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国加入WTO的发展

浅谈中国加入WTO的发展

中国邮电业务总量占GDP不到3%,与美国信息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达40%以上相比,潜力甚大。开放电信市场,在引进资金、技术的同时,竞争将使中国电信行业跟上世界潮流。目前,我国电信服务企业尚难于应付国际电信服务企业的挑战。一旦我国开放电信服务市场,这些国际电信巨头将纷纷抢滩中国这一最大、最具潜力的电信服务市场。中国电信设备市场的对外开放,本来就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外资企业生产能力占全国的70%以上,具有较高的抗风险能力。
通过以上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加入WTO是顺应历史潮流,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的助推器。加入WTO,我们将迎来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新时代。因此我们要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推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发挥比较优势,努力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充分发挥诸多有利条件,勇敢迎接严峻挑战,化弊为利,努力使加入WTO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继1978年改革开放的又一个新的起点。
服务贸易是中国加入WTO谈判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中国已承诺开放30多个部门,基本上包括第三产业的所有部门。但主要谈判方仍认为中国服务业开放范围不够宽,且附加条件或限制过多。目前,主要谈判方重点要价的服务部门有电信、银行、保险、零售和批发、航运等领域。
在电信方面,主要成员方的要价是:(1)实现电信经营者和管理者的彻底分离;(2)实施透明度高的和非歧视性的电信管理;(3)对外国电信服务者给予国民待遇。(4)提交开放竞争的分阶段的时间表。
2、从悲观的观点看同样也有两种观点:第—,根据华盛顿困际经济研究所的评估,如果中国在对美的世贸组织谈判中让步,即放开受到保护的农工产品,将导致增加失业工人1100万人,而相关产品的出口将锐减3成。第二,据“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就业的影响”撰文所引用的资料指出,我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人员1996年做过测算,加入世贸组织会减少1/4的就业机会。
对此,曾湘泉评价道,持乐观观点的学者是从长期的角度分析了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而持悲观观点的学者则是从短期的角度分析了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经济所造成的冲击。从长期来看,加入世贸组织将推动中国的经济增长,从而对我国的就业产生积极的影响。原因是加入世贸组织将促进中国的对外贸易增长,更加有效的吸引外国投资,尤其是将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故而将在长期内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从短期来看,入世初期将会对我国经济造成很大冲击,使一些企业调整重组、兼并、甚至破产,这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一定范围内的就业减少和结构性失业的增加。
浅谈中国加入WTO的发展
1、环境资源面临机遇与挑战。中国有着世界上最丰富、最具特异性的环境资源。中国具有各种气候条件与水土条件,不仅具有十分罕见的天然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而且拥有5000多年以来延绵不断的人工培育的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堪称世界上生物多样性基础资源的黄金宝地。入世后,随着市场的开放、投资环境的改善,将为世界上其他地区的特异生物物种提供更多的机会。 然而,也应看到,中国的环境资源受到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情况正在加剧,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中国入世后的贸易发展,理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2、提供多样化利用全球自然资源的机会。中国入世将可更多地利用国外资源来替代国内资源,比如,利用国外木材资源,以减少对中国森林资源的压力;利用国外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以加速中国能源结构的转型;利用国外矿产资源,以避免中国因贫矿开采而导致高度的生态破坏,等等。总之,中国入世后,以资源替代为内容的贸易,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都将起到正面的积极作用(二)对服务业的影响
参考文献:1.《从历史视角看中国加入WTO的意义》—中国信息报—2001.6.13
2.《国际贸易实务—网络课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4.15
3.《中国加入WTO的利弊权衡》—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8.7.31
4.中国知网
(三)对中国就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势的影响
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劳动力市场的就业量将会发生的变化。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曾湘泉教授对此做了深入分析和研究,他注意到这些专家对劳动力市场就业的测算存在着许多的不一致性,这种不一致性使人们就有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劳动力市场的预期造成了很大的混乱。
1、从乐观的方面来看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第一,据国际失业与就业委员会和中国国际人才发展交流协会在1999年的一项调查分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每年国内生产总值将提高约3个百分点,相当于300多亿美元,并且认为每提高—个百分点的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增加400万个就业机会。故他们得出“入世”后中国每年可增加大约120万个就业机会的结论。第二,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科研处处长、副研究员陈宁后撰文指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一项研究表明:在2000年——2010年的10年间,就业弹性会比90年代平均提高50%,达到0.15左右,即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业总量增长0.15个百分点。以此推算,如果2000年一2010年期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平均7%的水平,入世后能够比入世前每年平均增加450万个左右的就业机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