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5章 中央处理器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5章 中央处理器
19
第二节 一、指令执行分析 任何一条指令的执行都要经过读取指令、分析 指令和执行指令三个阶段。指令执行过程一般可分 为:1)取指令 2 3 4 5
20
图5.5
流水处理
21
二、 计算机的功能是执行程序。执行程序时,计算 机操作由一系列指令周期组成,每个周期执行一条 机器指令,而每个指令周期又由若干个机器周期组 成,一种通常的办法是分解成取指、取操作数、执 行和中断,只有取指和执行周期总是必有的。 1 2 图
10
二、时序控制方式 计算机的基本任务是执行指令。执行一条指令 的过程是分为若干步来实现的,每一步对应某些微 操作。由于不同指令所对应的微操作及繁简程度大 不相同,因而每条指令和每个微操作所需的执行时 间也不相同,这就需要引入时序信号来对这些微操 作进行定时控制。时序控制方式,就是指微操作与 时序信号之间采取何种关系。按照同步或非同步的 关系,可将时序控制方式分为同步控制和异步控制
13
计算机从取指令到执行完指令所需要的时间称 为指令周期。不同的指令,其功能不同,其指令周 期长短也就可以不同。在系统中,通常不为指令周 期设置时间标志信号,因而也不将其作为时序的一 级。时序信号通常划分为三级,即机器周期、节拍
14
图5.2
时序系统结构框图
15
3) 异步控制方式中没有统一的时钟信号,各部件 按自身固有的速度工作,通过应答方式进行联络, 常见的应答信号有准备好(READY)或等待( WAIT
16
图5.3 多级时序
17
图5.4
异步应答流程
18
在CPU中,控制器的任务是决定在什么时间、 根据什么条件、发什么命令、做什么操作。因此, 产生微命令的基本依据是时间、指令代码、状态、 外部请求等。这些信息或作为逻辑变量,经组合逻 辑电路产生微命令序列;或形成相应的微程序地址, 通过执行微指令直接产生微命令序列。按照微命令 的产生方式,可将控制器分为组合逻辑控制器和微
22
图5.6
取指周期的流程图
23
将指令的执行过程以流程图的形式描述,就得 到指令执行流程图。即将指令执行过程中的每步传 送操作(寄存器之间的信息传送)用流程图的形式 描述出来。以取指周期为例,取指周期的流程图如 图5.6
24
可执行程序的最终形态是指令序列,在每一指 令周期执行一条指令,各条指令往往需要分步执行。 例如,一条运算指令的读取和执行过程常需划分为 取指令、取源操作数、取目的操作数、执行运算操 作、存放运算结果等几个操作阶段;每个阶段又可 再分为若干步操作。也就是说,每条指令的执行过 程可以分解为一组操作序列。
第5章
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是计 算机系统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两个基本部件组成 。运算器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对数据进行加工,主要完成算术 运算和逻辑运算。控制器相当于人的大脑,是整个计算机系 统的指挥中心,它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整个计算机的各 种操作。根据组成方式的不同,控制器分为组合逻辑控制器 和微程序控制器两种,它们各有其优、缺点。大、中型计算 机的控制器一般采用组合逻辑控制器,而微型机一般采用微 程序控制器。第3章已经详细介绍了运算器,本章主要讨论 控制器。内容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的功能和组成、指令的执 行、微程序控制器及CPU
7
(3 通常把寄存器之间传送信息的通路称为“数据 通路”。但这些部件之间需要采用一定的方式来连 接,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在各功能部件之间设置总线
8
所谓总线是一组能为多个部件分时共享的信息 传送线路,它分时接收各部件送来的信息,并发送 信息到有关部件。采用总线传送信息方式,可有效 地减少传送线数量,使数据通路结构简化,便于控 制。但由于多个部件连接在一组公共总线上,可能 会出现多个部件争用总线,因此需设置总线控制逻
11
1 所谓同步控制方式,就是系统有一个统一的时 钟,所有的控制信号均来自这个统一的时钟信号。 统一的时序由CPU 在同步控制方式中,操作时间被划分为许多长 度固定的时间段,一个时间段就是一个节拍,也称 时钟周期。每个时钟周期完成一步操作。
12
2 在CPU中,为实现同步控制,通常需设置一 时序系统,以产生统一的时序信号对各操作进行定 在同步控制方式中,通常将时序信号划分为几
3
(2 产生取出并执行指令的微操作信号,并把各种 操作信号送往相应的部件,从而控制这些部件按指 (3 (4
4
2 中央处理器由运算器、控制器、Cache和总线 (1 运算器是计算机进行数据加工处理的中心。它 由算术逻辑单元(ALU)、通用寄存器组、程序状 态字寄存器(PSW)、数据暂存器、移位器等组 成。它接收从控制器送来的命令并执行相应的算术
25
图5.7
采用内部总线的数据通路和控制信号
26
第三节 微程序控制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剑桥大学的 Wilkes在1951年提出的,经历种种演变,在只读 1 2 3
27
图5.8
微程序控制器原理框图
28
如前所述,控制存储器中每个单元可以存放 一条微指令,每条微指令由微命令字段和微地址字 段两部分组成。微命令字段中包含进行某步操作所 需的微命令信息。如何组织与表示这些微命令涉及 微指令的编码方法;微地址字段表明如何形成后继 微地址,使微程序能连续执行。因此,微指令的编 码方式与微地址的形成方式是微程序设计中需要解
5
(2 第一,从内存中取出一条指令,并指出下一条 第二,对指令进行译码或测试,并产生相应的 操作控制信号,以便启动规定的动作。比如一次内 存读/写操作、一个算术逻辑运算操作,或一个输 入/
6
第三,指挥并控制CPU、内存和输入输出设 控制器由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 IR)、地址寄存器(MAR)、数据缓冲寄存器( MDR)、指令译码器ID、时序发生器和微操作信
1
第一节 1 中央处理器简称CPU,它的主要功能是从主 存储器中取出指令、解释指令和执行指令,即按指 令控制计算机各部件操作,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具
2
(1 取指令操作方面,CPU需按照指令要求取出 下一条指令,并控制指令的执行顺序。程序中的大 部分指令是顺序执行指令,有少部分是转移指令。 程序在执行时,指令的顺序已经确定,不能任意调 换,CPU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机器按正确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