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包丽萍(1977-),女,江苏宝应人,工学学士、助讲。
对如何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的几点建议包丽萍(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131)[摘 要]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有助于开阔视野和获得知识,也有利于改善和丰富学习与生活,当然,也给我们带来了网络道德的问题,特别是青少年网络道德更是令人关注。
本文首先对青少年网络道德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如何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字] 青少年;网络;网络道德;网络道德教育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给青少年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及思维心理、行为方式等各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青少年通过上网可以开阔视野和获取更多的知识,丰富和改善学习和生活;然而,也有青少年沉迷于网上不能自拔,沉醉于 虚拟时空 不愿直面现实生活,给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
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因此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便成了一个迫切的问题。
一、青少年网络道德不容忽视网络的开放性对于精力充沛、求知欲强、极富好奇心的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而网络的隐蔽性和无约束性所带来的有害信息的泛滥,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的青少年则极易导致网络道德缺失。
总的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由于网络上信息内容所产生的地域性与信息传播方式的超地域性之间存在矛盾,使青少年在获得信息和知识的同时,也面临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面临某些腐朽没落生活方式的侵蚀,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导致一些青少年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并引发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和失范。
[1]2.不利于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培养在网络上,为适应网络生存需要,青少年会形成新的网络行为方式和交往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也形成了新的文化模式。
而反过来,新的文化模式又在培养造就新一代的网络人。
网络人按照网络生活的样式形成了与网络相适应的网络人格。
随着青少年上网时间越来越长,就会对网络的依赖性逐渐增强,从而出现 网络上瘾症 、 网络综合症 等现象。
并且由于人机交往的频繁,人际现实接触很少,也容易导致青少年之间感情关系淡薄,对社会认识的扭曲。
3.引发青少年犯罪电脑技术带给人们的一些游戏使辨别能力差的青少年沉浸其中,游戏中充斥着暴力以及色情的东西,无时不在教唆孩子们。
对于认识能力、法律意识和控制能力不强而模仿能力较强的青少年来说,就极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因此,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信息资源,为其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培养其健康的网络道德观,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
35二、对如何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的几点建议青少年网络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也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本文认为,应采取的措施如下:1.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技术,自身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由于受到技术发展程度的限制,网络的安全水平远不够成熟,因而解决技术上的难题是网络道德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
如果网络自身的安全建设能够走在技术的前面,有效的阻止 有害数据的入侵,就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如防火墙和过滤技术。
这种技术在防止网民接受色情和暴力信息,防御网络病毒时是非常有效的。
一般的过滤软件会有效地将与色情和暴力有关的网站或搜索关键字自动封锁,防火墙技术对进入系统的文件进行检测,发现病毒会提示用户并进行杀毒处理。
如口令设置和数据加密。
所谓口令设置就是对一些重要的软件和文档实行口令保护,同时也可以用加密技术对邮件保密以防止非授权者阅读,或给你的邮件加上数字签名从而使你的收信人可以确信邮件是你发来的。
加强互联网技术上的安全性对于网络道德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2.完善网络法规,努力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网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网络有害信息的问题,必须尽快制定和完善网络法律、法规用以规范网络行为。
由于互联网本身发展不成熟,缺少一套相应的规范体系,网民在上网时高度的自我卷入,所以在不太友好的气氛中,不道德的行为就会表现出来。
目前,国外一些计算机和网络组织为其用户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规则。
比较著名的是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为计算机伦理学所制定的 你不应用计算机去伤害别人等十条戒律,国外有些机构还明确规定了被禁止的网络违规行为,如南加利福利亚大学网络伦理协会指出了六种网络不道德行为类型。
其实,完整的网络行为规范应该包括网络行为的各种责任主体行为的规则,包括入网者、站点、网络服务提供商、网络产品制造者、网络社团、各国政府、审查机构、网络管理国际组织等等。
目前网络法律的制定已得到了各国政府的密切关注,如198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计算机诈骗和滥用条例以及电子通信隐私权法∀, 1997年12月我国公安部颁发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2]2000年12月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而现在,又开通了 网络道德法庭网站,专门对各种不道德的网络行为进行揭露和曝光,同时设有电子信箱接受广大网民投诉。
这将与其他措施一起促进网络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的实现,即促使、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自觉的网络道德观,自觉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切实履行维护网络空间秩序的社会(包括现实的和虚拟的)责任和义务。
3.建立网络行为监督机制,保证网络道德标准和法律规定的切实执行把道德监督和法律约束机制引入电子空间,使网络的各责任主体与其网络行为具有可追寻的一一对应关系。
这要求,第一,入网者应该以自己的真实姓名和真实身份登记入网;第二,入网者的登录密码应该保密并且具有必要的复杂性,以保证网络行为有唯一的网络主体负责;第三,网络各服务器具有对该访问者的地址、访问时间和操作行为记录的功能,形成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客观条件。
有关机构能够而且有责任对网络责任主体的网上行为进行检查。
然后是健全有关电子信息网络的法律规定,对违规者进行必要的处罚。
4.组建网络管理组织,提高网络执法队伍的管理、执法水平电子信息网络将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子空间的有序性和道德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文明水平,因此,组建精干的网络管理组织,提高网络执法队伍的管理、执法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5.下大力气建立和发展专门的青少年网站目前,针对青少年的网站也有不少,如有些学校的网站,教育系统的网站,一些青少年团组织的网站。
但是,这些网站都太专门化,信息量少,信息范围狭窄,综合性的信息十分丰富的青少年网站基本还没有,不能满足学生摄取信息及娱乐的要求。
因此,建立充分针对青少年特点和喜好、适合青少年各个年龄层次、内容丰富、能满足青少年的各种需要的综合性网站,已是十分紧迫的任务。
毋庸讳言,要创办这样的网站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比如其收益就可能暂时难以保证。
所以国家应该从社会效益的角度考虑,在投资及其它政策上给予大力的支持,比如可以由国家专门进行投资,并立法允许这样的网站可以无偿地摘录其它所有网站的某些信息而不受版权的约束等。
6.把网络道德教育写进教材、引进课堂计算机网络化、数字化技术容易使人只见其科技性要求,看不见其中包含的 (下转第44页)36有一条,不允许外部网用户访问内部网的W eb服务器,因此我们就可以在防火墙的规则中加入一条,禁止所有从外部网用户到内部网W eb服务器的连接请求,这样的保护可以预防已知的一些安全威胁,而且通常这些威胁不会变化,所以是一种静态保护。
监控是实时保护的一种策略,它主要满足一种动态安全的需求。
黑客技术和病毒是不断的发展,网络安全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我们应该时刻关注网络安全的发展动向以及网络上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以便及时发现新的攻击,制定新的安全策略。
响应就是当攻击正在发生时,能够及时做出响应,如向管理员报告,或者自动阻断连接等,防止攻击进一步的发生。
恢复是最终措施,攻击既然已经发生了,系统也遭到了破坏,这时也只有让系统以最快的速度运行起来才是最重要的。
(三)针对电子商务法律风险首先要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法。
国家立法机关必须根据电子商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总结尽快立法,能做到当电子商务事故发生时有法可依,那样知识产权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如果电子商务法过于滞后电子商务的发展那么电子商务的法律风险永远无法解决。
其次是应用先进的交易协议、机构对电子商务交易进行全程监控,以便掌握全套交易资料实现对电子商务法律证据的支持。
CA认证中心可以给交易双方颁发数字证书,同样也可以对交易双方的身份进行认证,在SSL、SET协议下的银行交易,C A可以对消费者、商家、支付网关进行认证,这些都是交易记录,而且是法律有效证据,从而有效地保障了电子交易的安全。
在信息传递真实性方面也有科学方法来弥补抵赖、冒充的证据不足。
如使用RSA数字签名[6]的问题: RSA数字签名之所以能够充当交易证据是因为有H ash函数,公、私密钥的介入,H ash函数所得摘要是不可逆的,使得信息不可抵赖和不可更改,只要是双方对交易有指令就要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信通过国家立法和认证技术、加密技术、各种交易协议的结合,一定能使得电子商务交易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也能使电子商务交易中的法律风险最低程度的降低。
四、结束语本文仅从电子商务风险的几个小方面进行浅层次的分析和探讨,电子商务所面临的问题等待着社会的共同关注。
网络、通信和信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使电子商务代替传统商务形式也成必然。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与现代科技紧密相连的新型贸易方式,一旦解决了各种风险问题,电子商务也就真正成为交易舞台的主角。
参考文献[1]劳帼龄.电子商务安全与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余晖 袁刚.论电子商务及其风险管理[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4[3]刘伟江 刘 扬 王广惠.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信任与风险问题[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4[4]刘蕾 秦德智.电子商务中的信任风险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5[5]因特网电子商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2004[6]柳经纬.电子商务法[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上接第36页) 伦理道德要求。
青少年的认识水平和能力有限,更容易见物不见人,形成单纯追求技术操作知识的片面观念,产生网络行为的非道德取向。
这就要求学校改变计算机网络课程只讲网络科技知识,不探讨网络道德问题的偏向,主动将青少年难以直观认识的网络道德知识引入课堂,以科学的态度和人文的情怀,引导青少年从科技理性与伦理理性的结合上获得相关的网络道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