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讲评无用与有用作文辅导0317 19:30::作文讲评阅读下面文字,然后作文。
(60分)在我们的学习中,常常听到有用无用之争,无用的不学,有用的就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听到人们对人、事、物有用与无用之争。
那么,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呢?惠子对庄子说:“你的言论没有用处。
”庄子说:“懂得没有用处方才能够跟他谈论有用。
大地不能不说是既广且大了,人所用的只是脚能踩踏的一小块罢了。
既然如此,那么只留下脚踩踏的一小块其余全都挖掉,一直挖到黄泉,大地对人来说还有用吗?”惠子说:“当然没有用处。
”庄子说:“如此说来,没有用处的用处也就很明白了。
”庄子又说:“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请联系生活经历或自己体验认识,选择适当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一、审题审材料。
材料首先提出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有用无用”之争,暗示涉及范围之广(人、事、物),提醒同学们作文时应联系学习与生活的实际。
然后,一个疑问句,启发同学们思考争论背后的判断标准,亦即现象的实质。
引用庄子的语录,是为了启发同学们思想。
联想与思考:1、从材料提供的范围,我们首先想到现实中关于“人”的争论,即对人的才与非才的判断。
按照道理讲,人各有才,是才必有其用,正如李白所说:“天生我材必有用。
”对于社会来讲,应该以多元化眼光来看待人才,倡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样一种人才观;同时也要营造一个“人尽其才”的环境。
但是实际情况是,人们总是用某一种标准来衡量人是否为才,其人才观是狭隘的。
这种狭隘的人才观在历史上是特别突出的,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也,科举得中是人才,落第则不是人才,为帝王所用的是人才,流落人间者就不是人才。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不愿仕途经济,那就是“无材补天”;写出冠绝中外旷世奇文的蒲松龄,不能拿着《聊斋志异》去评职称。
一部封建史,因为人才观的狭隘单一,埋葬了多少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
当今社会在人才观上已有大大的改进,但依然显得十分的狭隘。
人是如此,物、事亦然。
所幸的是我们渐渐改变我们的观点,对于物,我们说,世上无废物,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对于事,我们说,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没有无用之事,明代万户想坐火药飞天,看起来是个荒唐事,却载入了人类科学史册。
2、材料的思想启示。
材料的功能大致有二:一是提供写作话题,写作范围;二是提供看问题的角度,也即写作思路。
此次作文材料就给我们提供了思想。
庄子和惠施的对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在判断有用时,往往从我们自身出发,比较单一而狭隘,相比之下,环绕有用的却是无边的大地——世界。
无用之用往往是个看不见的存在,只有在缺席的情况下,才让人意识到它的作用。
如果就此进一步思考,有用之用仿佛使用价值,无用之用则是价值。
我们习惯从使用价值角度判断一切,由此往往遮蔽价值,我们的价值观是残缺而不完整的。
我们可以从时空两个角度考察这一问题。
此时有用,彼时或许无用;此地有用,彼处可能无用。
反之亦然。
我们中国人喜欢从实用(功利)角度判断有用还是无用,这就排斥看不见的精神世界。
所谓无用之用,对中国人来说,很大程度上是指精神世界的一切。
人文学科中的哲学、神学(宗教)、历史、文学、艺术这些养心的东西,它们丰富我们的生活,涵养我们的人格。
它们给我们提供人生意义,提供精神支撑,它们使我们情感有所寄托,灵魂有所皈依,精神有了归宿。
我们汉语有一个成语叫做“安身立命”,有用之用可以安身,无用之用可以立命。
我们看到在古代人类的脸部表情是宁静的,步伐是舒缓的,眼睛是澄澈的,因为他们心中或有一个上帝,或者有一个天理。
而现代人为物质主义所裹挟,焦虑、浮躁、忧郁、茫然,他们被哲学家称为“空心人”。
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开始以为金钱可以实现现代化;后来发现金钱买不来现代化,现代化需要科学技术,需要核心技术;现在我们又发现没有强大的文化底蕴,我们依然实现不了现代化。
二、写作角度1、全文可就为什么人们不知无用之用展开。
2、全文可围绕“无用之用”展开,谈无用之用的内涵,谈无用之用。
三、写作材料1、赛珍珠的《中国之美》中提到的农夫对养花和对天空晚霞的淡漠态度。
2、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废墟上老妇人手捧玫瑰花的身影,震撼了战胜国苏联士兵的心。
3、为什么毛泽东说“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4、我们也曾看到这样一帧经典的影像画面:二次大战中,斯大林在破国灭都的危急关头,在雪花飞扬的红场阅兵式上发表演讲:“……再也没有那个民族像我们这样值得自傲,敌人想消灭斯拉夫民族,想消灭我们这个有过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柴科夫斯基的民族……”斯大林就是这样去号召红军,号召人民上前线的。
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
我们决不可能说我们是曹雪芹、李白、杜甫的后代,让我们上前线去杀敌吧?……5、“经济可以使人富裕,但是只有艺术才能带来尊严。
”(余秋雨语)6、莫斯科众多街道与建筑物是用伟大作家艺术家的名字命名的。
例如有普希金广场,所以艺术家与城市一起嵌入生活,并流芳百世!莫斯科也因此成为世界文化名城。
难道不是吗?萨拉托夫市中心广场以杰出的作家、思想家和文学评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的名字命名。
白俄罗斯斯科里纳大街原名列宁大街,白独立后改用白著名作家和诗人弗兰齐斯克?斯科里纳名字命名;哈佛大学是以学者、大学创办者和建校费用主要捐献者约翰•哈佛的名字命名的;全钢结构重达1万吨,高320米,建于1889年的大铁塔是以法国建筑师埃菲尔的名字命名的。
我们众多文学艺术家,他们至今没有得到应有的位臵。
在北京,在上海,在那些繁华地段,我们找不到任何一位大诗人、大作家的塑像,也很难见到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广场、街道或建筑物。
欧美或德国的一座城市中分别会有十几家乃至几十家音乐厅、歌剧院、美术馆;美国有总高93米的自由女神雕像;丹麦有美人鱼雕塑。
7、不管哪个民族,文化在就不会亡国灭种,文化在就希望在。
8、文化在其本质上显示了人类最广阔的境界,提供着生活所依据的传统,指点我们用什么标准来衡量现世,解除“当代”所施加的无意识的束缚;需要从人的“最崇高的潜力”和“不朽的创造力”出发来看待人。
四、优秀作文有用与无用高三(5)班王晓曼在这个快餐式时代,人们总会不自觉地问:“这有什么用呢?”当这句话成为口头禅的时候,一种可怕而怪诞的习惯就养成了:于我有用者,亲之;于我无用者,弃之。
而且这样的舍弃被视为理所当然。
有用,简单说来,就是有使用价值,对人有利、有益。
重视使用价值,能使事物发挥其最大的功用,这是无可厚非的。
但当所有人都对“有用”趋之若鹜的时候,“无用”就被冷落了,它只能退回世界的一隅,蜷缩着。
显然,无用,只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它似乎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毕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无用“难逃被淘汰的厄运。
君不见,多少古老的小巷被推倒,有用的宽敞马路要取代无用的窄窄的胡同。
君不见,多少无用的哲学书被束之高阁,有用的经济类书刊长期热卖。
这个时代追求速度,追求立竿见影,要有用之用。
无用之用,只能眼看着时代的车轮飞速滚过,却无可奈何。
这是一个实用主义盛行的时代。
它急躁、轻浮,它来不及等待无用之用,只好迫不及待地投入“有用”的怀抱,与物质缠绵交织。
但是,有用与无用的标准又是如何划分呢?它在时间、空间上又有怎样的定义呢?于今世无用,那于后世呢?于此地无用,那于彼地呢?我们似乎无从知晓,也许,是因为没有时间深究,因为我们都被无形的手推着快速往前走。
无怪乎,王尔德说:“我不想谋生,只想生活。
”谋生有用,生活无用。
所以现代人都少了仰望星空、闭目感受生活的惬意心情。
舍弃无用,其实就是舍弃生活本身。
当讲求实用、追求经济效益的温州商人把法国一条古老街道的咖啡馆、快餐店都换成“服装一条街”的时候,法国人不满、抗议,要求“还我咖啡馆”。
他们需要“无用”,需要生活,午后休闲的咖啡馆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法国人对无用的浪漫有着一份中国人看来难以理解的认真与执着。
有用之用,是生活必需;无用之用,亦不可或缺。
有用是一抹粉黛,有浓浓的胭脂香;无用是一杯清茶,有淡淡的人生味。
无用之美高三(5)班罗心迪今天,谁也不能说庄子的言论没有用处了。
你看他如大鹏般怒飞、逍遥,光是他的展翅,光是他的天空,你就不能不惊呼:无用之用,无用之美!对无用的探索与执着并非无用,那是追求。
目光短浅的人把眼睛紧紧锁在有用之物上。
可是何谓有用?孜孜不倦地耕作的中国人在遥远的过去便识天文地理,因为它有用,在他们的经验中有用。
一群博学之人在西方“傻傻”研究针尖上能站几个天使。
别人耻笑他们,说这没有一点用处。
但是,他们沿着这条无用之路走下去,发现了逻辑,发现了原本看不见的领域中的奥秘。
而那些把其余土地全部挖掉只剩脚下的一块有用的土地的人,大地和海洋都抛弃了他们。
人们往往看中的“有用”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集中体现在当下的需求,于是他们被关在笼子里,享受能填饱肚子的食粮。
远方呢?看不见的东西呢?你说它们没有用吗?朝着看似无用的方向奔跑,你就逸出了那个笼子,这种追求本身就是一种有用,广义的有用,不在今天有用,在遥远处。
亚里士多德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可分为两部分,以功利为目的的,和以美为目的的。
”前者被大多数人认为有用,后者则被认为是虚的、飘的、矫情的和无用的。
我想说,美即使或许没有使用价值,但它有价值,它有它无用之美。
你可以花上一整天说服一个农民拔掉两排水稻,种上花。
他会摇头:“那是没有用的。
”可是它美啊。
对美的追求是一种超越,一种飞升。
它使人的眼睛湿润不干涸,使人的心疲惫而依然向上。
从遥远的古代,如果人类仅仅着眼于自己的生存之需,创造有用的功利的东西,你难以想象世界现在会是怎样的齐整但无力,严谨但单调。
一个人他建造一个崭新的房子,墙角却留着不忍拔掉的蔷薇花。
留着它有用吗?你在那个人永远滋润的明眸中找到答案。
那是美,是人类摒弃兽性而高贵的地方。
鹏依然飞。
它“无用”地展翅,它追求。
它接近它的天空,发现美。
无用之美,从这一点向无限延伸。
无用之用高三6班唐霖人们往往注重实用,喜欢簇拥在结了果子的树下,却少有人去欣赏那些开花的树。
花开过后结的果子往往更让人心怡,无用也就显得更加有用。
这个时代不缺乏实业家,实用是他们心中的第一准则,大多数人也都憧憬着成为一名成功的实业家。
于是他们会抓紧一切时间往前飞奔。
当有人停在路旁,便会有人不屑与此类无用之举,认为这只会浪费时间,被人甩远。
其实,偶尔停下来,倒倒鞋中的沙砾,前行的步伐会更加有力;偶尔停下来,听听虫吟鸟鸣,人生的种种况味也许就会顿悟……挟在物质的洪流中,偶尔停下来,给日益急迫的心灵一片休憩之地,补给之所,往往能更快到达终点。
无用的停顿比持续的飞奔更有用。
无用流于行迹,无用之用栖于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