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景别角度分析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

从景别角度分析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

从景别角度分析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
作者:陆晓双
来源:《楚商》2016年第04期
摘要:在电视节目制作中,景别的选择和变化是画面构图的重要手段之一,用什么样的景别来表现具体内容要考虑周到,在决定画面的取舍时,要排除一切次要的、非本质的甚至是多余的部分,使更重要的内容在画面中得到充分表现,选好景别,这样才能有利于明确地表达出主题,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这部电影中运用景别变化将故事的情节和高潮点以及人物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

关键词: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景别: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

景别越小,所传达的环境和情节内容越少,心理和情绪内容越多。

决定景别大小的因素:一是摄像机和被摄主体之间的实际距离。

二是摄像机使用镜头的焦距长短。

景别种类:
1. 远景:表现广阔空间或开阔场面的画面。

远景画面能够让观众对画面中的影像有宏观上的把握,因而在电视节目中,远景常常被用来表现自然环境和某种气氛,表现人物周围广阔的空间、自然景观和大场景的群众活动。

2. 全景:表现人物全身形象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

全景能使观众对画面所表现的事物、场景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在很多电视节目中,全景画面也正是因为这一特征而充当了介绍、记录、表现的角色。

全景画面也能够完整的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可以通过人物形体动作的表现来反映人物内心情感和心理状态,可以通过特定环境和特定场景表现特定人物。

此外,全景画面还具有某种“定位”作用,即确定被摄对象在实际空间中方位的作用。

3. 中景:中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

中景能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人物上半身的动过及其与其他物体、人物的交流上,画面也因而更为丰满,人物更为清晰,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由于中景的空间关系和现实生活中的空间关系相近,符合人们观看的心理,它既给人物以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的活动空间,且不与周围气氛、环境脱节,可以解释人物的情绪、相互关系和动作的目的,因而中景画面是电视节目中用的比较多的一种镜头,尤其是在有情节的场景中,常常被作为叙事性的描写镜头。

中景画面对于人的手臂活动可以实现一种完美的表现。

4. 近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的画面。

近景画面中被挑选出来的局部不仅可以还用来强调与之有关的某些东西,而且还可以有意忽略其余的部分,从而有助于观众作详尽的观察和仔细的分析,更好的理解画面表达的意义以及传递的信息。

5. 特写: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

近距离的表现还可以将具有代表性的细节展示在观众面前,从而准确的表现被摄物体的质感、形体和颜色等。

此外,特写成为最常用,最容易过渡的景别,常常被用作场景转换。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1995上映的一部电影,本片是姜文导演的处女作,由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改编。

主要演员有夏雨、耿乐、宁静、陶虹等。

该片讲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一群大院孩子的扯淡的,牛逼的,无聊的,又带有些许暴力、激情以及忧伤的青春时光。

看了整部片子后,电影的结尾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所以现在我以《阳光灿烂的日子为例》最后三分钟为例具体分析景别的变化给影片叙事与表达上面带来的效果:
临近结尾处马小军在游泳池跳水的片段是全片中不可磨灭的亮点之一。

在这个片段中,摄像综合运用了景别、角度、用光、色彩等多方面的画面造型元素,体现了深厚的功底以及导演在视听语言运用中的样之处。

以下主要通过景别方面,来对这个片段做分析。

这个片段的一开始是一系列拍摄马小军往跳水高台的最顶点上爬的镜头。

在我的理解里,这里的扶梯,其实是在隐喻马小军的生命历程,他不断向上爬,探索着自己的人生之路。

它以一个脚部特写作为开篇镜头开头。

这是由于特写分割了被摄体与环境的空间联系,因而常被用作转场镜头。

这个特写突出和强调了马小军的脚部动作,形成强烈清晰的视觉形象。

马小军爬上高台之后,导演通过一系列多角度仰拍镜头,来渲染马小军的渺小、孤单、彷徨、犹豫的处境。

接下来是一个主观视角的俯拍镜头,通过强烈对比,展现出此时马小军与这些他曾经的朋友已经疏离的关系,也更加突出了马小军被朋友孤立后的孤独。

他们嬉笑打闹的样子也与马小军此时的心理情绪形成对比。

马小军终于鼓起勇气往下跳了,他的入水姿势像一个跳水运动员一样优美,却又如此业余的不断挣扎的掉入水中。

而这同样是一种隐喻。

每个人都有年轻的时候,就像是跳水中的起跳。

因为年轻,我们无所畏惧;因为年轻,我们任意妄为;因为年轻,我们热血冲动;因为年轻,我们迷茫无助;也正是因为年轻,我们犯下了一个又一个错误,一次又一次为年轻交了学费。

导演选择从跳台的背面,以仰拍来展现马小军落下的过程。

因为错误,年轻人落下了,但也是在这里,年轻人开始了重生。

这时的马小军就好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他自己未来的钥匙。

入水后,导演以多角度的仰拍镜头,突出马小军在水下不断挣扎着游向水面的动作。

游出水面后,从马小军的主观中景镜头里,我们看到了他的朋友们,他们在岸上看着他。

观众清楚的看到,他们的表情是不屑和轻蔑的,又一程度上体现出他们之间已经疏离对立的关系。

最后一个远景镜头,马小军死一样的平躺在水面上,这是象征性
的死亡。

水是人类的起源,在这里象征生命的开端,马小军朋友的行为让马小军意识到,自己再也回不了从前了,所有的欲望也都破碎了。

从前的自己死了,而在这片纯洁碧蓝的池水里,他将获得重生,他将向从前的自己告别,带着重生的自己从原点出发,走向未来。

他的青春绝望地、永远地结束了。

笔者个人很喜欢这部电影,不论是拍摄角度、景别还是光的运用上都做的非常好,感染力很强,很自然地可以将观众带入到那个年代、那段故事以及那种情境之中。

以上是笔者并不成熟的所有解析。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