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概况
1、规划范围
祁门县行政辖区,共计10个镇,8个乡,总面积2214.98平方公里。
2、规划期限
近期:2017-2020年,为空间规划的重点协调期限。
远期:2021-2030年。
二、目标、定位与战略
1.目标与定位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产业强化发展、生态绿色发展、文化特色发展”的思路,以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相互融合为总体要求,抢抓机遇,调整结构,强化品牌,实现集约增长和效率增长,全面提升整体竞争力,将祁门建设成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适宜居住、极具创新与发展的和谐区域。
2.指标体系
祁门县域发展指标体系一览表
3.发展战略
总体战略
(1)区域联动
从区域整体发展角度出发,实现对周边区域资源的合理利用,强化与周边市、县的联系,在自然资源开发、科技信息共享、产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
设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一步的合作与协调。
特别是在产业发展上,要强化与江西、黄山的联动发展,整合双方资源,竞合共生。
(2)生态为底
坚持主体功能导向,大力实施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工程,加快构建绿色生态经济体系。
切实保障生态空间,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祁门。
改善生态系统功能和环境质量状况,缓解经济社会开发建设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和不利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3)绿色发展
祁门县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实施产业优化战略,培育优势产业,加快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区域竞争力。
实施产业优化战略的目标是以区域特色资源为基础,开发区域特色产品,形成以区域特色产业为核心的区域特色经济。
(4)城乡统筹
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以县城的建设为切入点,促进人口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集聚,克服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弊端,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利用,全面推动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的相互融合和协调发展,建立起新型的城乡关系。
(5)可持续发展
从更新观念入手,重视可持续发展制度和机制建设,强化可持续发展的后续能力。
以建设生态文明城镇为目标,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重视区域绿化美化,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
从资源集约化利用入手,以人力资源开发和优化配置为根本,建立资源集约型的经济体系,实现资源利用与环境发展的协调。
(6)文化传承
充分发挥徽文化、皖赣文化、红茶文化等资源优势,以“两圈两带”旅游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快文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积极开展乡村旅游创客行动,推动文化传承与旅游业改革转型发展。
空间战略
(1)生态为底,资源为限
切实保护生态资源,严控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切实保障生态空间,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祁门。
(2)强化轴线,全域发展
强化326省道发展主轴、237国道发展主轴,打造县域范围内的产业走廊。
(3)城区优先,以村补镇
按照“城市底线思维,乡村以村补镇”分配建设用地。
(4)整体约束,分镇协调
在镇域内对村庄建设用地总规模进行统筹协调,规划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用地范围仅作为建设引导范围。
三、总体布局
按照促进“城镇空间集约高效、农业空间严格控制、生态空间绿水青山”的总体要求,根据主体功能定位和省级空间规划要求,统筹、优化并划定县域的城镇、农业和生态空间。
规划祁门县域范围内城镇空间约27.55平方公里,占总用地面积的1.24%,开发强度46.2%;农业空间267.37平方公里,占总用地面积的12.07%,开发强度,11.1%;生态空间1920.06平方公里,占总用地面积的86.69%,开发强度3.8%。
祁门县空间布局一览表
四、规划内容
1、县域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形成“一核、三轴、四组团、两带、两圈、多节点”的总体结构,整合统筹全县的城乡空间,提升全县的功能品质。
1)一核:以县城为核心的中心城区。
2)三轴:沿东西向326省道的经济发展主轴;依托南北向327国道的交通发展主轴;依托南北向德上高速的交通发展次轴。
3)四组团:以闪里镇、历口镇、新安镇、渚口乡、箬坑乡形成的西部旅游休闲组团;以安凌镇、古溪乡、大坦乡、柏溪乡形成的北部工矿产业组团;以祁山镇、小路口镇、金字牌镇形成的经济一体化东部组团;以塔坊镇、平里镇、溶口乡、芦溪乡、祁红乡形成的南部生态农业组团。
4)两带:“黄山168”户外运动旅游经济带和倒湖十八湾茶乡风情旅游经济带。
5)两圈:环牯牛降乡村旅游经济圈和城郊休闲经济圈。
6)多节点:依托两条旅游经济带形成的特色旅游发展节点。
2、县域空间布局规划
规划祁门县域范围内城镇空间约27.55平方公里,占总用地面积的 1.24%,开发强度46.2%;农业空间267.37平方公里,占总用地面积的12.07%,开发强度11.1%;生态空间1920.06平方公里,占总用地面积的86.69%,开发强度
3.8%。
3、县域土地用途规划
县域土地使用分为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两类,其中建设用地包含城乡居民点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采矿用地以及其他建设用地。
规划建设用地5173.36公顷,约占城乡用地2.34%,非建设用地216324.64
公顷,约占城乡用地97.66%。
县域土地用途规划一览表
4、县域控制线规划
(1)城镇开发边界
规划城镇开发边界线内面积共24.55平方公里,占城镇空间面积的89.11%,占祁门县域城乡用地面积的1.11%。
城市开发边界范围约14.83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的0.67%,中心城区的增长边界以《祁门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边界为主要依据。
(2)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总计1007.8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的45.5%。
包括水源
涵养地,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资源保护区四类:
表2 祁门县生态保护红线一览表
(3)基本农田控制线
按照“总量控制、评估调整、增减挂钩、布局优化”的原则,划定基本农田控制线8248公顷,占县域总面积的3.7%。
(4)重要基础设施廊道控制线
本次重要基础设施廊道控制线划定,主要考虑的是区域交通、区域市政设施的预留空间。
主要包括县域范围内的高速公路、普铁等交通廊道及总规和电力专项规划确定的电力廊道。
表3祁门县重要基础设施廊道控制线一览表
5、城市开发边界内用地规划
城市开发边界范围约14.83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的0.67%,包括主城区、政务文化区、工业开发区三个部分。
中心城区的增长边界以《祁门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边界为主要依据,因新设高铁站,统筹永久性基本农
田边界刚性要求等,在其基础上增加一定规模的高铁场站与配套设施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