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9框架梁柱内力组合

2.9框架梁柱内力组合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学士学位论文
2.9框架梁柱内力组合
(1)(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均相同)
考虑竖向荷载作用下梁端出现塑性铰,产生塑性内力重分布。

因此对梁端支座负弯矩乘以调辐系数予以降低,本结构为全现浇框架结构,调幅系数取0.85。

而为了将调低的弯矩加到跨中中去,跨中弯矩乘以1.2增大系数。

梁端弯矩计算及内力调整结果见表
表1竖向永久荷载作用下的AB跨梁内力调整
表2竖向永久荷载作用下的BC跨梁内力调整
2 上部结构设计
表3竖向永久荷载作用下的CD跨梁内力调整
表4竖向可变荷载作用下的AB跨梁内力调整
表5竖向可变荷载作用下的BC跨梁内力调整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学士学位论文
表6竖向可变荷载作用下的CD 跨梁内力调整
(2)组合类型: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式(5.6.1)及式(5.6.3)
规定,当无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按下式确定:
wk w w Q k Q Q G k G S S S S γψγψγ++=;
当有地震效应组合时,荷载效应和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按下式确定: wk w w Evk Ev Ehk Eh G E G S S S S S γψγγγ+++=。

根据(JGJ3-2002)所规定的系数取值,最后确定内力组合类型为以下四类: 1.1.35永久+1.4×0. 7可变 2.1.2×永久+1.4×可变
3.1.2×永久+1.4×0.9(可变+风)
4.1.2(永久+可变)+1.3地震
(3)框架梁的内力组合:
① 框架梁的内力组合具体见表7。

②框架柱的内力组合具体见表7~12。

2 上部结构设计表7梁内力组合
61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学士学位论文
62
2 上部结构设计
63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学士学位论文
64
2 上部结构设计
表8 A柱内力组合
65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毕业设计)学士学位论文
表9 B柱内力组合
66
2 上部结构设计
67
表10 C柱内力组合
表11 D柱内力组合
表12 B柱的内力挑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