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赏析
浅谈扬州园林与中国传统文化
摘要:扬州素有“淮左名都”的美称,是一座具有浓郁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而扬州园林具有“南秀北雄”的风格特征,更以“雅健”著称。
文章通过介绍扬州古典园林建筑其中具体提到个园来细细品味中国的盐商文化等传统文化。
关键词:扬州园林;个园;传统文化;盐商文化。
扬州城区私家园林的营建,自唐代已成风气。
此后代代相续,虽有兴衰,终不废替。
明清时,商贾官宦竞相奢华,建起数以百计的住宅园林(城市山林)。
由于文人雅士的影响和南北匠师的高超技艺,其园林构筑“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形成秀丽中寓雄奇,幽静中含深远的独特风格,享有“扬州园林甲天下”之盛誉。
图1 明《嘉靖维扬志》扬州府城图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园林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中国文人性格和审美情趣的渗透,折射在园林风恪和景观意境的审美观念中。
因此,无沦从园林内的物质内容到精神功能,从园林的立意布局到园内景区的主题分配,从景物本身的表义内涵到景物之间的符号关系都孕育着丰富的中国园林美学思想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扬州园林很好地凸显了中国传统儒、道、佛三教思想。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儒、道、佛三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各以其不同的文化特征影响着中国文化;同时,三者又相互溶合,共同作用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并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多元互补的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教派的思想在扬州园林中也有所体现。
如个园的的清颂堂,中堂挂
屏是描述《易经》中的卦象的,
核心内容讨论的是谦虚的“谦”,
主人一直把它作为座右铭,为人
处世,小心谨慎,大智若愚,不
露锋芒。
而易经则是代表着中国
人智慧的传统文化精华,是儒、
释、道等诸家文化的集大成者,它是中国古典思想精华凝结的产物,是中华文化的世代结晶。
扬州园林很好地凸显了中国传统的盐商文化。
园林与人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园林是人们生活的环境,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人们千差万别的需求,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园林文化和园林建筑个性。
“扬州繁华以盐盛”,扬州园林之所以能以南秀北雄的特色独秀于中国古典园林,大部分应归功于扬州的盐商文化。
扬州园林注重“厅堂为主”的格局,宏伟气派,精用砖、石、木等建筑材料,室内陈设充溢书卷气,造园艺术精湛,主要因为盐商“亦商亦儒”的特点。
如个园的清美堂,“清美”,
是以清为美,为官清正廉明,做
人清清白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
思想境界。
此厅中还有楹联两副:
一副是:“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
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
意思是,
耕读传家,勤俭持家体现了中国
人传统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态度。
还有一副悬于屏门之上:“竹宜着
雨松宜雪;花可参禅酒可仙”。
意思是,如果说雨雪增添了竹的韵致和松的姿态,那么花和酒则可以让人获得远离红尘的淡然心境。
耕读传家表达了主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竹、松、花、酒又传递了他的文人雅致情怀,脱俗境界。
也最好的诠释了黄至筠即是商人又是文人的双重身份。
扬州园林与“扬州画派”有不解之缘。
园林之所以能独树一帜也是得益于扬州画派的影响。
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作品,在艺术观上最突出的是重视个性表现,从取材立意到构图用笔,都充溢着鲜明的个性,他们尊重传统,但不死守临摹古法,他们借古以开今,提倡风格独创。
扬州八怪的大胆创新之风在扬州园林中也得以体现。
如个园的叠石艺术,采用
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石
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
四景。
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
达出“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
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
冬山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
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
山宜居”的诗情画意。
结语:扬州园林作为兼具南北特色的园林,其名气却不如苏州园林和北京的皇家园林大,但扬州园林每一个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都有其历史和文化背景可待挖掘。
开发各具特色的园林和扬州盐商文化,打出扬州盐商园林文化品牌,是扬州园林发展的特色之路。
扬州园林所体现出来的盐商文化,盐商这个特殊群体的文化心里、价值观念、生活习性和审美趣味,这是根植于民族的、地方的文化土壤中的,无论是楼台建筑和山水花木方面的物质构造,还是琴棋书画、题名楹联等精神情感层面上的文化内涵的营造都符合盐商这个特殊群体的价值观、审美观。
参考文献:[1]陈从周.扬州园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3]陈建勤.清代扬州盐商园林及其风格[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5):16~18.
[4]张绩.名城扬州个性特征之保护[J].长江建设,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