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描写音乐的古代文化常识与古诗词

描写音乐的古代文化常识与古诗词

有关音乐的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和古诗词教学目标:依据高考要求搜集整理有关音乐的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和古诗词给学生讲解,促使他们识记。

教学过程:在阅读古代书籍的时候经常会使用到和音乐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

以及描写音乐的古诗词及相应的一些鉴赏。

为大家提供这些知识目的是让那些有意愿扩展更多的同学有更大的收获。

有更扎实的基础,有更广阔的视野,这些东西,都不是仅仅靠课堂上的老师的讲解,或者课下做一些考试的练习能够完成的。

必须要日积月累,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乐记》第一段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

其声哗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历;其散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

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

——《礼记乐记》参考译文:一切音乐的产生,都源于人的内心。

人们内心的活动,是受到外物影响的结果。

人心受到外物的影响而激动起来,因而通过声音表现出来。

各种声音相互应和,由此产生变化,由变化产生条理次序,叫做音。

讲音组合起来进行演奏和歌唱,配上道具干戚、羽旄的舞蹈,叫做乐。

乐是由声音生成的,它产生的本源在于人心受到外物的感动。

所以心中产生悲哀的感情,则发出的声音就急促而低沉;心中产生快乐的感情,则发出的声音就舒展而和缓;心中产生喜悦的情感,则发出的声音就振奋而奔放;心中产生愤怒的情感,则发出的声音就粗旷而激越;心中的产生崇敬的情感,则发出的声音庄重而正直;心中产生爱恋的情体,则产生的声音和顺而温柔。

这六种情感并非出自人的天性,而是受到外物的激发而产生的。

简要分析:《乐记》最早的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汉族音乐理论著作,它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

《乐记》认为,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现情的,情来自人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

"(《乐本》)这打破了以往认为乐是上天赐予或神圣创造的说法,《乐记》认为,外界事物的变化使人的感情产生各种变化,音乐则是这种感情变化的表露。

这种感于外物而发的声音,并不就是"乐"。

"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

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乐本》)这就是说,发出来的声音,要能按照宫、商、角、徵、羽排列变化,形成高低抑扬、有节奏的音调,才能称之为乐。

按照一定的音调歌唱、演奏,并举着干(盾牌)、戚(长柄斧)、羽(鸟羽毛)、旄(牛尾)跳舞,这就是乐。

"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

(《乐化》)乐的最大特点是"和"。

《尚书·尧典》早已有"律和声"、"八音克谐"、"神人以和"的思想。

郑国的史伯(公元前806一前711年)提出过"和六律以聪耳"的思想,认为诸多声音相异相和才能构成动听的乐曲。

(见《国语·郑语》)。

孔子提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强调情感和理智的平衡和谐。

五声音阶:古代汉族音律。

五声音阶的意思就是按五度的相生顺序,从宫音开始到羽音,依次为:宫--商--角--徵--羽;如按音高顺序排列,即为:1 2 3 5 6 宫商角(jué)徵(zhǐ)羽。

中国传统乐学理论对“音阶”这个现代概念,常分别从“音”、“律”、“声”等不同角度揭示其内涵。

五声音阶,古代文献通常称为“五声”、“五音”等。

八音分类法周代,我国已有根据乐器的不同制作材料进行分类的方法,分成金、石、丝、竹、匏[páo]、土、革、木八类,叫做“八音”。

八音分类法是我国最早的乐器分类方法。

在周末至清初的三千多年中,我国一直沿用“八音”分类法。

金类主要是钟,钟盛行于青铜时代。

钟在古代不仅是乐器,还是地位和权力象征的礼器。

王公贵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种仪典、宴飨[xiǎng]与日常燕乐中,广泛使用着钟乐。

敲击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可发两个频率音,这两个音,一般为大小三度音程。

另外还有錞[chún]于、勾鑃[diào],基本上都是钟的变形。

石类各种磬,质料主要是石灰石,其次是青石和玉石。

均上作倨句形,下作微弧形。

大小厚薄各异。

磬架用铜铸成,呈单面双层结构,横梁为圆管状。

立柱和底座作怪兽状,龙头、鹤颈、鸟身、鳖足。

造型奇特,制作精美而牢固。

磬分上下两层悬挂,每层又分为两组,一组为六件,以四、五度关系排列;一组为十件,相邻两磬为二、三、四度关系。

它们是按不同的律(调)组合的。

丝类各种弦乐器,因为古时候的弦都是用丝作的。

有琴、瑟、筑、琵琶、胡琴、箜篌等。

竹类竹制吹奏乐器,笛、箫、箎、排箫、管子等。

匏类匏[páo]是葫芦类的植物果实,用匏作的乐器主要是笙、竽。

土类就是陶制乐器,埙、缶、陶笛、陶鼓等。

革类主要是各种鼓,以悬鼓和建鼓为主。

木类已经很少见了,有各种木鼓、敔[yǔ]、柷[zhù]。

敔是古代打击乐器。

形制呈伏虎状,虎背上有锯齿形薄木板,用一端劈成数根茎的竹筒,逆刮其锯齿发音,作乐曲的终结。

用于历代宫廷雅乐。

柷是古代打击乐器。

形如方形木箱,上宽下窄,用椎(木棒)撞其内壁发声,表示乐曲即将起始。

用于历代宫廷雅乐。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三字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描写音乐的古诗词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李白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赠花卿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江上琴兴常建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听邻家吹笙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听弹琴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省试湘灵鼓瑟钱起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郑女弹筝歌顾况郑女八岁能弹筝,春风吹落天上声。

一声雍门泪承睫,两声赤鲤露鬐鬣,三声白猿臂拓颊。

郑女出参丈人时,落花惹断游空丝。

高楼不掩许声出,羞杀百舌黄莺儿。

听颖师弹琴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任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好听琴白居易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即空。

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

清畅堪销疾,恬和好养蒙。

尤宜听三乐,安慰白头翁。

琵琶行白居易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令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

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疑绝,疑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小处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古代诗歌中关于音乐的描写唐诗、宋词、元曲本来就是配乐歌唱的,犹言于今天的歌词。

其中有一部分是关于古代音乐的描写,由于手法独特,与现在迥异,为我们的阅读带来了障碍,而高考似乎对此情有独钟,考生们不能不稍加留意。

第一,直接描写乐声,借助各种修辞。

例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雨。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

(白居易《琵琶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