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丽的小兴安岭(18)

美丽的小兴安岭(18)

《美丽的小兴安岭》听课反思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热爱之情。

马老师在教学过
程中不仅让学生充分欣赏小兴安岭的美,还注重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一、情境导入,诱发美。

课前,马老师先以一组反映小兴安岭的图片(包括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让学生们
欣赏,当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出现在学生们的眼前时,他们不禁发出了一阵阵赞叹声,有的
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与旁边的同学窃窃私语起来。

于是,马老师马上让学生来说说你看到
了什么”这时,学生的兴趣已被激起,纷纷举手,有的说我看到了好多好多的绿树”有的说这里的景色真美啊”,还有的说一大片一大片的树,就像绿色的海洋一样” ••…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但使学生们有了美的体验,还可以让他们更快地进入课文,与文章融为一体,为下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打好了基础。

二、自读课文,初识美。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要想让学生说出心中的感受,必先让他们进行充分地朗读。

马老师没有急于把自己准备好的大餐”给学生端”上,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课文内
容,在朗读中收获,通过自读和指名分段朗读,不仅理顺了文章的脉络和写作方法(按时间顺利来写),而且让学生对小兴安岭有了初步的印象一一美,有的学生已经情不自禁地美美
地读了起来。

同时,马老师还注重了字词的教学。

在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时,她出示了三组
词语,第一组:又松又软、又香又脆、又肥又厚;第二组:密密层层、严严实实、葱葱茏茏;第三组:挡住视线、遮住天空、抽出枝条,在学生认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发现词语中的秘密。

这下,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聪明的他们一下子就发现了又()又()、AABB式、动词
+名词”这样的构词特点。

这样的设计对帮助学生进行词语的积累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也使词语教学不仅仅流于形式。

三、学习课文,感受美、欣赏美。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

”我们的语文课堂应重视提高
学生审美情趣。

《美丽的小兴安岭》词藻华丽、意境优美,字里行间透露着小兴安岭的无穷魅力。

1、树的海洋: 课文第一段向我们描绘了小兴安岭数不清的树木,马老师先请一名学生来读读这一段,问:
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从“……知道了树很多。

(这里马老师很自然地又补充了一些树名,让学生无形中知
道不仅仅有红松、白桦和栋树,还有许多其它种类的树。


生2 :我从数不清”读懂了这些树是非常多的。

生3:我从几百里连成一片”知道了小兴安岭很大很大。

马老师顺着追问:也说明了一一”)生马上接着说:树很多很多。


生4:我还从绿色的海洋”知道小兴安岭的树就像海洋一样,也知道了树很多。

从学生们的回答中,我们不难看出,对小兴安岭的树多学生都感悟到了。

于是,马老师便请学生用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树多的感觉。

学生在朗读中自然而然地把数不清、几百里连
成一片、绿色的海洋”读成了重音,让我们听着不仅感受到了树多,而且还是那样的美,就像绿色的海洋。

2、春天的小兴安岭:
美丽的小鹿、抽出枝条的树木和淙淙的小溪构成了春天的小兴安岭。

在教学春天的小兴安岭”时,马老师从那只可爱又美丽的小鹿入手,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小鹿们,你们在做什
么呀?”马老师的话语使小鹿们”的情绪高涨,这里的师生互动很精彩,特别是老师的评价既简洁又贴切。

生:我在散步。

(动作演示)师:你真悠闲。

生:我在喝水。

(动作演示)师:有什么感觉呢?(生:很爽)
请生带着此种感觉读句子。

生:我在侧着脑袋欣赏自己在水里的影子。

师:请你高兴地读读句子吧。

师:可爱的小鹿们,让我们高兴地来读一读句子。

(生齐读)
散步时,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流淌的小溪。

师:你真会欣赏。

生:积雪融化。

师:你真仔细。

生:树木抽出新的枝条。

师:是呀,一一(出示学习树木的句子。


学生的善于发现使课堂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而老师的评价又为课堂润色不少,从视觉上的美(美丽的小鹿、小溪里的水);听觉上的美(雪水融化的声音,溪水的淙淙声),动静结合,既有动态美,又有静态美,再配合着淙淙的溪水声,学生内心的情感被激发,被感染,生与生,生与师,生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振,课堂充满了美的旋律。

学生在读中融真情,放飞情感,情中诵读,读中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这里,老师还让学生比较了抽出——长出”勺不同,感受到抽出”的快,并以朗读读出这
样的感悟,理解语言文字运用中的准确性。

3、夏天的小兴安岭:
葱葱茏茏的树木、乳白色的浓雾、利剑似的阳光和遍地的野花组成了夏天美丽的小兴安岭。

马老师就从树木、晨雾、阳光和野花”四个方面带领学生欣赏了小兴安岭夏天的美。

这里,老师主要采取了读读、悟悟、看看、说说的教学策略,从句子的朗读中说说读懂了什
么,再理解语言文字的美和用词的准确性,如葱葱茏茏、严严实实、封、浸、像利剑一样
的金光、各种各样”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意思,接着出示相关的图片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解,从视觉上留下深刻的印象,最后再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融合进去,把这份美用读表现出来。

比如在教学晨雾”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一句时,老师先请一学生读句,然后问你读懂了什么?”
生1 :雾很浓。

生2 :我从浸”感受到雾很浓,像牛奶,人进去好像在洗牛奶澡。

(师:所以,那些树木就好像在生:洗牛奶澡。

)生3 :我知道雾是乳白色的。

(师:你连颜色也看到了。


生4:我好像看到雾从山谷里升起来的。

(师:是的,它慢慢悠悠的。


在这里老师出示给学生的图片也相当经典,因此学生的感悟是到位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有像利剑一样的阳光”,学生的发言也很精彩。

这一切都让学生再次感受到了小兴安岭的美,美的语言,美的图片,美的朗读。

四、总结谈话,延伸美。

老师以自己美的语言领着学生进行了一次美的旅程,如:春天来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在向
我们招手呢!”春天过去了,夏天来到了,美丽的小兴安岭又是怎么样的呢?快去读读吧。

”小“ 兴安岭的春天生机勃勃,夏天葱葱茏茏,那秋天和冬天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去领略
她的美丽。

”这样的小结让学生知道小兴安岭的美在不同的季节是各不相同的,而这美还没有到此结束,同时也激起了他们的兴趣,起到了很好的延伸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