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钻井作业中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中毒措施

浅谈钻井作业中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中毒措施

浅谈钻井作业中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中毒措施摘要:2003年12月23日四川重庆高桥镇罗家16号井发生井喷特大工业事故,大量H2S有毒气体从井底喷出,造成243人死亡,396人中毒住院,造成3万多附近村民紧急疏散,周围约五公里范围内被封闭。

2005年长庆井下处某井,一名职工下到罐底清罐时,被H2S熏倒,同班2人发现后,立即配戴防毒面具去施救。

在救人过程中,因配戴的是不防硫化氢的活性炭滤毒罐,也被硫化氢熏倒,造成3人死亡的重大工业事故。

H2S气体不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环境恶性污染,同时,它对金属设备、工具及用具也将造成严重的腐蚀破坏。

由于H2S腐蚀造成钻具断裂,以致使井下造成复杂事故,其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因此,为确保人员的绝对安全,杜绝H2S井的井喷事故发生,我们必须要了解H2S的危害,掌握H2S气体的防护知识,预防H2S中毒,将H2S造成的危害控制到最低程度。

这篇文章主要通过认识H2S的危害性,分析H2S在钻井作业中的主要来源,以及当有H2S存在时如何在钻井作业中检测预防,并进一步阐述一旦H2S中毒如何紧急抢救。

关键词:H2S 危害中毒措施一、分析H2S的危害谈到H2S的危害,我们必须先了解H2S的特性,因为H2S自身特殊的性质,使得它对钻井工作人员及设备造成很大的危害。

下面着重阐述H2S的特性、H2S对人体的危害及中毒症状以及H2S对设备的腐蚀危害。

(一)H2S的特性H2S是一种可燃性气体,H2S燃点为260℃,燃烧时为蓝色火焰,并生成危及人眼睛和肺部的二氧化硫;H2S也是一种极易爆炸的气体,当H2S在空气中浓度达到4.3~46%时,形成的混合气体,遇火将产生强烈的爆炸;H2S还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人体吸入H2S后,可致人眼、喉、呼吸道发炎;H2S易溶于水和油,H2S及其水溶液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如果溶液中同时含有CO2或O2,其腐蚀作用更快;H2S及其水溶液还能加速橡胶、油浸石墨等非金属材料的老化;最重要的是H2S剧毒性,H2S的毒性比CO大5—6倍,可与氰化物相比,是一种致命的气体。

它对人体的致死浓度为500ppm,在正常条件下,对人的安全临界浓度是不能超过30PPm。

(二)H2S对人体的危害及中毒症状•1、H2S对人体的危害。

H2S是一种神经毒剂,也是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

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亦可造成心脏等多个器官损害,对其作用最敏感的部位是脑和粘膜。

H2S 被吸入人体,通过呼吸道,经肺部,由血液运送到人体各个器官。

首先刺激呼吸道,使嗅觉钝化、咳嗽,眼睛被刺痛,严重时将失明;刺激各个神经系统,导致头晕,丧失平衡,呼吸困难;心脏加速跳动,严重时,心脏缺氧死亡。

H2S进入人体,将与血液中的溶解氧发生化学反应,当H2S浓度极低时,对人体威胁不大,当浓度较高时,将夺去血液中的氧,使人体器官缺氧中毒,甚至死亡。

2、H2S中毒时的症状H2S中毒一般有两种,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第一,急性中毒。

•吸入高浓度的H2S气体会导致气喘,脸色苍白,肌肉痉挛;当H2S浓度大于700ppm时,人很快失去知觉,几秒钟后就会窒息,呼吸和心脏停止工作,如果未及时抢救,会迅速死亡。

而当H2S浓度大于2000ppm时,人体只需吸一口气,就很难抢救而立即死亡。

•第二,慢性中毒•人体暴露在低浓度H2S环境(如50-100ppm)下,将会慢慢中毒,症状是:头痛、晕眩、兴奋、恶心、口干、昏睡、眼睛感到剧痛,连续咳嗽、胸闷或皮肤过敏等。

长时间在低浓度H2S条件下工作,也可能造成人员窒息死亡。

当人受H2S伤害时,往往反映神智不清、肌肉痉挛、僵硬、随之重重的摔倒、碰伤和摔死。

H2S的中毒机制和毒性作用,随接触浓度和接触时间变化而不同。

浓度越高则对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越明显,浓度较低时对粘膜刺激作用明显。

下面附不同浓度H2S 对人体的危害表,进一步说明H2S对人的危害性极大。

不同浓度H2S对人体危害表(三)H2S对设备的腐蚀损害。

H2S的职业危害大部分是由H2S对设备腐蚀造成泄漏而引发的,在钻井作业中,H2S对油气田设备的腐蚀主要包括电化学腐蚀和硫化物的腐蚀破裂。

钻具暴露在空气中或在井内钻井液中,受到硫化氢的腐蚀,发生电化学反应,放了出氢气,渗入钢材内部,体积增大,在金属内部产生很大应力,致使低强度钢和软钢发生鼓泡,高强度钢产生裂纹,使钢材变脆,再受外力断裂,产生“氢脆”现象。

H2S腐蚀会造成钻具发生氢脆断裂而无法压井,被迫完钻。

尤其在含硫油气田钻井中,硫化氢对油管、套管、钻杆腐蚀比较严重,其中由于钻杆受到拉、压、挤、扭、冲等复杂载荷的作用,且工作环境十分恶劣,造成钻杆的H2S腐蚀最为严重。

因此H2S对油田的管材设备和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和破坏。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只要有钻井作业中有H2S存在,其必然对我们现场工作人员和钻井设备带来很大的危害,那么,钻井现场的H2S主要来自于哪里呢?下面我们重点介绍钻井作业中H2S的主要来源。

二、钻井作业中H2S的主要来源。

在钻井作业中,H2S主要来自于地层。

原始有机质转化为石油和天然气的过程中会产生H2S。

H2S贮藏在地层中,当我们进行钻井作业时将地层打开,地层内的H2S气体释放出来,进入井眼内,对井眼内的钻头、钻具和套管产生很强的腐蚀作用。

同时H2S向上运移到达地面,如果没有预防措施或突然发生井喷失控,大量H2S从井里喷出,势必造成严重的灾难性事故。

因此钻井现场必须有H2S预警装置,有预防设施,并且每一位现场职工都清楚H2S的危害性及紧急逃生路线,以防发生事故时,能够快速离开危险区域,杜绝事故的发生。

三、预防硫化氢中毒措施硫化氢是一种剧毒性气体,对人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严重的威胁,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因此,在含硫气田进行钻井作业时,应严格执行SY/T 5087《含硫化氢油气井安全钻井推荐作法》的规定,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和减轻硫化氢溢出的危害。

主要预防措施包括:1、制定防硫化氢应急预案。

2、硫化氢防护的技术培训,了解硫化氢的性质、主要危害掌握检测防护知识及现场急救方法。

3、配备硫化氢监测报警器及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4、在有可能产生硫化氢场所工作业时,应有人监护。

5、必须对井场一定范围以内的居民住宅、学校、厂矿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告之可能会遇到硫化氢溢出的危害,当这种危害发生时,应有可行的通信联系方法,通知上述人员迅速撤离。

6、进行日常安全检查。

在每天开始工作之前,应由监督实行日常检查。

应包括但不限于下述检查项目:已经或可能出现硫化氢的工作场地;风向标;硫化氢监测设备及警报(功能试验);人员保护呼吸设备的安置;消防设备的布置;急救药箱和氧气瓶。

(一)制订H2S应急预案为了使井场上的所有作业人员都能高效地应对H2S紧急情况,在含硫地区钻井时,应当每天进行一次H2S防护演习。

若所有人员的演习都能达到规定要求,该防护演习可放宽到每星期一次。

当H2S报警器发出警报时,应采取下列步骤:1、所有必要人员都要戴上呼吸器,井队的HSE监督应检查空气供应阀,作业人员应按应急计划采取必要的措施(应急预案)。

2、如配备了鼓风机,要保证其工况良好。

3、保证至少两人在一起工作,禁止任何人单独出入H2S 污染区。

4、如果有不必要的人员在井场,他们须戴上呼吸器离开现场。

5、封锁井场大门,并派人巡逻。

在大门口插上红旗,警告钻机附近有极度危险。

6、发出H2S情况解除信号后,井队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监督应做到:1)检查呼吸器空气软管等,并判断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必要的整改;2)给呼吸器充气,以供下次使用;检查有无故障或损坏,必要时进行维修和更换,呼吸器要存放在取用方便、卫生的地方;3)检查H2S传感和检测设备、发现故障及时整改;4)用手提式检查仪检测低洼区、空气不通区,以及钻机周围有无H2S聚集;5)汇报各种H2S检测设备、防护设备等有无破损情况。

7、H2S防护演习应记录在值班日志上,记录内容应包括:日期、培训、钻进深度、完钻所需时间、天气情况、参加练习的队员名单、在钻台或安全汇报点活动的简单描述,在演习过程中应注明队员的不规范操作或设备的故障,在日常钻井报告上也应注明每次H2S的防护演习情况。

8、演习后,对通知当地政府和警告井场附近的居民撤离现场的H2S应急计划进行讨论。

近几年钻井行业中H2S中毒事故频发,总公司为了确保钻井现场生产安全,每年在各个项目部均安排进行井控(H2S)应急预案演练,通过演练,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消项整改,以杜绝恶性事故的发生。

其中08年10月16日在第一项目部30636的43-5井组织的井控(H2S)演习更加贴近于现场实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该井在钻进过程中发生溢流,在节流循环过程中,监测到H2S含量达到35PPm,泥浆工在监测的过程中中毒晕倒,抢救人员佩戴正压呼吸器抢救并送到当地医院救治。

抢险人员佩戴正压呼吸器抢险,其余人撤离到安全地点。

现场继续加强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并对现场实施警戒,同时检查好消防器材,做好防火防爆工作。

这种演练目的明确,各个相关部门全力配合,有利于发现哪个环节容易出问题,以便在后期的工作中加强改进,彻底消除隐患。

使得整个预案执行过程中畅通顺畅,将事故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二)H2S预防措施中,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及要求H2S预防措施中,对人员的培训至关重要。

所有在H2S 危险区域进行参观、工作或执行特殊任务(如紧急情况的救援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指定的H2S危险区域进行工作,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禁止进入H2S危险区域,培训记录应该存档。

针对进入H2S危险区域的人员一般有三种,针对不同对象要求是不同的。

1、对于外来人员,通过培训必须达到一级应急标准,让其了解H2S危害及H2S危险区域分级标准,当听到H2S检测仪报警时应该采取的行动和措施,并且一定要给外来人员指明H2S紧急泄漏的逃生路线及逃生器材的使用。

2、对于在钻井现场经常进入H2S风险区域的工作人员,必须能过通过培训让其达到二级应急标准,识别潜在的硫化氢危险,熟悉各种H2S检测仪的安装位置,报警设置及维修要求,熟练掌握现场所配呼吸器材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便携式检测仪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检测仪报警时应该采取的行动和措施,还要掌握H2S紧急泄漏时的处理程序。

现场工作人员还必须清楚安全色、安全标识及危险区域的划分;清楚进入工作场所路线、风向指标等,并且当H2S泄露时能够做到自我保护,清楚救护程序,将中毒人员紧急转移,迅速撤离。

其实现场工作人员如果发现及时,行动迅速,就有可能将井关住,控制H2S漫延,阻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3、对于执行特殊任务的人员,如应急救援人员、医疗人员、现场监督人员和安全人员等,除应该具备二级预防能力要求外,还应掌握一些跟职责有关的专业技能,同时对H2S中毒人员能够在现场进行紧急抢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