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学》学习笔记:补阳药之鹿茸

《中药学》学习笔记:补阳药之鹿茸

《中药学》学习笔记:补阳药之鹿茸
凡有补阳作用,以治疗阳虚证为主的药物,称补阳药。

阳虚多与心、脾、肾三脏有关,而肾为一身元阳,为诸阳之本,对人体各脏腑起着温煦生化的作用,所以阳虚诸证往往与肾阳不足有密切关系。

本节所介绍的药物,大多以温补肾阳为主。

补阳药味多甘、咸或辛,性皆温热,多归肾经,主要用于肾阳虚之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早泄、宫冷不孕、尿频遗尿、白带清稀、苔白脉迟等。

亦可用于脾肾阳衰之腹泻及肺肾两虚的虚喘。

使用补阳药时,除常与补气药、温里药及补肝肾药同用外,还当重视阴阳互根之理,注意配伍滋阴益精血之品,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补阳药性多温燥,阴虚火旺者禁用。

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Temminck或马鹿Ceruus elaphusLinnaeus等雄鹿头上未骨化而带毛的幼角。

前者称“花鹿茸”,后者称“马鹿茸”。

横切薄片,或劈成碎块,研细粉用。

【性味归经】甘、咸,温。

归肾、肝经。

【功效与应用】
1.壮元阳、益精血,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之证。

本品峻补元阳,作用强而全面,兼能益精血,是壮阳生精益血的要药,临床广泛用于阳虚精亏之阳痿早泄、宫冷不孕、腰膝酸软、遗尿尿频、肢冷神疲、头晕耳鸣、须发早白等。

可单用研末服,也可配伍人参、熟地、
枸杞子等同用,以增强疗效。

现代以本品制成鹿茸精,口服肌注均获良效。

2.强筋骨,用于肾虚骨痿、小儿发育不良。

常与熟地,山药、山茱萸等同用,如加味地黄丸。

3.调冲任,用于冲任虚寒之崩漏带下。

本品有补肝肾,调冲任,固崩止带之功,合当归、乌贼骨、蒲黄等,可治崩漏不止;伍狗脊、白蔹等可治白带过多。

4.托毒生肌,用于阳虚阴盛之疮疡久溃不敛或阴疽内陷不起。

本品温补内托,并能生肌。

可与黄芪、当归、肉桂等同用。

【用法用量】研细末,1~ 3g,一日三次分服。

如入丸散,随方配制。

【处方用名】鹿茸血片(呈蜜蜡色,功效较佳,价较贵。

)、鹿茸、鹿茸粉片(白色者称粉片,处方写鹿茸,药店付粉片,功效较血片稍弱,价较低。


鹿茸甘咸性温,能峻补肾阳、益精养血,凡肾阳衰微、精血两亏,症情偏于虚寒的,用之较为相宜。

但本品究属性温助阳的药物,对于阴虚阳亢及内热者均应忌用。

鹿茸温肾益火虽与附、桂相似,但附、桂性热而刚燥,作用较速,如应用不当,即有伤阴劫液的弊害;鹿茸则性温而柔润,作用较缓,即《内经》所说:「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是一味温养的药品。

【方剂举例】参茸片《上海中成药》人参、鹿茸治体虚怕冷,腰膝瘦软。

【文献摘录】《本经》:「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

」《本草纲目》:「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治一切虚损、耳聋、目暗、眩晕、虚痢。


【使用注意】服用本品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宜骤用大量,以免阳升风动,头晕目赤,或伤阴动血。

凡阴虚阳亢、血分有热、胃火盛或肺有痰热以及外感热病均忌服。

【现代研究】鹿茸精为性激素类物质。

能促进蛋白质、核酸合成,促进骨髓造血,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工作效率,改善睡眠和食欲,延缓衰老,抗应激,并兼有雄激素和雌激素样作用。

鹿茸多糖对实验性胃溃疡有保护作用。

补阳药之锁阳和胡芦巴
锁阳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锁阳科植物锁阳的肉质茎。

【性味与归经】甘,温。

入肝、肾经。

【功效】补肾壮阳益精,润燥滑肠。

【临床应用】1.用于肾虚阳痿,腰膝无力,遗精滑泄等症。

本品甘温体润,能益精兴阳、养筋起痿,对肾虚阳痿、腰膝无力等症,常与牛膝、枸杞子、山萸肉、五味子、熟地等配合应用。

2.用于虚火便秘等症。

本品体润滑肠,有润燥通便之功,对虚火便秘之症,可与火麻仁、柏子仁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锁阳(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锁阳丹《沉氏尊生》:锁阳、桑螵蛸、龙骨、茯苓。

治脱精滑泄。

治痿:黄柏半斤(酒炒),龟板四两(酒炙),知母二两(酒炒),熟地黄、陈皮、白芍各二两,琐阳一两半,虎骨一两(炙),干姜半两。

上为末,酒糊丸,或粥丸。

(《丹溪心法》虎潜丸) 【文献摘录】
《本草衍义补遗》:「大补阴气,益精血,虚人大便燥结者,啖之可代苁蓉。

煮粥弥佳。

不燥绪者勿用。


《本草图解》:「补阴益精,润燥养筋,凡大便燥结,腰膝软弱,珍为要药。


葫芦巴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豆科植物葫芦巴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苦,大温。

入肾经。

【功效】温肾阳,逐寒湿。

【临床应用】用于肾脏虚冷,命门火衰,疝气,偏坠,寒湿脚气等症。

本品能补命门之火,壮元阳而治虚冷,对肾脏虚寒、命门火衰,可与附子、硫黄配合,作丸剂服;治小肠疝气、寒湿脚气,与小茴香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葫芦巴、胡芦巴,(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葫芦巴丸《和剂局方》:葫芦巴、小茴香、巴载天、川乌、楝实、吴萸。

治小肠疝气。

《嘉佑本草》:「主元脏虚冷气;得附子、硫黄治肾虚冷,腹胁胀满面色青黑;得怀香子、桃仁,治膀胱气,甚效。


《本草纲目》:「治冷气疝瘕,寒湿脚气。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