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人类认识胎儿发育全过程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就在250年前,我们还对子宫内胎儿的孕育过程一无所知,但现在胎儿降生的整个过程可以完全展现在我们面前。
日前,在英国维康基金会资助的一个称为“胚胎现形”(Making Visible Embryos)的展览上,一系列图片揭示了人们对怀孕认识的全过程。
1。
圣母怀胎(16世纪)
圣母怀胎(16世纪)
在中世纪和近代早期,基督教艺术作品中对怀孕最频繁的描述便是圣母玛利亚处女怀胎。
在这幅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圣母玛丽亚腹中的耶稣。
那时,人们确实无法想像胚胎在腹中发育的情景,结果,耶稣在图中成了一个发育完全的小孩。
对圣母玛利亚处女怀胎的狂热崇拜一直持续到中世纪晚期。
罗马天主教会(1545年至1563年)的一个理事会向教徒们灌输一种所谓的“正统思想”,抨击诸如此类的图片下流、粗鄙。
2。
即将出世的婴儿(1554年)
即将出世的婴儿(1554年)
1800年以前,解剖学者将“即将出世的婴儿”描绘成一个发育完全的小孩,胳膊和膝盖弯曲,紧紧包裹在子宫薄膜内。
他们认为,子宫内的胎儿会慢慢长大,最终从母亲腹中“蹦”出来。
他们画了一个坚实的小球,里面充满水,婴儿浮在水里面。
婴儿紧紧向内聚拢,受到类似果皮和树皮这样的薄膜保护,出生以前一直藏在这个小球内。
尽管最著名的胎儿降生图片是达·芬奇的《子宫中的胎儿》(The foetus in the womb),但这幅木刻画流传更广,具有更广泛的观众群。
它来自瑞士医生乔布斯·卢夫(Jacob Rueff)编著的助产术教科书拉丁文第一版。
3。
手臂伸进产道的胎儿(1580年)
手臂伸进产道的胎儿(1580年)
近代早期助产手册显示了发育完全的胎儿在敞开子宫中的位置和姿势。
我们没看到胚胎,而是即将出世的胎儿(nasciturus)。
这幅木刻画同样来自卢夫的教科书。
在这幅作品中,胎儿将一条手臂伸进了产道,表现出一个极为困难的位置,这对母亲和胎儿都可能是致命的威胁。
4。
精子中的小矮人(1694年)
精子中的小矮人(1694年)
新的理论在17世纪晚期开始流行起来。
根据预先存在(pre-existence)学说,所有成年人的身体构造其实已经在卵子(卵源论)或精子(精源论)中形成,只不过全都很小。
当时人们认为,上帝在造物时生成了所有精子,像俄罗斯许愿娃娃一
样,一个套在另一个里面。
这幅图取自荷兰显微镜技术人员尼古拉斯·哈特索科(Nicolaas Hartsoeker)编著的一本书。
5。
孕妇子宫解剖图(1774年)
孕妇子宫解剖图(1774年)
这张图片来自一个名为《孕妇子宫》(Human Gravid Uterus)的图片集,1774年第一版上市后反响强烈,随后又在19世纪发行了几个版本。
《孕妇子宫》由威廉姆·亨特(William Hunter)编著,他是一位成功的外科医生,助产士,解剖学老师。
尽管图片集中有一些八周和九周大胎儿的图片,但最引人注目的则是一些平板画,显示孕妇从腹部到大腿根的躯干真人大小的剖面图,描写了一个即将生产的孕妇的各个阶段。
尽管亨特利用艺术手段令图片更活灵活现,但他的作品却向我们提供了200年以后理解子宫的概念性原创。
同17世纪其他描写敞开子宫的作品不同,亨特眼中的子宫看上去更像一个狭促的私密空间,母亲和胎儿的身体始终紧紧连在一起。
6。
索默林人体胚胎照片(1799年)
索默林人体胚胎照片(1799年)
德国解剖学家萨穆埃尔·托马斯·索默林(Samuel Thomas Soemmerring)十分赞赏威廉姆·亨特的“从第四个月到几乎完全发育成熟时的一系列完整、精美的胚胎图片”,但他对亨特选用的早期标本却不敢恭维。
索默林最初有意制作亨特图片集的德文版本,但最终只是提供了补充图画,描述了怀孕头五个月胎儿一步步生长和发育过程。
这张平板来自于索默林的人类胚胎图片集,被普遍认为是第一个用于展示人类胚胎发育的相互之间有联系的图片集。
18世纪晚期,政府和医学界将健康和数量众多的人口看作是一个社会井然有序、颇具竞争力的国度所必不可少的,于是,新建医院会向未婚先孕的女性提供各方面的照顾。
这些机构增加了解剖学家接触胚胎和胎儿标本的机会,最终令他们制作出诸如此类的图像。
7。
赫克尔臭名昭著的平板对比(1874年)
赫克尔臭名昭著的平板对比(1874年)
达尔文进化论使得胚胎学比以前更流行,因为胚胎被看作进化的证据。
其中,特别具有影响力的是颇具争议的重演说(recapitulation theory),该理论宣称单个有机体的生物发育或个体发育(ontogeny)概括了其所在物种整个进化发展过程或发展史。
这一理论是由德国动物学家恩斯特·赫克尔(Ernst Haeckel)提出的,他也是达尔文主义的忠实拥趸。
赫克尔希望将胚胎学推广到大众,但他认为有关胚胎发育的现存照片深奥难懂,普通人不熟悉,于是着手制作让人更易理解的视图。
他还意识到,有时,现
存图片无法让研究人员轻松对两个以上的脊椎动物物种做对比。
所以,赫克尔给《自然创造史》(Natural History of Creation)制作了许多图像,这些图像可让人前所未有生动地对脊椎动物胚胎进行比较。
《自然创造史》是第一部面向普通大众的达尔文进化论理论体系,也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进化理论著作之一。
这块平板来自于赫克尔后来编写的一本书,描写了从鱼到人的脊椎动物胚胎在三个发育阶段的进程,用以说明人和动物胚胎的相似之处。
赫克尔解释说,这一规律在早期几个阶段更为全面,在联系更为紧密的组群之间持续更久。
然而,反对者指责赫克尔画功不精,难以支撑其理论,而教堂也批评他伪造事实。
尽管如此,赫克尔制作的图像还是在20世纪被广泛应用到教科书中。
它们的夸大其词在细节上会产生误导,但的确没有影响进化论的真实性。
8。
威尔赫尔姆·希思的“正常平板”(1885年)
威尔赫尔姆·希思的“正常平板”(1885年)
著名解剖学家威尔赫尔姆·希思(Wilhelm His)站到了赫克尔的对立面,对其胚胎绘画的真实性提出质疑。
希思还使人体胚胎学领域发生巨大变革。
他通过创新性胚胎采集方法和新的模型手法,制作了早期人类胚胎发育更详尽、栩栩如生的照片,增强了人们对人类胚胎的认识。
他将采集来的胚胎标本以曾经放弃这些“财富”的妇科专家的名字命名。
希思对胚胎学的重大贡献是“正常平
板”(normal plate),记录了从怀孕第二周结束以后到第二个月底胚胎发育过程。
9。
胚胎模型(1888年)
胚胎模型(1888年)
威尔赫尔姆·希思还发明了切片机(microtome)和先进的模拟技术。
他将卵子薄膜切开,将在里面看到的胚胎画成图并拍照。
接着,将它们放在切片机的“断头台”,第一次将它们完全变成显微镜载片上的切片。
这使得人们对人体内部结构有了前所未有的了解。
据希思介绍,关键一步是模拟,从而在胚胎剖面“展现身体”。
有企业将这些高度放大的模型复制以后,卖给了世界各地的高校。
10。
百科全书人体胚胎彩色平版画(1890年)
百科全书人体胚胎彩色平版画(1890年)
19世纪60年代以前,由于胚胎学和胚胎图片与性这个禁忌有关,使它们基本上局限于医学机构。
但现在,赫克尔和其他解剖学家认为,具有进步意愿的人应该了解胚胎。
博物馆尤其是印刷业的创新使得他们的主张成为可能。
这幅彩色平版画来自于德国重要的中产阶级百科全书《Meyers Grosses
Konversations-Lexikon》,发行量达到20万册,表明人体胚胎学已真正到来。
11。
“哈佛卵”(1941年)
“哈佛卵”(194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