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智力障碍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教学内容
智力障碍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教学内容
训练对策
需要合理安排训练 和间歇性休息的比 例,及时调整训练 形式、控制好重复 练习次数以及合理 使用强化物等。
• 智力落后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率为60.6%, 大大高于正常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率与智 力障碍程度呈正相关。因此,有必要对智 力落后儿童进行专门的感觉统合训练。
• 对智障儿童以游戏的形式实施感觉统合训 练,能够较好地吸引其注意力,有利于培 养智障儿童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和良好的 社会行为,对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起到不 可替代的作用。
• 训练目标的制定要考虑受训个体的感知、 动作发展水平,也要考虑其认知、言语语
2.训练内容
• 学龄前智力障碍儿童——以低位统合能力训 练为重心
• 学龄期智力障碍儿童——在低位统合能力训 练基础上,不断增加感觉间以及感知觉与 动作间的整合,动作与认知、言语的整合
3.训练方式
• 智障儿童缺乏个人动机与兴趣,主动性差, 意志水平低下,在训练中一味采取强迫手 段,或者乏味的机械训练,智障儿童会产 生厌烦、恐惧、害怕等不良情绪,训练遭 到失败,甚至会产生副作用。所以在训练 中创设良好的氛围是至关重要的。
一、训练基本对策
• 1.训练目标
• 主目标是促进该类儿童各种感觉能力的发 展,提高感觉间以及感觉与动作间的协调 性和统整能力,确保儿童较好地进行日常 生活活动,并为提升其生存质量奠定基础。
• 辅目标是增强他们的认知、言语与感觉、 动作间的统整力和协调性,提高其学习文 化知识、掌握职业技能以及适应社会的淋 淋时,可以用游戏的口吻说“小司机到加 油站去加点油吧”调节孩子的活动量。
• 又如,为了让智障儿童掌握滑板爬的动作 教师可以用游戏的语言说“小乌龟快抬起 头来,小鱼和小虾游过来和你们做游戏喽”
•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用角色的身份贯 穿活动,教师处处以游戏的口吻进行引导, 智障儿童定会兴趣盎然,同时主动参与。
泛化能力
训练对策
须经常提醒儿童关 注示范或当下的操 作项目,项目间衔 接和转換要慢,往 往需要言语提示及 动作引导 。
记忆特点
记感忆觉缺感乏受目性的差性,、感速 度受缓范慢围、狭容窄量,小反、应难 以较保迟持钝、。再知现觉困恒难常。
性差,缺乏迁移和 泛化能力
训练对策
须考虑训练内容的密 度、进度以及巩固练 习的次数等 。训练 活动中,训练指令和 要求不能太多,忌讳
感觉统合训练对智力障碍儿童的 成效研究现状
• 这些研究主要包括感觉统合训练对智力障 碍儿童智能缺陷的改善和社会适应能力的 提高。
• 国内学者苑金美等对 113 例精神发育迟缓 的儿童进行了为期 2 年的感觉统合训练, 结果发现训练前后比较,儿童的智力水平 有明显提高,感觉统合失调问题也改善明 显。
• 卢莉颖等学者同样指出感觉统合训练对患 儿的社会适应能力、智力以及感觉统合能 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他们还认为早期 干预可以最大程度改善和恢复儿童的身体 和心理发育障碍,以达到最为理想的发展 状态。
• 智力障碍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研究仍维持 在病症改善阶段,学者们还认为感觉统合 训练可以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更好地适应社 会生活;但从感觉统合训练的实际开展情 况来看,尚还缺乏提高智力障碍儿童整体 发展地综合训练方法研究。
• 坐于平衡台上,
• 趴于滑板上,学做小乌龟,一边游泳一边 和小鱼、小虾做游戏。
• 将智障儿童所喜爱的情节融入感统训练中。
②语言游戏化
• 教师语言的游戏化,能让智障儿童产生积 极的情绪,充分调动智障儿童的主动性。 教师要有意识地关心、启发、暗示、引导 和鼓励指导智障儿童,而不是以主观命令 去代替他们想、代替他们做,其目的是启 发他们的想法,使他们玩得更愉快。
智力障碍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
运动特点
感觉感受性差,感 动受作范笨围拙狭、窄手,指反精应细 程较度迟低钝、。协知调觉性恒差常。
性差,缺乏迁移和 泛化能力
训练对策
动作类型由易到难、 运动器官由少到多, 且有意识开展针对 他们的肌力、关节 活动度及动作协调
性方面的训练。
注意特点
注感意觉的感集受中性性差、,广感度、 分受配范及围转狭移窄大,多反比应正 常较儿迟童钝差。,知常觉出恒现常顾 此性失差彼,的缺现乏象迁。移和
• 训练形式丰富多样,创设快乐氛围
①情节趣味化
• 赋予感觉统合训练过程游戏化的情节,能增 强趣味性、娱乐性,更进一步激起智障儿童 良好的情绪和积极从事活动的力量,从而使 他们活跃起来。
• 如:趴地推球,球推进的是一个个小动物的 嘴巴,
• 钻进布袋,学做蚕宝宝,随着蚕宝宝的一天 天长大,钻出布袋。
• 跳着去游玩,推着羊角球,钻过山洞,绕过
树林,形成一列列火车
• 在大肌肉训练时,用“小青蛙捉害虫”的 游戏创设情境,代替乏味的原地跳跃。在 感统室的地板铺上“荷叶”,每片 “荷叶” 上还有一条或数条 “小虫”。训练时,孩 子们戴着青蛙头饰,听着儿歌 “小青蛙, 呱呱呱,抓害虫,保庄稼”,从这片 “荷 叶”跳到那片 “荷叶”,兴高采烈地捕捉 “害虫”。
多个指令连续呈现。
言语语言特点 感觉感受性差,感 言受语范语围言狭发窄育,迟反缓应, 常较伴迟随钝口。吃知、觉构恒音常不 清性晰差以,及缺语乏义迁理移解和困 难泛等化问能题力
训练对策
在训练中的指导语 要简洁明了、语速 要慢,并及时辅以 相应的手势或支持 性动作,帮助他们 理解语义。
意志品质特点 可感能觉存感在受能性量差代,谢感水 平受低范或围意狭志窄薄,弱反的应问 题较,迟在钝教。育知及觉训恒练常活 动性中差容,易缺出乏现迁疲移劳和, 做泛事化缺能乏力坚持性
③动作儿歌化
• 单纯讲授动作的要领,智障儿童很难理解而 且会感到枯燥无味,如果将要领编成朗朗上 口、充满游戏性和趣味性的儿歌,效果就会 迥然不同。
• 如智障儿童在跳床上跳跃,教师就可以说儿 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树起来,爱 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 又如,在“有趣的平衡台”中,要求幼儿利 用身体的各部位在台上保持平衡。教师就编 了儿歌“一二三四五六七,大家都来坐摇椅, 左摇摇,右摇摇,象个快乐的不倒翁。”孩 子们一边摇,一边跟着教师听、念儿歌,既 加强了动作要领的掌握,又不单调枯燥既调 节了宽松自由的气氛,又提高了智障儿童活 动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