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2013 年3月11 日课题(光与影的交响曲——明暗造型)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基本形体的明暗变化规律,懂得两大部分,三大面,五大调子是明暗调子最基本的现象。
3、培养学生整体观察,分析事物和表现事物的造型能力。
4、学会欣赏光与影的造型之美。
二、教材分析
(一)重点:(1)基本形体的明暗变化规律。
(2)明暗造型素描的作画步骤。
(二)难点:整体观察,整体描绘的作画方法。
(三)教具:课件
(四)教法:讲授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准备。
(二)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摩线造型素描和明暗造型素描作品,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找出明暗素描与前面的线造型素描的区别。
结论:明暗造型素描不仅要正确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还要通过明暗调子较真实地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质感。
(三)新授
板书课题:明暗造型
1、光与明暗调子的关系及其变化。
大家观察一下夜里我们走进屋子,什么也看不见,开灯以后,一切都显现了,我们看到物体的大小形状、明暗、色彩,这就说明现象的形成是光源作用的结果。
物体根据自身的结构,而呈现出不同的体面,在光源作用下,物体表面表现出深浅不同的调子,素描的明暗调子是以明暗块面来表现物体形象的方法或手段。
2、光与明暗的变化可以从有关四个方面来说明:
•光线强,影调清晰
•光线弱,影调朦胧
•顺光,白偏多,影调明亮
•逆光,黑偏多,影调厚重
3、根据光照射在物体上的明暗关系及其变化,我们可以用两大部分、三大面,五大调子来概括:
两大部分、三大面、五大调子
两大部:物体的受光面和背光面。
三大面:黑、白、灰三大面。
立方体是一切形体的基本,掌握立方体的明暗造型规律,是学习明暗造型素描最重要的前提。
方形物体的体面转折明显,不论处在什么角度,只要能看到三个面时,由于三个面受光角度不同,必然会产生明暗深浅变化直接受光的面最亮,称为白(亮面),受侧射光照射的面为中暗色,称为灰面,光线照射不到的面最暗;一般称为暗面,这就是通常说的黑、白、灰三大面。
五大调子: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
圆球体,圆柱体、圆锥体在光照下,从受光到背光明暗变化非常丰富,明暗调子比较微妙复杂,因此,可以归纳为五个基本调子;亮面:指光线最强的物面;灰面:指光照较强的物面;明暗交界线:指明暗转折的物面;反光:指暗部受环境影响,受反射的物面;投影:指光线被物体遮挡后,投下的阴影。
明暗是靠对比存在的,要画好一张画的明暗调子,必须用比较的方法,这就需要我们从整体出发,首先找到最深和最浅的两极色调,再从两极中分析出中间色的丰富变化。
4、示范正方体的画法
5、学生作业:临摹立方体范画
要求:在透视与形体准确的基础上,处理好立方体的黑、白、灰三大调子。
课堂小结:讲评作业,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课题(明暗造型——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明暗层次的变化:
三大面:黑、白、灰三大面。
五大调子: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
二、分析正方体的画法
1、正方体的造型:具有六个相等的面,并且互相垂直
2、要使正方体的造型准确必须与透视联系在一起(以正
方体为例分析透视:成角透视、平行透视)
3、示范正方体的绘画过程(边示范边讲解)
三、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堂指导)
四、作业评价
1、精选学生中的优秀作业让学生评价
2、教师评价:分析作业的优缺点,再一次强调如何表现一个具有立体感、空间感和质感的正方体。
五、小结
课题 (明暗造型——圆球)
一、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
效果分析:
1、明暗层次:三大面:亮面、灰面、暗面
2、造型、立体感、空间感、质感的表现
二、新课:圆球的画法
1、 分析圆球在光线照射下的光影特点
圆球的明暗层次
2、 用块面分析圆球
圆球由无数个面组成,所以它的明暗层次特别微妙、丰富
示范:圆球的绘画过程
1) 绘画一正方形,用切圆法把方角去掉,得出圆形
2) 给圆球分面
3) 进行明暗处理
3、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堂指导)
三、作业评价
1、精选学生中的优秀作业让学生评价
2、教师评价:分析作业的优缺点,再一次强调如何表现一个具有立体感、空间感和质感的圆球。
四、小结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