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专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办法.docx

农业专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办法.docx

农业专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办法
一、适用范围
1.对象:农业统计调查。

2.内容:包含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相关报表。

3.指标:本办法所指的统计数据农作物播种面积、单产、总产量;农产品价格及中间消耗;主要畜禽产品出(存)栏量;农林牧渔业产值及发展速度等农业统计调查主要指标。

4.时期:农林牧渔业生产季节、季度、年度。

二、质量管理
(一)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要严格执行国家、省制定的统计调查制度所规定的指标涵义、计算方法、调查表式,按照经批准的统计调查制度规定的时间、范围、方法,采集有关农业统计数据。

全面统计报表。

主要包含各项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季节报、畜牧业生产情况、农林牧渔业产值、增加值。

全面统计报表数据要确保数据来源为制度规定来源,由于农林牧渔业产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表由多项指标综合计算,以下对农林牧渔业产值数据采集规范统一: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及发展速度由农产品产量、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价格缩减指数、农产品中间消耗率核算取得。

(1)农产品产量:农产品产量须采用方法制度规定的法定数据。

要求以抽样调查定案的数据,必须使用抽样调查定案数。

其余数据采用省统计局和有关部门认定的统计数据。

(2)农产品价格:按照市统计部门报省核准后下发的农产品生产价格。

特殊农产品价格必须反映当地的实际情况。

(3)农产品价格缩减指数和农产品中间消耗率:按照州统计部门报省核准后下发的农产品价格缩减指数和农产品中间消耗率。

(二)数据审核
1.资料完整性审核。

报表调查范围是否全面,调查单位是否完整,调查指标是否缺漏。

2.资料来源审核。

数据是否来源于制度规定的采集渠道,源头数据是否被擅自更改。

3.表间表内平衡关系审核。

严格按照制度报表规定的平衡关系进行审查,保证各项指标平衡关系正确。

计算机审核时,必要性审核出现错误的内容必须查实纠正或做解释说明,其他错误类型应核查确认并进行说明。

对在审核过程中发现的存疑数据、差错,应及时通知到基层,不得自行变更。

4.逻辑关系审核。

主要保证指标间逻辑协调,符合我州和当地实际情况。

如农作物单产水平、牛羊出栏率、畜牧业存栏结构、农林牧渔业产值结构;产值、增加值增速与产量增长趋势、与当地农业发展实际情况相符。

5.年度间纵向比较审核。

在正常年景下不出现异常的大起大落。

6.地区间横向比较审核。

本区域内生产条件、情况相近的单位同一指标增减趋势和幅度及生产水平不出现较大差异。

(三)数据分析与检查
1.工作质量检查。

通过基础工作检查和事后质量抽查,对报表制度、调查方案和基础工作操作规程等的执行情况,对数据搜集、录入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对调查数据的可信度作出判断。

2.报表数据逻辑关联关系检查。

农业统计报表内部和报表间内存在逻辑性和相关性。

尤其报表间的相关性是检查调查资料真实性的重要手段。

(1)农林牧渔业产值及增速。

粮油产量、蔬菜产量、畜禽出栏量等各项产量增长情况是计算可比价产值增速的关键因素,计算可比价产值增速要充分考虑各项农产品产量增长对产值增长的贡献度。

(2)设施农业(种植业)面积。

设施农业调查中,蔬菜设施面积要和蔬菜产量统计表的数据相匹配。

3.趋势分析检查。

对于上报的统计资料,增速过高过低的指标,要重点说明经济现象的原因,并结合农业发展宏观情况进行分析。

4.原始数据中偶然因素、特殊因素、不可比因素的检查。

在对农业统计调查原始数据资料来源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检查确认后,对其中的偶然因素、特殊因素、不可比因素进行分析。

5.外部因素变动影响检查。

农业统计调查的主要数据的增减变化趋势和幅度除了与宏观大环境有密切联系外,往往更直接地受当地政府的政策措施、报告期的自然气候条件、严重灾情、市场价格变动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三、组织实施
各县农业统计调查部门,应严格执行现行农业统计调查制度规定,保障人员力量,加强业务培训。

需配备相应的统计调查人员,明确专业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

年度内对下一级农业统计业务培训不少于一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