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年腰腿痛的鉴别诊断ppt课件

老年腰腿痛的鉴别诊断ppt课件


脊柱的生理曲度
定位:骨性标志:两髂骨最高点连线 相当于腰4平面; 脐相当于腰3平面。
压痛点:1.部位(棘上?棘间?棘 旁?)2.深浅 3.有无放射痛
脊柱功能检查:记录活动度,注意生 理曲度有无代偿现象,活动时有无疼 痛。
特殊检查
压痛点封闭:棘上韧带炎与棘间韧带炎鉴别
拾物试验
骨盆分离试验 挤压试验(检查骶髂关节)
牵涉性腰腿痛
又称“假性腰腿痛”。由于腰部脊神经后 支与组成下肢神经的前支由共同的神经根 发出,当后支受到刺激后,就犹如刺激是 来自前支一样,也能感到下肢痛。
特征:1.膝上的模糊性疼痛;2.无神经放射 性质;3.无神经传导功能障碍;4.直腿抬高 试验阴性;5.影像学检查多为阴性。
根性痛和干性痛的鉴别
腰椎间盘突出症 侧隐窝狭窄症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滑脱症 下腰椎失稳症 椎管内肿瘤及脊柱骨病等
临床特征
椎旁压痛 屈颈试验 直腿抬高试验 脊神经根的定位症状:感觉、运动、
反射
干性腰腿痛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 股环跳穴或腹股沟中点压痛 伴放射痛,下腰部无明确压痛。
椎间盘的运动中心
髓核作为“运动中心”,其流 动被韧带、肌肉和骨结构所限 制
一个运动节段
两个椎体 椎间盘
椎间孔
小关节突关节
载荷的转移
80%
20%
不同体位下的椎间压力
23,0
17,0
11,0 11,0
8,3
1
1,2 2,7 4,6 5,0
椎间盘随年龄增长可发生脱水和纤维化等
退行性改变,引起椎间盘突出或椎间盘萎缩, 继而发生椎间隙变窄,椎节失稳,小关节增生, 周围韧带肥厚,导致神经根通道狭窄而引起腰 腿痛。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引起腰腿痛的根
下肢旋转试验或髋关节过伸试验 干性定位症状 表现为坐骨神经或
股神经支配区的感觉、运动及反射 障碍。
丛性腰腿痛
妇科疾病 如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等 前列腺疾病 直肠疾病 骶髂关节疾病
临床特征
多干性疼痛 腰骶部叩击试验 叩击腰骶部,患者
不仅无痛感,反而觉得“舒服”(肿 瘤除外)。 盆腔系统专科检查 反射改变:膝反射和跟腱反射多同时 出现减弱或消失。
鉴别点 病变部位 受累神经 始痛部位
压痛部位 叩击腰部 屈颈试验 感觉障碍 反射改变 肌力下降
根性痛 椎管或神经根管内 腰骶神经根 下腰部
脊突旁开1.5cm 疼痛加剧 (+) 根性分部区(范围小) 与受类节段一致 与受累节段一致
干性痛 盆腔出口处 坐骨神经干 臀部
髂后上棘与大转子连线的中外1/3处 无明显改变 (-) 干性分布区(范围大) 跟腱反射 小腿肌肉
MRI检查 观察腰椎间盘是否有变性、椎间盘突出的节段和程度、 椎管的矢状径、椎管内是否有占位性增生、椎体是否有异常的信号 改变等。
肌电图检查
可以对神经损害作出定性和 定量检查,是判断预后和评价 治疗前后疗效的客观依据。
腰腿痛的分类
根性腰腿痛 干性腰腿痛 丛性腰腿痛 牵涉性腰腿痛
根性腰腿痛
病人腰腿痛 医生脑袋痛?
腰腿痛是指临床上具有腰腿疼痛 症状的一类疾病,其包含的病种较 为复杂。我们必须通过详细地询问 病史,仔细地体格检查,结合必要 的影像学检查,才能作出比较正确 的诊断。
腰椎
腰椎共有五块,成人腰椎横径约4.5cm,
矢径约3.5cm,高度约2.5cm,两个椎体之 间是椎间盘,椎间盘厚约8-10mm。两侧 椎弓根与椎板围成椎弓,椎弓与椎体后 缘组成椎孔。
椎间管由腰椎上下切迹围成,当椎间盘退变致椎间隙狭窄、椎间关节紊乱,以及黄韧带增厚等 原因均可使椎间管发生狭窄而使神经受到卡压
骶丛神经
由L4部分前支及L5-S4前支组成。 主要分支:(1)臀上N(L5-S1)臀下N(L5-S2)经梨状
肌上下孔出盆腔支配臀肌及阔筋膜张肌。 (2)阴部内神经(S2-4) (3)股后皮神经(S1-2) (4)坐骨神经(L4-S5):由梨状肌下孔出盆后在臀
本原因。
腰神经通道的概念
腰神经根自离开硬膜囊直至从椎间管外口穿出,经过一条较窄的骨纤维性管道,统称为腰神经通道。 其分为两段,第一段为神经根管,即从硬膜囊穿处至椎间管内口的距离,第二段为椎间管。 在神经根管段,神经根走行过程中存在几个间隙,可使神经根受到卡压:(1)椎间盘与黄韧带 间隙;(2)侧隐窝(又称侧椎管,是神经根管的狭窄部分,经常由于上关节突的增生而引起侧 隐窝的狭窄而造成神经的卡压);(3)上关节突旁沟;(4)椎弓根下沟。
大肌深面下行,达腘窝上角处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腰丛神经
由L1-L3前支及L4部分前支组成。 主要分支:(1)髂腹下神经(L1)
(2)髂腹股沟神经(L1) (3)股外侧皮神经(L2-3) (4)生殖股神经(L1-2) (5)闭孔神经(L2-4) (6)股神经(L2-4):是腰丛最大的分支,经腹股 沟韧带深面的肌腔隙的内侧进入股三角,发出肌支支 配股四头肌,耻骨肌,缝匠肌,其末支为隐神经,在 股动脉前面进入收肌管。
影像学检查
X线摄片检查:正侧位、左右斜位、动力位 观察腰椎生理曲度、排列序列、椎间隙高度、椎间孔、小关节突增生、骨质 密以及椎节稳定性等
CT扫描 椎板厚度(正常<5mm);椎管矢状径(12-20mm平均16mm);横径(椎弓 根之间的距离)平均23mm,下限为18mm;椎间盘、小关节突增生、黄韧带肥 厚(正常2-3mm)等
棘突
椎体
关节
腰椎的韧带
前纵韧带 后纵韧带 黄韧带 棘间韧带 棘上韧带
腰部的肌肉
腰大肌 L2
腰方肌
骶棘肌
胸腰筋膜 前层
胸腰筋膜 后层
腰椎间盘
•位于两个相邻终板之间 •是一个“水垫” ( “water pad”)和减震器 •能够均匀地分布载荷 •由髓核和纤维环组成
纤维环 坚强的纤维软骨结构,不同方 向呈网状包绕髓核 髓核 柔软的胶冻状物质,具有流体静力特性
弓弦试验(Bowstring test)
屈颈试验(Lindner sign)
直腿抬高试验(Laseque sign)
直腿抬高加强试验(Bragard test) “4”字试验(Partrick test) 床边试验(Gaenslen test) 仰卧挺腹试验
股神经牵拉试验(Yeoman’s tes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