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的海上交通

古代的海上交通

• 輕鐵系統為新界西北迅速增長的新市鎮的一百萬居民提供快 捷可靠及物有所值的服務。在最多乘客使用的路段,於每日 繁忙時間內每1.3分鐘便有一部輕鐵列車到站。
以期在舒適和可靠程度方面,都能達致最高水平。
西鐵路線圖
馬鐵
• 共設有九個車站,包括大圍、車公廟、沙田圍、 第一城、石門、大水坑、恆安、馬鞍山及烏溪沙。
• 馬鐵大部分以高架橋的方式興建,以減低對路面 交通的影響。
• 大圍站是東鐵與馬鐵的交滙站,馬鐵乘客只需於 大圍站橫過對面月台,便可轉乘東鐵列車前往尖 沙咀。為配合馬鐵新增客流,大圍站面積增至原 來的三倍,擴建的車站大堂已於二零零三年十二 月啟用。
• 馬鐵通車後,乘客由烏溪沙前往大圍及尖東,分 別只需約16分鐘及30分鐘的車程,快捷方便。馬 鐵於啓用初期,每班列車會由四卡車組成,繁忙 時間的列車班次約3–5分鐘一班,非繁忙時間的 班次為5–8分鐘一班。
馬鐵路線圖
輕鐵
• 輕鐵系統於一九八八年建造完成,在新界西北區內提供客運 服務。由於該區人口持續增長,系統曾於過去多年分階段拓 展。
今昔拼盤
今昔交通工具
目錄
• 古代陸上交通工具----------P. 3 – P.16 • 現代陸上交通工具----------P.17 – P.48 • 古代海上交通工具----------P.49 – P.62 • 現代海上交通工具----------P.63 – P.73 • 總結----------------------------P.74 • 組員名單----------------------P.75 • 組員感想----------------------P.76 – P.81 • 參考資料及網址-------------P.82 – P.84
結論
人力車是一種古舊的交通工 具,它跟轎一樣,都是需要車 夫來駕駛,但它的速度比轎更 快,所以留傳後世的時間較長。
纜車
• 山頂纜車由一八八八年通車 •車箱共有五十個位 •全線長1.4 公里 •是香港第一條鐵路
纜車歷史
• 於一九二六年,控制纜車的機組改用電 力去推動
• 於一九八五年一月一日,寶雲道和麥當 勞道的中途站合併成麥當勞道站
高度 396米 363米 180米 95米 56米 28米
總結
纜車能夠經營至今,是因為它 是在香港中唯一一種能夠到達陡峭 山嶺的交通工具,而且也是最快到 達山頂的交通工具,所以它能夠在 香港屹立整世紀。
電車
•電車由1904 年起投入服務
•行車線長16 公里
•電車公司約有160 輛電車
•有兩部通頂電車供遊客及 私人租用
古代的 陸上交通

• 說起轎,我國古代有許多種類的轎 • 例如:一般有大轎、文轎、武轎、篷仔

文轎
文轎屬於比較舊式之神轎,有轎頂,較重,抬轎 之步伐只求穩定,而不求變化; 武轎則無轎頂, 較輕,造型大多像太師椅一樣,適合表演,其抬 轎步伐注重協調,且係按照固定之步伐行進,如 七星步、八卦步等步伐來走動,其變化花樣較多, 亦較具看頭,因此才能稱為『武轎陣頭』。
• 在一九八九年,纜車系統變成電腦化
沿途車站 山頂纜車總站 白加道站 梅道站 麥當勞道站 堅尼地道站 紅棉道纜車總站
纜車車站的資料 Tram Station Peak Terminal Barker Road May Road MacDonnell Road Kennedy Road Cotton Tree Drive Terminal
九廣鐵路(東鐵)
•於一九一零年啟用 • 有12卡車箱 • 有14個站
火車歷史
•早期的火車以蒸氣的方式行駛 •在一九六二年,柴油火車已全面取代蒸氣
火車 •在一九七三年,九廣鐵路展開現代化計劃 •首階段的火車電氣化工程在一九八二年
五月六日完成 •於一九八三年七月十五日,沙田至羅湖
的路段開始投入服務Biblioteka 東鐵路線圖武轎圖片
篷仔轎
• 篷仔轎又稱篷篷轎,由武轎演變而來, 用以改善傳統武轎遇上風雨時的困擾, 又因轎頂以簡單的篷架覆頂,所以稱 之為篷仔轎。
篷仔轎圖片
結論
轎是一種舊式的交通工具,由於它 需要幾個橋夫才能夠行駛,使到它並 不流傳到現在,而且它接載的人數並 不多,速度較慢,使到它很快就在現 今社會消失。






上環街 市
-
35 分 40 分 50 分 58 分




跑馬地
40 分 鐘
5 分鐘
-
35 分 42 分


銅鑼灣
35 分 鐘
-
5 分鐘
15 分 鐘
25 分 鐘
北角
50 分 15 分 35 分



-
15 分 鐘
總結
電車在香港經營至今,全賴它 行駛的速度非常「慢」,以至遊客 能夠乘坐它來慢慢地觀賞香港的風 景。
西鐵
• 西鐵是一條雙軌客運鐵路,全長30.5公里,設有 九個車站,由西九龍的深水埗起,經葵青、荃灣, 連接新界西北的元朗及屯門。西鐵方便快捷、舒 適可靠、既現代化又環保,為來往新界西北與九 龍市區的乘客提供一個更優質的交通運輸選擇。 全程由南昌至屯門只需30分鐘。
• 西鐵列車 • 西鐵列車車隊共有154個車廂,設計力求完善,
電車歷史
• 於一九零四年七月三十日通車
•在一九一二年,單層電車改為雙層電車
•電車在一九七二年起取消了分等級制度
•一九七六年起開始實施一人控制模式
•一九八七年起,電車上層坐位改用膠製 坐位
電車車站的資料
出發 / 到 上環街


銅鑼 灣
跑馬地
北角
筲箕 灣
堅尼地 23 分 55 分 60 分 70 分 80 分
人力車
人力車亦稱黃包車 公眾使用的黃包車多數是「紅色」 黃包車是一種用人力拖拉的雙輪客運工具 私人使用的黃包車有一個名字叫「長班車」
人力車圖片
最早的人力車
• 中國的黃包車最早於上海出現。1870年代, 法國商人見租界交通日益繁盛,於是向有 關當局申請,從日本引進人力車。
• 對於人力車的由來,還有另一種說法。中 國最早的人力車出現於清光緒年間,是慈 禧太后出宮乘坐過的鐵皮車(這輛車現收 藏於頤和園 )。
文轎圖片
武轎
• 武轎是武將出巡遶境時的交通工具,舉凡王爺、 太子、將軍…等,均是乘座此轎,又部分廟宇常 會在武轎的前後裝上各式各樣的霓虹燈以及紙糊 的龍頭鳳尾來裝點出巡遶境用的武轎,為傳統神 明的交通工具增添了許許多多不失傳統的創意, 但為一較為困擾的是,傳統武轎如果遇上風雨, 則會是一個出乎意料的麻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