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23《地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723《地理学基础》考试大纲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地理学基础》考试大纲2014.10
一、考试性质
地理学基础考试主要是为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二、考查目标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对地理学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评价的标准是本学院的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一定的地理学基础,并有利于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人文地理学 50分
气象学与气候学 50分
地貌学 50分
四、考查内容
(一)、人文地理学
概念解释 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分析论述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第一章绪论
【考查目标】
1.掌握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特性和研究任务。

2.了解西方和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考查目标】
1.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2.了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

3.运用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阐释我国实际问题。

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考查目标】
1.了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2.理解和掌握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3.运用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
【考查目标】
1.了解人口、人种和民族的起源。

2.理解民俗与流行文化。

3.掌握人口与迁移,掌握民族的分布、种族的划分。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考查目标】
1.了解农业的起源及其有关理论。

2.理解世界农业生产布局。

3.掌握现代农业的特征与类型。

第六章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
【考查目标】
1.了解工业的出现和发展。

2.理解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新变化。

3.掌握产业类型及其分布。

第七章聚落与城市化
【考查目标】
1.了解聚落起源与发展及影响因素。

2.理解城市体系与城市景观。

3.掌握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城市地域结构。

第八章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考查目标】
1.了解语言的起源与发展。

2.理解语言景现。

3.掌握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掌握世界语言的传播与影响。

第九章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考查目标】
1.理解宗教仪礼、习俗与地理环境。

2.了解宗教的产生、宗教景观。

3.掌握宗教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熟练掌握世界三大宗教的教义、起源、特征及其分布。

第十章旅游地理
【考查目标】
1.了解旅游地的文化特征。

2.理解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

3.掌握旅游者与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世界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理,掌握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第十一章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考查目标】
1.了解政治地理要求。

2.掌握国家基本特征、国土与领土主权,掌握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3.能够分析某国的实力。

第十二章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考查目标】
1.了解行为地理学的基本术语、概念。

2.掌握行为空间与人类行为。

3.掌握人类行为区位选择模型。

第十三章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考查目标】
1.了解持续发展的由来。

2.掌握当今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3.掌握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一体化、掌握人文地理学将要参与解决的问题。

(二)、气象学与气候学
【考查目标】
1.气候系统的组成、特点和作用,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

2.引起大气增温、冷却的物理过程及大气温度随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的一般规律。

3.大气中水分循环过程,云、雾等天气现象的形成条件和过程,水分对天气变化的作用及全球降水分布。

4. 产生大气运动和变化的原因,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及规律,大气环流的成因。

5. 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结构、运动规律。

6.气候形成因子的作用及气候学意义。

7. 气候带的划分及各气候带、气候型特点。

8. 气候变化的史实,导致气候变化的因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三)、地貌学
【考查目标】
1.构造地貌的类型及其特征,火山和熔岩地貌的成因、结构及类型。

2.掌握风化作用的过程及机理,蠕动与崩塌的作用方式、影响因素及分类,掌握滑坡体的运动、形成条件及其形态特征,理解坡面侵蚀及其堆积物特征。

3.坡地的分类、崩塌及其类型与特征、滑坡及其类型与特征、泥石流及其类型与特征、蠕动及其类型特征、夷平面的概念与成因。

4.掌握河流流水的基本特征及其侵蚀、搬运、堆积作用过程及机理,熟练掌握河床演变(河床纵剖面和河床平面形态)特点,理解河漫滩的形成、演变及其影响因素、河漫滩的结构及形态特征、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类型,洪积扇的形态特征、结构及成因,了解冲积平原的形成过程及地貌特征,掌握三角洲及三角湾等河口地貌特征及水动力作用,掌握河流阶地的成因和类型,理解河流地貌发育中的水系形成、发展及分水岭的迁移和河流袭夺现象,了解流水侵蚀地貌演化过程。

5. 掌握岩溶作用过程及影响因素,了解岩溶水的分布、运动及分类特征,了解地表及地下主要岩溶的形态特征,了解岩溶地貌分布的地带性特征、岩溶地貌发育的阶段性特征。

6. 冰川地貌和冰川堆积物的核心内容:冰川的形成和类型、冰川地貌重点考察冰川宏观与微观侵蚀地貌(冰斗、刃脊、角峰、冰川槽谷、悬谷、羊背石、擦痕等);冰渍物与冰川
堆积地貌特征(岩性、矿物成分、粒度、结构、冰碛垄);冰水堆积物及冰水堆积地貌、冰前沉积、冰川接触沉积、冰川地貌组合;古冰川遗迹的判别。

7. 理解波浪、潮汐作用及近岸流,了解海蚀地貌及形成原因,掌握海岸带泥沙的纵横向运动及其形成的地貌和海岸均衡剖面,了解海岸的分类。

8. 掌握风力作用机理,了解风成地貌的主要类型,理解风成地貌的影响因素。

9. 掌握黄土的分布及性质,掌握黄土地貌类型,理解黄土地貌的发育, 灵活运用黄土地貌形成的有关理论阐述给定黄土地貌的演变过程
10. 了解气候和人类活动对地貌过程的影响,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貌过程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11. 运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解地貌类型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运用内营力、外营力相互作用的观点分析地貌的形成与演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