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学习方法一、带着求知的渴望进入物理的世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更好,没兴趣也要培养。
物理本来也很好玩,有趣也有用,培养兴趣并不难。
喜欢一件事,你就会专心的去做,会为之而付出努力,这也是学好的前提。
再有, 若是课堂实验的机会少,可以用专门的实验软件——“VCM仿真实验”,一种与实验室实际操作一模一样的线上模拟实验,反复观看实验演示,抓住每个实验的细节,并能善于总结出规律、结论。
反正就是用一切办法使自己对物理感兴趣。
二、读书是获得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翻开每一个科学家成功的奋斗史,都看到"着迷"地读书的篇章。
读书,首先要认真精读课本。
物理课本是经过很长时间教学实践后编写出来的,讲述的是本学科的最基础的知识,里面珍藏着"科学巨人们"的智慧之果。
阅读课本时,不能"一目十行",而要按照老师的指导,非常认真地一个概念一个概念,一个公式一个公式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消化吸收。
要注意课文的思路~它要说明什么问题,是怎样说明的。
对重点的段落和关键的内容,要特别用心细致地阅读,一字一句地理解。
对物理中说明问题的特点——有事实的根据,有充分的理由,要注意领会。
对书中的例题,不能只看它如何应用公式,还要看它是怎样分析问题的,看看自己合上课本后能否重做出来,看看自己还能不能有别的方法去做。
在学完每章之后,还应把整章内容做一个小结,把内容整理成有纲有目的系统内容,系统地掌握它。
还要学习应用课本的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现象。
不要对课本不读不看,一味只是赶着完成作业,这样是决不能学好物理基础知识的。
除了精读课本外,同学们还可以广泛阅读更多的物理课外书刊。
在阅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自己读不懂或读得不大懂的内容,这不要紧,从阅读中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也是有益处的。
这种阅读的主要意义在于开阔眼界,扩充知识回,使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在更广阔的物理世界中翱翔。
三、乐于观察善于观察观察也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我们每一个人,从婴儿时起。
由于对周围千变万化的现象感到好奇,留心地观察,逐步积累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经验。
这些经验有真有伪,要去伪存真。
特别是在学习物理时,更要认真采用观察的方法,要从单纯的好奇的观察提高到有目的的观察。
怎样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呢?首先,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时.要大量挖掘我们已经通过日常观察积累起来的有关经验,并去伪存真。
例如,一个物体受力时是否可能没有别的物体作用于它?在日常接触到的各种物质中,哪些较易或不易传热?要用正确经验做基础,深入理解有关知识。
观察演示实验,要目的明确,在做演示实验之前,老师往往会讲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采用什么仪器,仪器如何放置,实验怎样做,希望同学们观察些什么。
这些话都是很重要的,是我们观察的依据,我们都要听清楚,还要边听边思考,想一想将会得到什么结果。
看演示实验必须全神贯注,因为演示实验是在讲台上做,仪器有时比较小,而实验现象往往变化很快,这就需要集中注意才能把现象看到,而且最忌只看结果而不看过程。
我们必须全神贯注跟着老师的操作,看清每一步骤中的变化。
实验中的每一步骤有的快,有的慢,快的要不遗漏,慢的要有耐心。
很多实验往往又分几个步骤。
例如做证明运动着的小车停下来是因为受阻力的缘故这一演示实验时,是让小车先后3次从斜面的同一高度下滑,而桌面处3次分别放上光滑程度不同的表面。
我们要认真注意到3次放的高度是相同的,并要想一下为什么,然后注意观察在3个不同表面上运动的小车所走距离有什么不同,这3个不同的表面提供了什么不同的条件等等。
观察演示实验,不但要在观察时思考,还应在实验后继续思考。
除了沿着老师指导的方向得出结论外,还要想一想,这个实验还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自己能不能提出更好的实验方法。
而且,联系这一演示实验,看看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例如,联系上面提到的实验,我们很容易想到,如果坐自行车从斜坡冲下来,在柏油路上就会比在沙路上冲得更远。
四、手脑并用做好实验实验,在学习物理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加深我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培养能力。
在实验中应通过自己动手,边观察、边分析、边总结,解决下面的问题:1.通过实验,对许多抽象的物理概念和定律有丰富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易于理解。
如物质的三态变化,从固态到液态要吸热,晶体熔解时温度不变,这些现象通过苯的熔解实验后,将深信不疑,印象深刻。
2.通过动手操作,更仔细地认识各种物理仪器、装置的构造和性能,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常用仪器。
物理实验使用的各种基本仪表和装置,就是今后工农业生产和科研中使用的各种仪器装置的基础,今天学会了操作,将来就有了操作的技能基础。
3.在实验中掌握一些基本测量方法。
例如测定细小金属丝的直径,采用多绕很多圈来测量的"以大量小"法;在测定未知电阻值时可以用"替代法","比较法";为了减少实验误差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等。
这些实验的基本方法都将大大提高我们的实验能力。
4.在实验中应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遵守实验室纪律,爱护仪器;实验课前做好预习;实验时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忠实记录,按时完成;保持清洁,做好收尾工作,完成实验报告。
养成这些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品质,将来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生产者和科学工作者。
五、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没有积极的思考、不可能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我们从初中开始,就要养成积极动脑筋想问题的习惯。
要理解和掌握好物理概念,就要研究和思考这个概念是怎样引入的?定义如何?有什么物理意义?例如对于电阻,要搞清楚:根据什么实验事实而引入电阻概念?电阻的定义是什么?它的单位是怎样规定的?怎样测量导体的电阻?等等。
有比较才能鉴别。
应用对比法,是我们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分清一些概念和规律的区别,使它们不会混淆起来,从而正确地理解这些概念和规律的一种好方法。
首先,接触到每一个新的物理概念或规律时,把它和日常生活中已经形成的观念相对比,看哪些是一致的,哪些是不同的,纠正生活中对概念的模糊看法。
例如,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原因,但日常生活中往往有这样错误的感性认识,认为要保持物体具有恒定的速度,是要用力的。
我们必须把这一错误的看法拿出来对比,然后才能正确地掌握力的概念,对物体惯性的认识和应用惯性定律分析问题,才不会产生错误。
其次,把我们前后学过的相互联系的概念进行对比,例如质量与密度,压力和压强,功和功率,热量和比热等等。
这一对对概念,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伸延,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要从定义、物理意义、单位、实际应用加以对比。
对一些类似的概念和规律可以用列表法进行对比,例如列表对比串联、并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等。
六、要正确使用数学工具数学是研究物理的重要工具,在学习物理时,我们一定要正确地运用好这一工具。
应用数学工具学习物理,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把概念、规律的数学公式,与用文字、语言叙述结合起来,真正理解式子的物理含意,不要单从纯数学关系上理解公式,避免产生物理意义上的错误。
例如,物质密度的定义式是D=m/v,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个式子的数学关系,说物质的密度ρ与质量m成正比,与体积V成反比呢?不能,因为密度ρ是描述每种物质固有特性的物理量。
例如,铝的密度是2.7 X 103千克/米3,不管把铝做成小铆钉,还是大铝块,ρ都是这个数值,怎能说它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呢?所以公式ρ=m/v只是提供了一种测量和计算密度的方法,即,当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就可利用这一公式计算出构成这一物体的物质的密度。
(2)在进行物理计算、推理时,要把物理计算和简洁的文字说理结合起来,才能使解决问题的过程物理思路清晰,方法简明严格。
计算得到的结果,也要明确它的物理意义。
(3)要养成用作图来表示物理过程和规律的习惯,如画物体受力图,简单机械的力图,晶体的熔解曲线,物体的运动情况图,光路图等。
自觉学会按题画图,看图识义,提高正确用图的能力,克服做练习不画图,不用图的坏习惯。
七、做好练习在课文每一单元后面,都有一些练习题。
这些练习题,可分为四类:1.问答题。
在描述某些物理现象后,提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要求我们应用刚学过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分析解答。
2.讨论题。
根据题目所提出的物理现象和条件,应用物理规律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化,回答题中提出来的"是什么"、"如何变化"、"情况又如何"等问题。
3.计算题。
应用物理规律和公式,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已知数值计算未知结果。
4.实验题。
应用所提供的实验仪器,或联接线路,或进行实验验证物理定律,或测定某些数值,并作出分析、判断和讨论。
初中物理学习大纲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
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
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及改进的意见。
3.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
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4.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5.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6.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物质属性7.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
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8.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9.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10.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物质的结构和尺度1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1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1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1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新材料及其应用15.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
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16.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
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17.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18.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19.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0.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
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21.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
能举例说明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2.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机械运动和力23.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