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改良与革命能发生的原因及其启示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改良与革命能发生的原因及其启示

中国近代史上改良与革命能发生的原因及其启示一.改良与革命能发生的原因(概括):
①外来原因即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西方实现工业革命以后,资产阶级要求更广阔的国外市场和原料供应地,推动西方列强向世界急剧扩张。

中国成为其扩张的目标之一。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普遍觉醒,开始救亡图存的探索。

②内部矛盾即中国社会原有的农民与地主阶级,资产和地主阶级,无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随着外来资本的入侵逐渐激化。

中国志士仁人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

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大革命,便是中国人开展的救亡图存探索。

二.两次改良和两次革命:
1.洋务运动:开展原因: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洋务派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

内容: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洋务运动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海军,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其具有封建性。

........P49。

但无论如何,其历史价值是值得肯定的:
洋务运动使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倾利”,商为“四民”之末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

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社会风气得到改变。

2.维新运动:
开展人: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
开展的原因: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维新运动发布了一系列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方面的新政令和新措施,但这些政令和措施并未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所要推行的是一种十分温和的,不彻底的改革方案。

维新派试图通过光绪皇帝推行的这种改革方案,遭到了封建势力的强烈反对,光绪皇帝所颁布的新政命令,由于中央和地方守旧官僚们的抵制,大多未能付诸实施。

聚集在慈禧太后周围的守旧势力力图对维新派进行反击和镇压,最终维新变法失败。

但其在中国近代史上仍然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P54
第二:
第三:
维新运动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但这么快失败了,这不但暴露了这个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维新运
动的失败再次暴露出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和顽固。

戊戌六君子流血的教训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

辛亥革命:
爆发的历史条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革命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
辛亥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仍以失败告终。

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以及附从革命的旧官僚,立宪派的共同支持下窃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因为这场革命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P73.
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但是这场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推翻了P67,68
虽然这些改良和革命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供后人借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