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科护理》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案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教研室 外护教研室 课程名称 五官科护理 年级
专业、层次 护理专科 授课方式 讲授、电教 学时
授课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
授课题目(章、节) 第八章 口腔科病人的护理概述
基本教材
参考书目 《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 张爱芳,赵焕英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席淑新.眼耳鼻喉口腔科护理学(第3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网络资料
教学
目的
与
要求 1.详述口腔科病人的护理评估内容。
2.详述口腔科四手操作技术。
3.简述口腔科病人常用护理诊断口腔科护理管理、口腔预防保健措施。
主要内容与
时间安排 1.复习口腔颌面部的应用解剖。(5分钟)
2.情景导入口腔科病人的护理概述。(5分钟)
3.口腔科病人护理病史评估和身心状况评估。(30分钟)
4.口腔科病人口腔科常用检查。(20分钟)
5.口腔科病人常用的护理诊断。(20分钟)
6.口腔科护理管理。(30分钟)
7.口腔科四手操作技术。(30分钟)
8.口腔预防保健。(30分钟)
8.小结、布置思考题。(10分钟)
使用教具 实物、图片、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难 点 1.口腔科病人的护理评估。
2.口腔科四手操作技术。
提问及
复习题 1.口腔科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2.刷牙时应注意什么?
第八章 口腔科病人的护理概述
复习口腔颌面部的应用解剖
情景导入本次课
第一节 口腔科病人的护理评估
一、护理病史评估
(一)现病史
了解别人患口腔疾病的发病起始时间和情况、主要症状、病因与诱因、病情的演变情况、伴随症状和治疗情况等。
(二)既往史
询问别人关于与现有口腔疾病及治疗有关的既往情况;了解过去曾患过的重要全身性疾病;了解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询问病人有无牙齿或颌面部外伤史、过敏史以及由牙病引起的三叉神经痛等情况。
(三)生活史
了解病人出生地、生活地(生活环境)、年龄、职业、饮食习惯、刷牙方法、刷牙次数、是否使用牙签、牙线,是否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等情况。
(四)家族史
了解病人家庭成员健康情况,特别是有无患过类似口腔疾病史。
二、身心状况评估
(一)身体状况
1.牙痛 是口腔科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口腔科病人就诊的最主要的主诉之一。
(1)牙体、牙髓及根尖疾病
(2)牙周组织疾病
(3)邻近组织疾病所引起的牵涉痛
(4)神经系统疾病
(5)全身疾病
2.牙龈出血 是指牙龈在无任何刺激时自发性的出血,出血量较多。引起牙龈出血的常见病因如下。
(1)牙齿局部疾病
(2)全身性疾病 3.张口受限 正常成人的张口度约3~5cm,凡不能达到正常张口度者,即称为张口受限。引起张口受限的常见病因如下。
(1)外伤
(2)口腔颌面部局部炎症
(3)肿瘤
(4)全身疾病
4.牙齿松动 正常情况下牙齿只有极轻微的生理活动度(约1mm内)。超过生理活动度的,常是病理原因所致,引起牙齿松动的常见病因如下。
(1)牙周病
(2)颌骨疾病
(3)外伤
5.牙齿着色和变色 正常牙齿呈黄白色或灰白色,有光泽。
(1)牙齿着色:是指牙齿表面有外来色素沉着,呈褐色、黑色等。
(2)牙齿变色:分个别牙变色和全口牙变色。
6.口臭 是指从口腔中散发臭气,严重影响病人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
(1)生理因素
(2)口腔卫生问题
(3)口腔疾病
(4)鼻咽部疾病
(5)全身性疾病
7.咀嚼功能障碍
8.其他表现
(二)心理-社会状况
1.延迟就医心理
2.焦虑、恐惧心理
3.社会支持不足
(三)辅助检查
1.牙髓活力测验
(1)温度测试:①冷诊法;②热诊法。 (2)电流测试
2.X线检查
3.穿刺及细胞学涂片检查。
4.活体组织检查
三、口腔科常用检查
(一)检查环节要求
1.光源必须充足,以自然光最为理想,因为自然光能真实反应牙齿、牙龈和口腔黏膜的色泽。如果自然光光线不足,可以增加灯光辅助,光线不能直接照射到口腔的部位可利用口镜反光观察。
2.保持诊室安静、整洁,室温保持在20~24℃,相对湿度在55%~60%。
3.护士开诊前做好器械的检查和消毒。
4.设备器材摆放方便医生和护士操作为宜。
(二)口腔科检查常用器械、设备
1.口腔科检查常用器械 口腔科检查常用的器械包括牙用探针、牙用镊子、口镜(图8-1)。
2.口腔科检查常用设备 目前,口腔科最常用设备为牙科综合治疗台。牙科综合治疗台是由治疗椅、治疗机,手机等组成,是将多种仪器合为一体而构成的多功能复合诊疗设备,适用于各种口腔科的检查、诊断和治疗。
(三)口腔科基本检查方法
1.问诊
2.视诊
3.触诊(扪诊)
4.叩诊
5.探诊
6.嗅诊
7.咬诊
(四)各部检查
口腔科检查应按由外向内的顺序检查,即先检查颌面部,再检查牙和口腔。
1.颌面部检查 (1)颌面部常规检查。
(2)颞下颌关节检查
(3)涎腺检查
(4)张口度检查:张口度是测量上、下切牙间的距离;也可用手指宽度来表示。正常值约3~5cm。
①轻度张口受限
②中度张口受限
③重度张口受限
④完全性张口受限
⑤张口过度
2.牙齿检查
(1)问诊
(2)视诊
(3)触诊
(4)叩诊
(5)探诊
(6)咬诊
(7)牙齿活动度:牙齿松动情况分为三度:Ⅰ度松动、Ⅱ度松动:、Ⅲ度松动
3.口腔检查
(1)口腔前庭检查:主要检查唇、颊、牙龈黏膜、唇颊沟、系带、腮腺。
(2)固有口腔检查:主要检查腭、舌、口底等。
第二节 口腔科病人常用的护理诊断
1.急性疼痛
2.慢性疼痛
3.组织完整性受损
4.牙齿异常
5.口腔黏膜受损
6.自我形象紊乱 7.恶心
8.自理缺陷:沐浴/卫生
9.有感染的危险
10.焦虑
11.清理呼吸道无效
1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13.知识缺乏
14.有误吸的危险
15.自理缺陷:进食
16.社交障碍
17.语言沟通障碍
18.应对无效
19.睡眠型态紊乱
20.有创伤后综合征的危险
21.潜在的并发症
第三节 口腔科护理管理
一、口腔科日常护理管理
【口腔门诊护理管理】
(一)环境和物品
1.保持口腔门诊环境整洁、舒适、安静、采光良好、空气清新。
2口腔门诊所需器械、材料、药品准备齐全,且摆放位置固定,设备运转良好,处于备用状态。洗手池旁备好洗手液、擦手纸巾等。
3.办公用品如处方笺、治疗单、化验单等,按固定位置摆放好。开启并检查门诊电脑。下班前应将牙椅回位,断开电闸,关闭水源等,做好诊室环境消毒工作。
(二)口腔门诊常规护理工作
1.就诊管理
2.协助就诊
3.健康教育
【颌面外科病房护理管理】 (一)环境和物品
1.保持病房清洁、安全、安静、合适、美观,为病人营造一个有利于诊治和休息的人性化环境。病房要空气清新、采光良好、光线柔和,避免强光刺激影响病人的休息。
2.监护室设备、多功能监护仪及抢救车等急救物资应专人管理,保证物品齐全,功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
(二)颌面外科病房常规护理工作
1.做好入院介绍
2.定时巡视
3.预防和控制感染
4.健康教育
二、口腔科医院感染护理管理
【口腔科医院感染的特点】
1.传染源不确定
2.感染危险性大
3.器械种类多,增加感染风险
4.传播途径复杂
【口腔科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的基本要求】
1.建立管理制度
2.环境管理
(1)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当布局合理,每日清洁、消毒,每周对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
(2)口腔科门诊的诊疗区域按规范安装空气消毒机,并保证开诊时间处于正常运转状态,定期更换过滤网,保证环境整洁。
(3)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日清洁、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每次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及时踩脚闸冲洗牙倚管路管腔30s,减少回吸污染;有条件可以配备管腔防回吸装置或使用防回吸牙科手机。
3.人员管理
(1)口腔科的医务人员,应当掌握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严格遵守口腔科的有关规章制度。
(2)医务人员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当可能出现病人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护目镜。每次操作前、后应当严格洗手和手消毒。
(3)医务人员戴手套操作时,接诊一个病人应更换一副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口腔科设备、器械、材料的消毒灭菌管理】
1.口腔诊疗器械清洗、维护和保养
2.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与灭菌
3.口腔诊疗器械、材料的贮存
第四节 口腔科四手操作技术
一、口腔科四手操作的定义和基本原则
口腔科四手操作是指在口腔治疗全过程中,医生、护士采取舒适座位,病人采取放松仰卧位,医护双手同时在口腔治疗中完成各种操作,平稳而迅速地传递所用器械及材料,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四手操作核心观点为以人为中心。基本原则为医生护士采取舒适的座位;病人取放松的仰卧位;医护四手之间密切配合在口腔治疗中完成各种操作。
二、四手操作中医、护、患的的正确体位
(一)医生体位
(二)护士体位
(三)病人体位
三、医、护、患的位置关系
1.医生工作区
2.静态区
3.护士工作区(助手区)
4.传递区
四、四手操作过程中医护配合
(一)器械的传递
1.握笔式传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