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33
(五)后弯的供给曲线
34
第四节 垄断市场下的税收转嫁与归宿
(一)垄断条件下税收对价格的影响 (二)供求弹性与税负的归宿 (三)税收方式与税负的归宿
35
(一)垄断条件下税收对价格的影响
• 从需求曲线看,当需求曲线完全无弹性时,则垄
断者可以任意提高价格,将税收负担转嫁于消费
者。
• 当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时,假定边际成本为常
之。也即,纳税人一方面通过提高售价的方式
将一部分税负向前转嫁给买方,另一方面通过
压低进价的方式将一部分税负向后转嫁给卖方。 这一情形称为混转或散转。
12
二、税负转嫁的一般规律
税负转嫁是通过价格升降实现的,如果价格 不能自由浮动,纳税人虽有转嫁的动机,却不存 在转嫁的条件,税负的转嫁也是不可能的。
在价格可以自由浮动的前提下,税负转嫁的
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替代效应:课税会降低
闲暇相对于劳动的价格,从而引起纳税人以闲暇
代替劳动。
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收入效应:课税会使纳
税人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促使其为维持原有的
收入水平而减少闲暇的消费,增加劳动投入量。
23
第二节 税收的经济效应
4、对储蓄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税收对私人储蓄的替代效应:课税会减少 纳税人的实际利息收入,降低储蓄对于纳税人 的吸引力,促使纳税人增加即期消费。
2、对消费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税收对消费者选择的替代效应:课税之后, 会使课税商品的价格相对上升,消费者便增加无 税商品的购买量,减少课税商品的购买量。 税收对消费者选择的收入效应:课税之后,
会使消费者可支配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的购
买量,而居于较低的消费水平上。
22
第二节 税收的经济效应
3、对劳动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课税会降低纳 税人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促使纳税人为维持原 有的储蓄水平而减少即期消费。
24
第二节 税收的经济效应
5、对投资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课税降低了投 资收益率,从而降低了投资的动力,驱使 纳税人以消费等经济行为替代投资行为。 税收对私人投资的收入效应:课税降低 了投资收益率,驱使纳税人为维持以往的 收益水平而增加投资。
,从而他以后应纳的税收一
n
次性转嫁给了卖方。价格的降幅即税收转嫁 总量为: PV PV
i 1
Ti (1 ri )i
11
• 税收资本化主要发生在土地等某些能产生长久收 益的资本品的交易中。如果征收土地税,地价就 会下降。 • 混转或散转
– 对纳税人来说,前转和后转的形式可以兼而用
27
(一)对供给者课征的单位税
P T Pd S+T S
P*
PS
D
O Q' Q* Q
28
(二)对需求者课征的消费税
P Pd S
P*
PS T D
O
Q'
Q*
D-T Q
29
(三)对供给者课税与对需求者课税 的比较
P
Pd S+T S
P*
PS
D
D-T Q
30
O
Q'
Q*
(四)供求弹性对税负归宿的影响
生产者与消费者所承担的税负的比例取决于
5
2、税负转嫁方式
税负转嫁的基本方式有两种,即前转和后转。
前转又称为顺转,指纳税人通过抬高销售价格将
税负转嫁给购买者。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很多税种都与商品或商品
价格密切相关,大量的税收以价内税或价外税的 方式课征。作为从事特定经营活动的纳税人,往 往可以抬高已税商品的价格并把这类商品销售出 去,从而把该商品所负税收转移给下一个环节的
数,则向垄断者征收定额税T,则会使边际成本 曲线向上水平移动T。根据MC=MR,决定厂商的 产量与价格。生产者与消费者承担的税负比例由 供给与需求的弹性决定。
36
(二)供求弹性与税负的归宿
• 用代数法可以得到,税收使得消费者支付的价格 增量为: ⊿P=aT(2a+c)
• 在垄断条件下,当边际成本为常数时,即c=0,供 给具有完全弹性,买卖双方各承担税收负担的一 半; • 如果供给曲线斜率与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相等, 则,征收定额税由消费者承担1/3,生产者承担 2/3。
4
逃 税
与税负转嫁相联系的另一个范畴是逃税。
逃税指个人或企业以不合法的方式逃避纳税义务,包
括偷税、漏税和抗税等。 逃税与税负转嫁不同,税负转嫁只会导致税收归宿的 变化,引致纳税人与负税人的不一致,税收并未减少或损 失。
但逃税的结果是无人承担纳税义务,即无负税人,必
然造成税收的减少或损失。逃税是一种不正常的违法行为。
S+T P T Pd S
P*
PS
D
O Q' Q* Q2013-8-1来自40• 无关性定理
–税收对价格和产出的效应,与对供给方征税还 是对需求方征税无关。
• 分析结论
–在课征从量税时,税收最终由谁负担,和名义 上由谁纳税无关。
–税收转嫁和归宿的具体情况实际上是由税后的
均衡价格决定的。
41
供求弹性对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影响
程度,还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主要的有供求弹性
的大小、税种的不同、课税范围的宽窄以及税负
转嫁与企业利润增减的关系等。
13
1、 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 不能转嫁。对个人财产和劳动所得课征的 税收一般只能降低个人的消费水平,无法 转嫁出去。 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 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 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弹性,它们决定着税
后价格的上升幅度。
用代数法可求得供求弹性与税负转嫁和归宿
间的关系: ⊿P/(T-⊿P)=a/c a、c分别表示需求曲线弹性与供给曲线弹性。
31
从⊿P/(T-⊿P)=a/c推论:
• 1、当供求斜率相等时,买方和卖方所承担的税负相等; • 2、当供给完全无弹性时,即供给曲线斜率为无穷大时, 卖方将承担全部税负; • 3、当供给具有完全弹性,即供给曲线的斜率为0时,买方
• 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利用税法的选择性条款作适当的财 务安排,以减轻或解除税负的行为。 • 2、税法规定,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可以采用直线法, 也可以采用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企业通过测
算,选择最有利的折旧方式。
18
3、税法规定,劳务报酬所得按“次”计税。某
人分5次领取3500元报酬,每次都在800元以下。 4、从不违反税法这一点看,两者在性质上没有 区别。所以,有人把税收筹划称为正当避税。 5、许多国家打击偷税,但允许避税。
制的驱动下,纳税人必然千方百计地将税负转 移给他人, 以维护和增加自身的利益。
3
税负归宿
与税负转嫁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是税收 归宿。税收归宿一般指处于转嫁中的税负 的最终落脚点。
税负转嫁往往不是一次的,但税负转嫁 也并不是无穷尽的,总存在一个不可能再 转嫁而要自己负担税款的阶层,这一阶层 即为税收归宿。
• 假设某一资本品在各年末能够产生长期收 益流 R , R ,, R ,那么其现值的计算公式 1 2 n 为:
n Rn Ri R1 R2 PV 2 n i 1 r (1 r2 ) (1 rn ) i 1 (1 r ) 1 i
ri 为各年的利率,即贴现率。
10
–该资本品在出售时,买方所能接受的价格 即为 PV
16
四、税收负担的规避
(1)避税的性质 纳税人采取合乎法律规定的方法,有意减轻或解除税收 负担的行为。 减少收入但有利于完善税制。 (2)避税的方式 —调整组织结构;
—转移居所;
—转移收入; —转让定价。
17
税收筹划与避税的区别
• 1、避税是纳税人利用税法的缺陷作适当的财务安排,
以减轻或解除税负的行为;
经营者或消费者。
6
税负转嫁
如果加价的额度等于税款,则商品售出 后即实现了充分的转嫁。 如果加价额度大于税款,则不仅实现了 税负转嫁。纳税人还可以得到额外的利润, 谓之超额转嫁。
如果加价的额度小于税款,则纳税人自 身仍要负担部分税收,称为不完全转嫁。
7
税负转嫁后转
后转又称为逆转,指在纳税人无法实现 前转时,通过压低进货的价格以转嫁税负 的方式,后转往往是通过厂商和销售商以 谈判的方式解决的。 后转嫁的一种特例:税收资本化
19
第二节 税收的经济效应
替代效应:用来说明商品之间相对价格变化
后,人们如何调整购买行为。一般说来,人们会增
加对相对价格下降的商品购买量而减少相对价格
上涨的商品购买量。
收入效应:用来说明收入的购买力发生变化 后,人们如何调整购买行为。一般说来,随着商品 价格的上升,某一固定收入的购买力降低,人们会 减少该种商品购买量。
第九章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1
第一节 转嫁与归宿概述
尽管你费尽心机,去征你想征的税,但商 人们最终还是把他们自己承担的税收转嫁出 去。——约翰洛克 一、税负转嫁 1、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 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 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 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税
。假设政府每年向资本收益征 Ti 。则资本现值变为:
n Rn Tn Ri Ti R1 T1 R2 T2 PV 2 n 1 r1 (1 r2 ) (1 rn ) (1 ri )i i 1
–这时买方为购买这一资本品愿意支付的价
格也下降为 PV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需求弹性越
大,消费者负担的税收越少。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供给弹性越 大,生产者负担的税收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