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孤独感患者人数倍增测试我们到底有多孤独

孤独感患者人数倍增测试我们到底有多孤独

孤独感患者人数倍增测试我们到底有多孤独
我们说,在今年的光棍节,要向孤独宣战。

今天进行第一场战役———认识我们自己内心的孤独。

同时进行第二场战役的备战工作———请孤独的人、热心的人、商家们继续向我们介绍今年光棍节的计划,我们要绘制作战地图,与孤独展开正面交锋。

第一场战役
测试一下你孤独吗
1.你觉得还是有人可以说说话。

A从不(4) B很少(3) C有时(2) D经常(1)
2.你觉得和周围的人相处融洽,有“物以类聚”之感。

A从不(4) B很少(3) C有时(2) D经常(1)
3.你觉得害羞。

A从不(1) B很少(2) C有时(3) D经常(4)
4.你觉得你身边虽然有人,但他们却没真正和你在一起。

A从不(1) B很少(2) C有时(3) D经常(4)
5.你觉得还是有人可以求助、分享,或依靠。

A从不(4) B很少(3) C有时(2) D经常(1)
6.你觉得自己外向而友好。

A从不(4) B很少(3) C有时(2) D经常(1)
7.你觉得你不能和周遭的人分享自己的兴趣和想法。

A从不(1) B很少(2) C有时(3) D经常(4)
8.你觉得孤单。

A从不(1) B很少(2) C有时(3) D经常(4)
9.你觉得自己与他人隔绝了。

A从不(1) B很少(2) C有时(3) D经常(4)
10.你觉得没人可以求助、分享,或依靠。

A从不(1) B很少(2) C有时(3) D经常(4)
11.你觉得自己和别人的交往没有意义。

12.你觉得和身边的人有很多共同点。

13.你觉得自己遭人冷落。

14.你觉得和别人很亲近。

15.你觉得缺个伴儿。

16.你觉得没人真的了解你。

17.你觉得是朋友群中的一员。

18.你觉得还是有人真正理解你。

19.你觉得如果你想,就一定能找个伴儿。

20.你觉得和任何人都不再亲近了。

这是一份比较常用的UCLA(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孤独量表,是自评测试,括号里的数字是分数,20道题分数相加就是你测试的得分,分数对应如下结论———28分以下:低度孤独
28分到33分:一般偏下孤独3
3分到39分:中间水平孤独
39分到44分:一般偏上孤独
44分以上:高度孤独
50人测试孤独比例高
你有没有被自己的分数以及其对应的结论吓到?别紧张,你并没有“高度孤独”,因为有很多人在陪着你———昨天,记者就此做过一项测试,50人参加,男女各半,年龄处于19岁到37岁之间,结果显示:39分以下2人;39分到44分,8人;44分以上40人。

难道高度孤独的比例真就这么高?
看过这个调查结果,吉林省心理教育协会常务理事王云海沉默了好一阵,然后说:“这个结果跟我们预想的差不多。

还好分值最高的是57分,没有孤独得太离谱。


为什么和预想的差不多?王云海解释说,测试者年龄集中在19岁到37岁,正是职场压力最大的人群。

而且,测试者可能会受到某一阶段、某一时刻的情绪影响。

再者说,现在职场中的人,绝大多数也都有一点儿社交障碍。

这些因素叠加起来,测试的分值可能就会偏高,但“高度孤独”并不是说,你已经很孤僻、是一个社交严重障碍的人,只能说,某一时刻、某一特定场合下,你可能感觉很孤独。

孤独是一种“都市病”
为什么孤独?
小孙,33岁,单身,有房有车,家住长春新城大街和博学路交会处附近,在浦东路上一家外企做管理人员,工资足够花。

回家,不做饭叫外卖。

出门,开车,不坐公交。

每天下班遇见邻居,最多点点头。

进了屋,上网、看电影、和网友聊天,偶尔给父母打个电话……这些年,他越来越不想回家,“装修豪华的屋子阴森森,就像一个冰窖。


前些天,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田毅鹏教授给学生上课,说了一件小事,“朋友买了新房,晚上吃饭情绪低落,说,我买的房子好啊,没有邻居,走很远才看到下一家,走很久,才看到一个陌生人。


“孤独是一种都市病,它刚刚到来,并且可能一直都矛盾地存在。

”这是社会学家的观点———深度现代化,科技进一步发展,人们工作、居住的环境几乎都是网格化,每个网格都是独立的。

服务业高度发达,邻里互助消失,甚至连亲情互助都变得不那么重要。

越来越多的人,如同毫无牵连的原子般出现在社会关系中,田毅鹏说:“社会原子化,人与人之间再没了稳固的关系。

世界充满了孤独感、疏离感、不存在感……”
孤独也可能影响身体健康
孤独是一种美?是一种美丽的扯。

孤独不只侵蚀快乐,还可能影响健康。

2006年,芝加哥大学的露易丝·霍利(Louise Hawkley)和同事们发现,孤独的老人血压比不孤独者高。

这样增加了心脏病、中风的发病风险,也可能会对肾功能造成损伤。

另外,孤独感还可能增加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风险倍数为两倍。

当你孤独时,你的睡眠一定不那么好……
当孤独可恶如此,我们定同它作战。

那一刻,我最孤单……
昨天的报道中留了个家庭作业:你什么时候感觉最孤独?这是网友悲伤的倾诉———半夜高烧,去医院打针,第一瓶打完,睡着了,针管里回了很多血,一个睡在急诊室的流浪汉推醒我,帮我去找护士。

单身一个人,下了班回到家,暖气爆了。

圣诞节在外地出差,领导送我一根哈根达斯,站在大雪中全部吃光。

打开电话本,想找个人聊天,翻一遍,合上电话,不知道该打给谁。

手机上网,没流量了。

同学聚会,全是一家三口,只有我是一个人。

最需要人帮忙的时候却找不到人。

一个人在家,没人说话,不知道该干什么的时候。

遇到了挫折,但是找不到合适的人诉说。

当我想和朋友分享自己的成就时,发现周围没有人可以谈。

想到自己终将被遗忘。

继续征集
我们想为孤独的人绘制一幅与孤独作战的作战地图,需要孤独的人、热心的人、商家们提供今年光棍节的活动计划,需要告诉我们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具体内容。

可以通过这些渠道与我们联系:登录新文化网“双11”活动页面,留下评论;登录新文化+,发表计划;登录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新文化报;拨打本报热线0431-96618。

前哨战
“王叔”组织光棍节相亲会
昨天,牡丹园“王叔”组织了一场光棍节公益相亲会,这算是与孤独作战的一场前哨战。

“王叔”叫王树方,不管老少都叫他“王叔”,公益相亲会办了八年,一直都在牡丹园,最近,牡丹园修缮,把相亲地点移到了对面的儿童公园。

8年钉子户还有30个
走到公园湖心岛,远远看到一大群人,围着一排排资料,记着电话,聊着天。

这些年,这场景“王叔”再熟悉不过了。

“王叔”说,8年的牡丹园公益相亲会,跟了8年的钉子户,还有30个。

“当年,孩子们也就二十七八岁,现在三十五六岁了。

”“王叔”挺感慨。

钉子户“拔”不掉,他总结原因,还是见面少,“年轻人的相亲群,比这些父母帮着找的,成功率高多了。

”所以,“拔钉子”还要靠自己,找对象光让父母出面,速度太慢。

求记者“帮忙找找”
一个女孩妈妈一直跟记者说,女儿人不错,让“帮忙找找”。

她掏出一个户口本,里面夹了许多照片,有一个男生凑过来要看,被她一把拦住,“别看,我只给记者看。


她说:“闺女长得没得说,皮肤白,还是老师。

”80后,身高接近1.7米,工作很认真,人本分,无不良嗜好,就是家和单位两地跑。

有一次,大伙帮着介绍了一个,人也不错,见面过马路,他去拽了她一把,“她跟我说,怎么能见第一面就拉女生胳膊呢?这样的男生她不喜欢。


“可能我们做父母的平常太不苟言笑了,孩子不大善于跟男生交往。

”这位当妈的有点儿无奈。

33岁交警每月都来
告别了这位母亲,遇到了“闪电”,33岁的他是一名交警,“闪电”是他在“王叔”相亲群里的网名。

昨天到现场的年轻男女,几乎都是相亲群里的网友,那是一个500人的群,满员。

“闪电”说,每个月他都来相亲会,“相亲要有诚意。

”见到有眼缘的女生,他会主动上前搭讪,“同意交往,要来联系方式,闪人。

要是对方不同意,也立刻闪人。

”难怪网名叫“闪电”。

昨天,他和一袭白衣的29岁的女网友“晨”聊上了。

“闪电”开门见山,平常一个人很孤单,“目的就是找个女朋友结婚”。

“晨”听了抿着嘴笑。

希望俩人有感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