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神病防治知识

精神病防治知识

精神病防治知识
1、什么叫精神病?
精神病是一种疾病,犯病时有害因素侵犯的部位是大脑,使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表现为:人的精神生活异常,如思维混乱、情感失常、意志和行为的异常,即为精神病。

2、与精神病发病有关的致病因素?
遗传因素:精神障碍中的几个常见病症,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障碍及某些类型的精神发育迟滞等均与遗传有着密切关系;素质因素:指的是一个人内在的心理素质与躯体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社会心理素质:社会心理包括个体心理与家庭、学校、社会以及每个人所处的社会习俗与文化背景等之间的联系;年龄与性别因素:如精神分裂症好发于青壮年时期,45-50岁的更年期所特有的精神障碍、甚至精神病,癔病一般多见于女性。

3、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最常见的疾病,其患病率为5.69‰,占精神病院人数的60-80%。

本病开始发病于青少年阶段,以16-30岁为最多。

病因未明。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精神疾患。

其临床特点是病人的情感、思维和行为与现实脱节。

一般没有意识和智能障碍。

4、患精神病后应怎么办?
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果是急性期,应该到相
关机构进行就诊,经过治疗症状缓解后,遵医嘱,可回家进行后期康复,但必须终身服药。

一、家属怎样照顾精神病人?
1、坚持系统的药物治疗。

一方面注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掌握其发病的特点,复发的苗头,药物副反应。

其次督促病人遵照医嘱按时按量坚持服药,切忌随意减药停药,药物由家属妥善保管。

同时,定期陪同病人到专科门诊复查,并作有关辅助检查。

2、合理安排好日常生活。

督促病人按时起床、刷牙、洗脸、更衣、整理房间、购物、听音乐、做户外活动等,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合理安排病人的衣、食、住、行,饮食应当易于消化、营养合理,忌酒、咖啡、浓茶和盲目吃补品。

3、营造适合康复的家庭环境。

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是慢性精神病人康复的重要外部条件。

家属应以和蔼、耐心的态度对待病人·尊重病人人格·生活上关心、体帖他·帮助病人正确认识对待疾病·消除悲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督促病人参加适当的活动。

尽量安排病人与社会环境接触的机会,不仅让他们参与家庭事务,还要鼓励多与朋友交往,督促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和社会活动,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同时,结合病人身体状况、病情许可和兴趣爱好,安排一些文体活动,愉悦身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