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间美术欣赏

民间美术欣赏

中国矿业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考试科目民间美术作品赏析考试时间2011年11月学生姓名弓海军所在院系外文学院英语专业任课教师田晓冬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院培养管理处印制剪在指间,美在民间—山西榆次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与发展传承摘要:剪纸是一种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山西剪纸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它扎根于山西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

题材内容丰富,表现手法简练。

作品风格粗犷,内涵淳朴,表现力强。

这些民间剪纸作品与内容充分反映了民间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和心理需要,既美观实用,又具有求吉纳祥、驱利避害的精神功能。

本文主要分析山西榆次剪纸这种民间艺术的内涵与发展,以及在现代社会的意义,思考如何从文化艺术角度去传承山西这种博大精深的民间艺术。

关键词:榆次剪纸;文化内涵、发展传承Abstract:Paper cut is a popular folk art in Shanxi province with a long cultural history. It has some obvious local features reflected in most rural regions in Shanxi province. Due to the various themes and means of artistic expression, it has a special kind of esthetic experience and Aesthetic Mentality. This paper intends to take the paper cut of Shanxi as an example and gives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paper cut and its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In conclusion, it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hanxi’s paper cut crafts.Key words: Paper Cut; Cultur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一、引言山西剪纸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剪之巧夺神工,美在民间永不朽。

”这是当代文学大师郭沫若所写的赞美剪纸艺术的诗句。

晋中地区位于山西中部,民间文化艺术更是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特色。

榆次剪纸题材丰富多样,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曲图像、花卉禽兽。

这些剪纸大多寄托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如“五谷丰登”、“鹤鹿同春”等。

黄河水黄土山养育的山西人民具有粗犷豪放、朴实敦厚的气质和性格。

他们飞剪走纸,将自己的情思、才华和美好的心愿都倾注在朝夕相伴的剪纸中,构成了特有的地域习俗与人文心态,并显示着山西剪纸极高的审美价值。

地处山西腹地的晋中剪纸,具有圆润秀丽、纤巧精细的风格。

生活习俗是促进剪纸发展的社会因素,同时又形成了丰富的剪纸内容和不同的剪纸样式。

面对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应当探索适合剪纸这种民俗文化发展的新出路,保护和传承山西剪纸民俗文化。

二、山西榆次剪纸概述2.1山西剪纸的发展历史山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自古人杰地灵,根植于民俗文化中的剪纸艺术,承继了自上古以来的文化内涵,承载着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向往。

它是广大劳动人民精神的凝聚。

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强烈的地方色彩,充分体现了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特有的纯朴与憨厚。

山西剪纸分为两类,一是单色,一是彩色。

单色,是用一种颜色的纸剪成,朴素、大方、明快,表现力强。

彩色,则绚丽多彩,造型饱满粗犷,色彩鲜明浓郁,最先的剪纸作品并非是剪在纸上的。

到了西汉,我国随着纸的发明运用,剪纸便名副其实了,同时也大大推动了剪纸艺术的发展。

至南北朝时,剪纸已同当时风俗联系在一起,更丰富了剪纸的内容。

明清以来,剪纸之风,更在全国盛行,成为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它们大都出自农村妇女之手,无需经过专门学校培养、训练,而是世代家传,世世延续。

这种天然的熏陶,家庭的传导,使剪纸技艺延续了数千年。

山西民间剪纸特别讲究对称,成双成对,这也是一种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外在反映。

剪纸贴在窗上的叫“窗花”,贴在门上的叫“吊签”。

其中窗花用得最多,构图丰满,生动别致,装饰居室,顿觉清新,满屋生辉。

2.2山西剪纸的种类由于各人的观点合乎依据不同,剪纸的分类也不同。

从制作工艺来看,有用剪刀剪出来的,有用刻刀刻出来的。

从剪纸的纹样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人物、鸟兽、文字、器用、鳞介、花木、果菜、昆虫、山水等。

剪纸的特点,表现为题材的寓意,所以寓意可作为分来的依据,由此可分为:纳吉祝福、怯邪、除恶、劝勉、警戒、趣味等七类。

也有人认为剪纸的分类应以用途为据,由此可分为:装饰类、俗信类、设计类等。

还可以分为:衬色剪纸、套色剪纸、分色剪纸、点色剪纸、填色剪纸等。

2.3 剪纸的用途民间剪纸在山西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山西民间剪纸的体裁格式,根据各地民俗与实用需要因物、因事制宜。

最常见的是窗花,它的大小根据窗格的形状来定。

如晋北一带窗户格式有菱形、圆形、多角等样式,精致灵巧,妙趣横生;大的有四角、六角、八角呼应的“团花”,优雅大方。

有的地方,欢庆春节,或操办婚事都要贴“全窗花”,即剪出柿子、如意、牡丹、佛手、莲花、桂花等,祝愿新媳妇善于女红,早生贵子,美满幸福。

用途多种多样,第一是用于岁时节日的剪纸。

在岁时节日剪纸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春节和元宵时的剪纸。

第二是用于家族添丁之喜的剪纸。

另外还有用于日常生活的剪纸。

粮仓、水缸等盛物器皿是人们着重美化的“天地”。

一般都喜欢贴“鱼”(“鱼”谐音“余”),粮仓上贴“鱼”象征着家有余粮;水缸上贴“鱼”喻如鱼得水,有鱼必有水,源源不竭之意。

三、山西剪纸的审美内涵山西剪纸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在全省大部分地区广为流传。

民间艺人们按照自己的生活习俗以及审美观点进行创作,并融入自己的信念与情感,表达对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将美好的理想和心愿寄托在剪纸艺术之中。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山西民间剪纸中主要是歌颂积极的感情和美好的事物,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和歌颂顽强的生命力。

剪纸成为人们寄托美好愿望的载体。

在人类社会的创始阶段,从混沌无知的蒙昧水平转向对生命、生存的自觉意识,从人类的生存心理发展来看,吉祥观念的产生是人类在对生存中凶险、邪恶的境况和对图腾、神灵的恐惧敬畏的心理基础上产生的。

所以赞美生命、追求美满幸福的生活是人类的共性,求吉纳福也就成为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当今时代山西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思路4.1在当今时代山西剪纸这种民间艺术有何价值?我们该如何去发扬和保护民间艺术?这样的问题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当今社会物质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的设计工具、设计手段层出不穷。

计算机、互联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各种数码输入、输出设备的应用,使得人们在进行艺术设计创作时越来越倚重于信息技术的革新、进步,依赖于工具、手段的提高。

然而作为民间艺术中最具平面构成元素特点的剪纸艺术有着丰富的平面构成语言,其本身就是极具设计语言的作品,有着区别于其他任何民族、任何艺术形式的特点。

如何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是现在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

怎样让你的作品区别于他人,怎样才能被世界所接受?最重要的就是民族性和地域性,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被世界所认可,才能成为经典而不朽。

传统文化的缺失使民间艺术在当代的社会的形势不容乐观,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

一些边缘的、非主流的民间艺术及民间文化正在消亡,主流的民间艺术也在受着外来文化的冲击,群众主体的生活习惯、审美观念也与传统的民间艺术越离越远。

民间艺术的发展趋势应该适应当代的群众的审美观念的变化,与科学技术发展同步,也要与外来文化相互借鉴学习,吸之长补其短。

4.2目前由于中国社会正处在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转型期,山西剪纸也面临着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这主要体现在艺术功能的改变上:由原来的作为养家糊口的手艺或补充家用的副业逐步成为专业爱好者的一种技能,设计制作上更加专业化,作品风格也呈现出更强的装饰性而非实用性;更强调与现代生活的结合或作为装饰元素进入现代人的生活中,题材也变得更丰富多彩,比如现在到山西旅游,我们经常能见到以山西风光为题材的剪纸作品。

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年轻人中很少有人愿意学习传统技艺和费时费力的手工艺术,传统民间艺术面临后继乏人乃至人绝艺亡的境地。

五、总结山西民间剪纸艺术以其“意象寓意”“以意构象”的造型,成为了赞美爱情、讴歌生命、祈求吉祥、热爱自然的隐喻象征符号,她是经过历代“真”“善”和“美”的积淀、升华而逐步形成的对生命、对自然的礼赞,充分寄托和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

从政府部门到民间每一位剪纸艺术爱好者,都保护和弘扬山西剪纸的责任。

作为山西重要的文化地域,榆次承载着更为重要的义务,去保护和发展山西的剪纸文化。

探寻如何从这样一个艺术门类中找到与市场接轨的地方,让传统艺术形式能产生新的经济效益,这样才能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要想尽办法把山西剪纸艺术打造成地域的名片、中国的名片。

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从科学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民间艺术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山西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与民族根基,也是中国人民为世界人类文化做出的贡献。

传承和发扬剪纸这门民间艺术形式是我们每一个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六、参考文献[1]贾明生.山西民间艺术概览[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2]王树村.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史话.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3]武一生.吕梁地区中阳民俗剪纸[M].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1990.[4]曹雨.中国民间艺术剪纸实用技法与精品荟萃.金盾出版社,2007.9 [5]尹秀凤.实用民间剪纸艺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6]王树村.纸马艺术的发展及其价值.美术研究,199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