.3.工作过程 2013年11月,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和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标准编制组,确定了标准编制的原则和基本的内容框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并进行了合理的分工。 2014年1月至3月,编制组按照工作计划深入了解了国内外公交相关标准,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形成了调研报告,初步确定了标准的主要内容,完成了标准草稿的编制。 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召开了多次专家讨论会,广泛征求行业意见, 1

GPS车载终端安装技术规范

GPS车载终端安装技术规范 由于车载卫星定位系统属高精密设备产品,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稳定的工作环境,才能充分发挥其优良的工作性能,所以在安装过程中对其安装的方法和安装位置的确定至关重要。对于各种车型的不同,其安装位置和方法也不尽相同,要安装好一套车载定位设备,既要对设备配置熟悉又要对车辆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首先要了解车载卫星定位系统总体结构和原理,系统主要是利用3星定位原理通过主机接收并处理GPS定位信息,由GPRS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将GPS定位信息送到调度中心实施监控。车载式卫星定位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车载终端(车台)、LCD显示屏、通话手柄、GPS天线、GSM天线、报警控制器以及其它选配附件和连线等;其次是要了解车辆车型及车辆结构,目前国内路面上行使机动车辆种类大致可分为轿车、面包车、中小型货车及大型半挂牵引集装厢车等车型。 车载设备主要技术参数: ◆工作电压:直流12V或24V ◆工作电流:200mA(待机状态) ◆频率范围:GPS 15750.42 MHz ◆通信速率:9600bps ◆定位精度:25m (无SA、无差分2σ) ◆速度精度:≤0.2m/s ◆动态特性:不小于4g ◆通讯范围:短消息已开通的GSM全网

下面详细介绍A VLS-80型车载卫星定位终端在各种车型中安装方法和安装位置。 *安装时所需工具: 小型电钻一把;十字、一字改锥各一把;万用表(或汽车试电笔0~24V)一个(支);尖嘴钳、老虎钳、剥线钳或剪刀一把;Φ10圆锉一把;记号笔一支; *安装时所需耗材: Φ3、Φ5钻头若干;绝缘胶布、双面贴、扎线带、螺丝(Φ4×15㎜自攻、Φ4×10㎜自攻、Φ5×15㎜带螺母平头、Φ5×10㎜带螺母平头螺丝及配套垫片)若干; 一.轿车系列: 车台: 由于车台抗干扰性较弱,易受外界各种信号的干扰,从而影响车台的工作稳定性,而轿车均为发动机前置结构,在行驶过程中,其缸体上的火花塞会不断产生各种不同频段的电磁波,特别是高压点火线圈也位于发动机室内,且离驾驶室很近,它也会在工作时不断产生杂乱的高频电磁波,而且干扰强度有甚于火花塞的干扰。另外,霍尔传感器、分电器、信号放大器、仪表盘内的转速表等车辆配置均是依靠高压脉冲感应原理来工作的,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干扰信号。如果将车台安装在车辆前部将严重遭受这些电磁波的干扰而影响车台正常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