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桃花源中的人听了渔人“具言所闻,皆叹惋”,对其原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为桃花源外的世界的动乱黑暗而叹惋。
B . 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
C . 为渔人的颠沛流离而叹惋。
D . 为桃花源外的世界战乱频繁、赋税繁重、民不聊生而叹惋。
2. (2分)与下面例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念无与为乐者
A . 念念有词
B . 心无杂念
C . 念念不忘
D . 念过大学
3. (2分)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
B .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
C .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
D . 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
4. (2分)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不知/天上宫阙
B . 我/欲乘风归去
C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 . 相与/步于中庭
5. (2分)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其一犬坐于前
A . 其一犬坐/于前
B . 其一/犬坐于前
C . 其一犬/坐于前
D . 其/一犬坐于前
二、填空题 (共4题;共11分)
6. (5分)《答谢中书书》结尾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康乐”指________的________,作者引出这位诗人,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________
7. (1分)课文《记承天寺夜游》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
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8. (1分)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夕日欲颓________沉鳞竞跃________晓雾将歇________与其奇者________
遂至承天寺________藻、荇交横________ ________盖竹柏影也________
9. (4分)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号________。
丹阳秣陵人,著有《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轼文集》,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朝的文学家。
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三、问答题 (共1题;共5分)
10. (5分)《梵天寺木塔》文末写“人皆伏其精练”有什么作用?
四、翻译 (共1题;共2分)
11. (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君将哀而生之乎?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3)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4)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
12. (18分) (2019七下·江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
寻途登觇① ,见巨蛇围②如碗,摆扑③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
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割之。
然审视殊④无所见,大疑。
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⑤不可去。
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⑥已破裂云。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觇(chān):察看,窥视。
②围:指蛇的身围。
③摆扑:扭动摔打。
④审:仔细。
殊:极,很,完全,非常。
⑤攧:同“颠”,跌、摔。
⑥额(é)上革肉:头顶的皮肉。
(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闻崖上有声甚厉/但闻燕山胡骑鸡啾啾
B . 寻途登觇/寻十余里无迹
C . 渐近临之/沧州南一一寺临河干
D . 则一螳螂据顶上/可据理臆断欤
(2)请用三条“/”给下列句子断句。
久之蛇竞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3)结合选文,说说小小韵螳螂为什么能置巨蛇于死地。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填空题 (共4题;共11分)
6-1、
7-1、
8-1、
9-1、
9-2、
三、问答题 (共1题;共5分)
10-1、
四、翻译 (共1题;共2分)
11-1、
11-2、
11-3、
11-4、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 12-1、
12-2、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