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真宗深念稼穑,闻占城稻耐旱,各遣使以珍货求其种。
——文莹《湘山野录》材料二:“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
“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材料三: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材料四: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1)材料一体现了北宋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农业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2)材料二反映了宋代商业较唐朝有哪两个方面的发展变化?(3)结合所学,材料三反映了宋时外贸主要通路是什么?为此,宋朝朝廷设置哪一机构负责管理?(4)结合所学,材料四“仰给东南”体现了经济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说一说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答案】(1)统治者的重视引进新的品种/从越南引进占城稻(2)地点不受限制(打破坊市界限),时间不受限制(3)海上丝绸之路市舶司(4)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政府重视。
【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信息“真宗深念稼穑,闻占城稻耐旱,各遣使以珍货求其种”分析概括可知,材料一体现了北宋时期农业发展的原因是统治者的重视,农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2)依据材料二信息“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
“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分析概括可知,材料二反映了宋代商业较唐朝有两个方面的发展变化是地点不受限制(打破坊市界限),时间不受限制。
(3)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三反映了宋时外贸主要通路是海上丝绸之路,为此,宋朝朝廷设置市舶司负责管理。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依据所学可知,材料四“仰给东南”体现了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是指南宋时期,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所以当时我国经济领域出现的重大变化是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或我国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这种变化最终发生于南宋。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政府重视。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
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摘自《中国历史》材料二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材料一、材料二中选拔官吏的标准分别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
【答案】(1)材料一:出身门第的高低;材料二:才能.(2)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也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解析】【分析】【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
分析材料一的“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
”可以看出选拔官吏的标准是门第。
分析材料二的“机会均等”可知选拔官吏的标准是才能。
(2)本题考查科举制的有关知识。
分析材料二的“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
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可以概括出科举制度的作用是:有利于打破门第限制,给平民提供了机会;有利于创造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有利于扩大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有利于增强国家机构的活力;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3.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1)唐太宗是如何“以史为镜”“以人为镜”的?(2)唐太宗“以人为镜”对你有什么启发?【答案】(1)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他还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唐太宗“以人为镜”,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
(5分)(2)如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不断进步。
(言之有理即可)(5分)【解析】【分析】【详解】(1)本题考查贞观之治的相关知识,属识记层面要求,难度不大。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他还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唐太宗“以人为镜”,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
(2)本题考查启示类问题,属运用层面要求,根据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有针对性回答即可。
本题主题为善于用人,善于采纳意见,围绕这一主题作答即可,如: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不断进步。
4.宋代经济蓬勃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新高峰。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广。
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改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二:兴盛的宋代手工业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朝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别举出来代制瓷业和造船业的主要成就(3)材料三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宋代商业的哪些重要表现?【答案】(1)优良品种、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农民辛勤劳动、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2)浙江哥窑生产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
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造船技术领先于世界使用可以起伏的桅杆,发明了密封舱技术,装配了指南针。
(3)宋代经济繁荣、海外贸易发达、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解析】【详解】(1)由材料“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广。
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可知,宋朝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的原因有:占城稻是优良品种、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农民辛勤劳动、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2)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浙江哥窑生产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等。
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造船技术领先于世界,使用可以起伏的桅杆,发明了密封舱技术,装配了指南针。
(3)分析图片可知,三幅图片分别体现了宋代经济繁荣、海外贸易发达、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宋朝经济发展状况。
5.读谚习史谚语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请阅读下面三则谚语,并回答问题。
谚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范成大《吴郡志》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陆游集·渭南文集》谚曰:“湖广熟,天下足。
”——(明)李釜源《地图综要》(1)结合所学,归纳“苏湖熟,天下足”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
(2)“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在南宋文人笔下反复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3)从“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案】(1)南方战乱较少,政治相对安定;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劳动力;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引进、推广优良品种。
(2)宋代,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粮仓。
(3)南方经济持续发展。
【解析】【详解】(1)根据“苏湖熟,天下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宋朝时,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等谚语,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南方战乱较少,政治相对安定;中原人为逃避战乱大量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南方的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引进、推广优良品种。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湖熟,天下足” 在南宋文人笔下反复出现,说明到宋朝时,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粮仓,苏州、湖州都在太湖流域。
(3)从“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说明南方经济持续发展,超过了北方。
6.观察如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大运河中心点C的地名。
(2)和图中的长江、黄河、淮河等河流相比,大运河在走向上有何特点?【答案】(1)洛阳。
(2)南北走向。
【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从北往南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2)由图可以看出,和图中的长江、黄河、淮河等河流相比,大运河在走向上的特点是南北走向。
7.图③所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③所示的是中国古代哪一著名水利工程?开凿于哪一时期?(2)该水利工程以为中心,北抵,南至。
(填写当时的地名)(3)请在图③中框内填写出该水利工程各段的名称。
(每个框内填写个字)(4)这一著名水利工程的开通有何重要意义?【答案】(1)古代大运河;隋朝。
(2)洛阳;涿郡;余杭。
(3)从北向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大运河是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政治经济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解析】【详解】(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图③所示的是中国古代大运河;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南北经济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命人开凿大运河。
(2)依据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北抵涿郡,南到余杭,以洛阳为中心,从北向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3)依据所学可知,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依据所学可知,大运河是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政治经济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