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常考试题
6. 为什么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能早期发现骨转移性病灶 骨转移瘤致骨钙脱失脱失 50%以上时,X 线显像方可发现骨骼的异常,而核素骨显像在 钙脱失 1%时,或病变骨/正常骨的放射性摄取比值有 5%—10%的变化便可显示疾病的改 变。因此放射性骨显像已成为早期诊断骨转移的重要方法,它可以早期、灵敏地探查到 全身骨转移病灶,比 X 线检查提前 3-6 个月,甚至更早的发现骨转移
出现缺血心肌部位灌注缺损,延迟显像(2-4h)灌注缺损恢复,接近正常心肌。这种现 象成为“再分布”。 11. 心肌显像反向再分布:负荷 MPI(心肌灌注显像)无灌注缺损,静息 MPI 反而有灌注缺 损,或负荷 MPI 的出现的灌注缺损在静息 MPI 更为严重。意义不清,常见于 AMI 后的溶 栓治疗或急诊 PCI 后的患者。 12. 大小脑交叉失联络:一侧大脑皮质有局限性放射性分布减少或缺损,同时对侧小脑放射 性分布亦见明显减低,这种现象称为大小脑交叉失联络,多见于慢性脑血管病。 13. "炸面圈"样改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因局部血供减少表现为显像剂摄取减少的“冷区”, 当血管再生和骨骼修复开始后,股骨头周边血供增加,成骨代谢活跃,骨显像时表现为 显像剂明显增加,呈现“炸面圈”样改变,即冷区周边为热区改变。 14. 肿瘤阳性显像:又称为亲肿瘤显像,由于肿瘤细胞代谢旺盛,血供丰富,肿瘤病灶的显 像剂分布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组织,呈现高放射性的“热区”,有助于肿瘤的定位、定性
需要的时间。 5. 半衰期(T1/2):放射性核素的数量和活性减少到原来一半的所需要的时间。 6. 放射性活度:一定范围内某种放射性核素单位时间内发生核衰变的次数,国际单位为
Bq,1Bq = 一次衰变;旧单位是 Ci,1Ci = 3.7*1010 次核衰变。 7. 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而质量数不同的核素。 8. 放射性核素纯度:指特定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占总放射性的百分数 9. 放射化学纯度:指以特定化学形态存在的放射性核素活度占样品总活度的百分数 10. 201Tl 的再分布现象:由于缺血心肌摄取慢、清除慢,201Tl 注射后早期显像(10min 内)
7. 心肌灌注显象的原理及其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
显 像 原 理 :进行 MPI 检查时,静脉注射的显像剂随血流到达心肌各区域并被心肌细胞 摄取,由于显像剂已被放射性核素标记,摄取显像剂的心肌就会放出γ光子,局不心肌 对显像剂色摄取量与该区域的血流量呈正相关,也与心肌细胞功能状况相关;正常心肌 显影,而缺血或坏死心肌不显影(缺损)或影像变淡(稀疏)。 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 1、早期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
代谢-灌注不匹配:血流灌注减低配:血流灌注与葡萄糖摄取一致性减低→心肌坏死 临床意义: 1、18F-FDG 被公认为最准确的非创伤性评价心肌存活的检查方法 2、预测心肌功能改善。心梗存在活力心肌者,预测冠脉血运再通术后心脏功能可改善。 3、辅助临床决策。
2、急性胸痛的评估; 3、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度分级; 4、评价心肌细胞活力; 5、冠状动脉病变疗效判断; 6、PTCA 术后再狭窄的判断 7、心肌炎与心肌病的辅助诊断。
8. 试述 201TI 心肌灌注显像如何鉴别心梗和心肌缺血
201T 进入心肌细胞,与钠泵的活性有关,心肌对 201T 的摄取是心肌细胞有活性和细胞 膜完整的标志,所以 201T 是鉴别存活心肌和坏死心肌的常用方法。201T MPI 从早期显像出 现灌注缺损到延迟显像灌注缺损恢复是诊断可逆性心肌缺血的特征性表现,而坏死心肌早期 和延迟现象的灌注缺损固定而无变化。
3. 正常典型肾图分段及意义
示踪剂出现段:(a 段)示踪剂到肾和肾周围组织血管,60%肾外血管床,10%初期肾血 管床,30%肾小管上皮细胞摄取
聚集段:(b 段)肾内聚集数量和速度,与肾功能密切相关 排泄段:(c 段)经肾盂、输尿管入膀胱,C 段与尿路通畅和尿量有关; 在尿路通畅时 反映肾功能
4. 试述异常肾图的几种常见类型及临床价值
临 床 应 用 :寻找原发灶,肿瘤定位定性诊断;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肿瘤的临床分 期;评价疗效;监测复发及转移;肿瘤残余和治疗后纤维组织形成或坏死的鉴别;
12. 卡托普利介入试验的原理?单侧肾动脉狭窄的基础肾动态显像与卡托普利 介入显像的表现
答:卡 托 普 利 实 验 原 理 :单侧肾动脉狭窄,患肾血流灌注下降,肾素分泌增多,促进 血管紧张素原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Ⅰ,在 ACE 作用下生成血管紧张素Ⅱ(AT Ⅱ),出球 小动脉收缩,GFR 正常,常规肾动态显像可表现正常;卡托普利可通过抑制 ACEI 使 AT Ⅱ生成减少,阻断正常的代偿机制,解除了出球小动脉的收缩,使肾小球毛细血管滤 过压降低和 GFR 下降,而正常肾血管对卡托普利则无反应。应用卡托普利后,患侧肾 动态影像和肾图曲线出现异常或原有的异常加剧,从而提高了对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诊 断。 显像表现:
诊断和疗效监测。 15. 骨显像闪耀现象: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治疗中,因局部血供增加、成骨修复活跃和炎性
反应,出现病灶部位显像剂浓聚较治疗前更明显的现象,而患者的临床表现明显好转, 再经过一段时间后浓聚影会消退,这种现象成为“闪耀现象”,是骨愈合和修复的表现。 16. 超级骨显像:为显像剂浓聚的特殊表现,显像剂在中轴骨和附肢近端骨呈均匀、对称异 常浓聚,或广泛多发异常浓聚,组织本底很低,骨骼影像异常清晰,肾和膀胱影像常缺 失。常见以成骨为主的恶性肿瘤广泛骨转移,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 17. 肝血池显像过度填充:肝内占位性病变肝血池显像时,病灶区的放射性分布明显高于邻 近或周围正常肝组织,常见于肝血管瘤。 18. 甲状腺“冷结节”:甲状腺静态显像时甲状腺结节的放射性低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 称为“冷结节”,常见于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囊肿、出血、钙化及局灶性亚 急性甲状腺炎。 19. 甲状腺热结节:甲状腺静态显像时甲状腺结节的放射性高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称为 “热结节”,常见于自主功能性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 20. 利尿肾图:肾盂、输尿管结构异常或尿路感染等非梗阻性因素引起上尿路扩张,肾图显 示 C 段不下降,应用利尿剂后尿量增加,排出淤积于扩张尿路中的显像剂,C 段下降加 速。机械性梗阻时,无这些改变,常用于鉴别机械性或功能性尿路梗阻 21. 肝胆动态显像:静脉注射肝胆显像剂后,它们被肝多角细胞选择性地摄取,继而分泌到 毛细胆管,经胆道系统排至肠道,应用 SPECT 或γ照相机进行动态显像,可以观察到被 肝摄取、分泌、排至胆道和肠道的全过程,获得系列肝胆动态显像,了解肝胆系统的的 形态及功能改变,称之为肝胆动态显像。 22. v/q 不匹配:指肺灌注影像出现显像剂分布缺损,而通气影像正常,或灌注影像的显像 剂分布缺损范围大于通气影像的缺损范围,常见于肺血栓栓塞症,栓子堵塞了肺动脉而 相应部位的气道是通畅的。
答:肾 图 本 身 异 常 1)、持续上升型: 急性上尿路梗阻 2)、高水平延长线型:上尿路梗阻并肾功能轻度损害、肾盂积水 3)、抛物线型:各种原因致肾功能中度损害、脱水、肾缺血
4)、低水平延长线型:各种原因致肾功能严重损害 急性肾前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上尿路严重 梗阻 5)、低水平递降型:无功能、肾切除、先天性肾缺损 6)、阶梯状下降型:机械性尿路梗阻、疼痛、紧张、尿路感染 输尿管痉挛 7)、单侧小肾图:单侧肾动脉狭窄
2. 试述甲状腺显像的原理和临床应用评价
原理:利用甲状腺组织能摄取碘、99mTc-过锝酸盐,通过显像观察甲状腺内显像剂分布, 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大小以及功能状况。 临床应用评价:1)、甲状腺显像最大价值在于能够反映甲状腺整体或病变局部的功能, 也能了解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状态,从而有助于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2)对于异位 甲状腺组织的判断、甲状腺结节功能的显示、甲状腺癌功能性转移灶的发现及 I 131 治疗 后随诊等具有独特的价值;甲状腺显像由于分辨率的限制,主要局限在于较难发现直径 少于 0.5-1.0cm 的结节;4)鉴别良恶性,一方面应结合物理检查及超声影像特点,还 可进行甲状腺血流显像或亲肿瘤显像检查。
5.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原理及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
原 理 :利用亲骨性放射性核素或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静脉注入体内,当显像剂在骨骼 内充分摄取,骨外显像剂明显清除后,在体外用 SPECT 探测放射性核素所发射的γ射线,通 过静态全身、局部、断层、融合等显像方式从而使骨骼显像。 影响显像剂在骨骼中聚积的 因素:局部血流量 骨代谢 交感神经兴奋性。 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 骨转移瘤致骨钙脱失脱失 50%以上时,X 线显像方可发现骨骼的异常,而核素骨显像在钙脱 失 1%时,或病变骨/正常骨的放射性摄取比值有 5%—10%的变化便可显示疾病的改变。因此 放射性骨显像已成为早期诊断骨转移的重要方法,它可以早期、灵敏地探查到全身骨转移病 灶,比 X 线检查提前 3-6 个月,甚至更早的发现骨转移。
9. 心肌灌注显像的异常影像表现
异常影像: 可逆性缺损:负荷显像显示放射性缺损或稀疏于静息显像基本恢复,为负荷诱发的心肌缺血。 固定性或不可逆性缺损:静息和负荷显像相比较,灌注缺损在部位、面积和程度上无变化, 见于心肌梗死。 混合型缺损:负荷显像出现的灌注缺损与静息影像呈部分填充,多见于非透壁的 MI,严重 冠脉狭窄。 花斑型异常:心肌弥漫性缺损,见于心肌病、心肌炎等。 反向再分布:负荷显像正常而静息影像显示放射性缺损区,或负荷显像的灌注缺损在静息显 像时更严重,其意义不明,易见于 AMI 溶栓治疗或急诊 PCI。
二、问答题 (重点:甲状腺、骨、肾,心、脑、肝、肿瘤)
1. I 131 治疗甲亢原理、适应症及用量估算方法
原理 甲状腺组织高度特异性摄取 131I,后者浓聚在甲状腺内,使病变组织受到β射 线的集中照射,通过电离辐射作用使甲状腺组织细胞受到破坏,从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适应症
(1)Grave’s 甲亢患者 (2)抗甲状腺药物过敏/疗效差/复发 (3)Grave’s 甲亢伴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 (4)Grave’s 甲亢伴房颤 (5)Grave’s 甲亢并桥本病,摄碘率高者 估 算 方 法 :131I 治疗量=计划量(Bq 或μCi/g)×甲状腺质量(g)/甲状腺最高(或 24h) 131I 摄取率(%)(MBq 或μCi) 每克甲状腺组织一般给予 70-120u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