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一)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
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或(有的人)以为死,或以为亡(逃亡)⑵又间(暗地里)令吴广之(去、到)次所旁丛祠中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度.已失期 / 宁信度.,无自信也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既克,公问其故.D.固以.怪之矣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失期,法皆斩。
误了期限,按照(秦朝的)法律,都要被杀头。
②天下苦秦久矣。
全国百姓苦于秦朝统治已经很久了。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④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士兵们(或:士兵中)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情),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3.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4.对陈胜、吴广采用“鱼腹藏书”、“篝火狐呜”等办法的原因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卜封的人要他们“卜之鬼”,于是就照着做了。
B.这样做增加了神秘感,使大家认为鬼神都在帮助陈胜,增强了信心。
C.借以在群众中树立“大楚兴、陈胜王”的信念和起义队伍的威信,表现了陈胜、吴广的组织才能。
D.为了制造革命舆论,争取群众的支持,表现了陈胜、吴广的组织才能。
5.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1)士兵对陈胜的敬畏(2)起义爆发前夕人心躁动、紧张而兴奋〔3)陈胜善于斗争和他的组织领导才干6.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1)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2)做事周密细致(3)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7.用自己的话说说节选部分是怎样表现陈胜非凡的领导才干的?在谋划之初,以“死国”来突出起义的必要性,再分析形势,指出起义的必要性。
接着果断提出“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然后丹书“陈胜王”三字于帛,置人所罾鱼腹中,又命吴广夜之次所旁丛祠中,用篝火装“鬼火”,学狐狸的声音大叫“大楚兴,陈胜王”,从而树立并巩固了陈胜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为他率众起义打下牢固的群众基础。
8.读贾谊《过秦论》中的一段文字,结合上文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
(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天下云集响应,赢(赢:提,背)粮而景(景:同“影”,像影子一样)从。
山东(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①这段文字与《陈涉世家》(节选)中陈胜怎样的预见相一致?请你把陈胜的预见写出来。
号召天下的百姓反抗秦朝的统治,会得到很多人的响应。
②两段文字写的都是陈胜、吴广起义,但在表现内容上各有侧重,请分别说明。
《陈涉世家》中这段文字侧重写起义的原因和策划(谋划)的经过;《过秦论》中的这段文字侧重写起义的影响和起义引发的结果。
9.通过天下形势的分析,陈胜认为起义能够成功的条件有两个:①天下苦秦久矣;②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10.“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的人,陈涉的“鸿鹄之志”是反抗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摆脱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
11.为了这次起义,陈胜、吴广做了哪些舆论准备?置书鱼腹,篝火狐鸣12.“世家”是记王侯的,因为王侯是一个地区的实际统治者,世代保有其国,对全国政局有一定影响,故其传记称“世家”。
陈涉并非王侯,司马迁为什么把他列入世家?《史记》中的任务传记分三类:“本纪”记帝王,“世家”记王侯,“列传”记人臣。
陈涉出身低微,起义后虽自立为王,但为时仅六个月。
之所以列入世家,是因为在秦王朝的严密统治下首先发难,的确是非常之功。
可见司马迁看重的是功业,而不以成败论英雄。
(二)《陈涉世家》(节选)《史记•项羽本纪》(节选)[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1.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
①吴广素爱人(向来)②比.至陈(等到)③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统帅,率领)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①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甲文中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
4.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陈胜是怎样的一个人?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确人。
5.这段文字写的是起义开始的情形,能准确表示起义步骤的三个关键词语是激怒其众、并杀两尉、召令徒属。
6.吴广为什么要故意激怒将尉?答案要点:①以激怒其众。
②以激怒众人,也为杀尉寻找理由③杀尉7.陈胜、吴广为什么在杀尉之后才“召令徒属”?“召令徒属”的目的是什么?在杀尉之后才“召令徒属”,表现谋划之周密,以防不测。
“召令徒属”的目的是晓以利害,坚定起义信念(或召令“徒属”共举大计,争取“徒属”参加起义)。
8.你如何评价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发表自己的看法。
鼓励有创新的看法。
提示:说出理想抱负信念,只要自圆其说即可。
这种比较阅读题型很重要【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联系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先帝。
2.甲段中加点的两个字,“胄”的读音是Zhòu,“身”的意思是亲自。
3.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共同目标是什么?恢复汉室一统霸业。
(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兴复汉室”“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等4.“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天下计”,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5.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
(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
等等。
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等等。
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等等。
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等等。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仓.鹰击于殿上(同“苍”,青色。
)⑵长跪而谢.之(道歉)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可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⑴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⑵与臣而将四矣。
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4.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
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
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
(答出要点及过程,意近即可)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
5.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示例:⑴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⑵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⑶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
6.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的意思。
弗(fú)敢不敢长(zhăng)者忠诚厚重的人,也指年高有德行的人错(cuò)意放在心上怫(fú)然发怒的样子免冠(guān)徒跣 (xiăn) 摘下帽子,光着两脚以头抢(qiāng)地撞地休祲(jìn)吉祥和凶险缟(găo)素穿丧服色挠(náo) 屈服的神色7.根据课文内容的理解,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秦王并非真心易地,意在吞并。
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B.“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C.秦王不说,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②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一眼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至善”的话呢?安陵君虽然对秦王的野心洞若观火,无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争取周旋的余地,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