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城市建设史
1. 四大文明古国起源地带,年代和代表性的城市
古埃及非洲东北部尼罗河的下游(底比斯城)死者之城位于左岸,城市位于尼罗河右岸,卡纳克与鲁克索神庙则是位于城中。
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两河流域及伊朗高原地区,乌尔城(城市平面为卵形,有城墙与城壕,两个港口通往水面,厚墙围抱宫殿庙宇,墙外是普通百姓和奴隶的居住地,划分明显,宫殿式四合院的,庙宇平面较为规整,一般是四方形平面),波斯波利斯(位于平缓山坡上,平面组合井井有序。
地段的西北角是建筑群的大门,地段中央是两个巨大的接待厅,大厅的南边是宫殿、宝库和后宫)新巴比伦城(总平面大体呈矩形,由于防筑需要,筑有两重城墙,间隔12米,墙厚6米,城东加筑了一道外城,内城有9座城门,城市主轴为北偏西)
古印度:印度河-哈拉帕文明达罗城(毗荼人建,平面为正方形,有3条南北大道和2条东西大道,分划如棋盘。
分两部分,稍高的是卫城,东侧是较低的原市街地。
)
中国:黄河流域河南二里头遗址郑州商城
2. 古代城市的起源说:1.社会分工学说2.防御学说
3.宗教学说
4.地利学说
3. 古代美洲的城市:印第安文化:特奥蒂瓦坎城(羽社神庙的金字塔)
玛雅文化:提卡尔城,奇清依扎城
印加文化:马丘比丘城
4. 古代希腊的城市规划思想:1.对思想城市的追求-理性、秩序2.唯物主义思想3.城邦,社区精神4人本主义5积极和丰富的公共空间6追求理性主义-希波丹姆模式
5. 希波丹姆模式的内涵:(米利都城: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城市路网采用棋盘式。
两条主要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间敞开呈现L形,有多个广场。
市场及多个中心位于三个港湾附近,城市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部面积较小,南部较大。
城市分为4个功能区)1.采用一种几何形式的,以棋盘式路网作为城市骨架的城市结构模式2.城市中有公共空间,城市典型平面中有两条大路垂直从城市中心通过。
3.把城市分成3个区:圣地、公共建筑区、私宅地区4.把城市居民分成3个区:匠人住区,农民住区,城邦卫士与公职人员住区。
希波丹姆模式的意义:1满足战争后,城市的重建2.确定了新的城市秩序和城市思想
3过于强调理性。
城市呆板,千篇一律4.对地形的忽略
6. 雅典卫城:卫城发展了民间圣地建筑群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
卫城的建筑布局不在是刻
板的简单轴线关系,而是长期实践的结果。
卫城的各个建筑位于空间的关键位置上。
从卫城内能看到周围山峦的秀丽景色。
7. 古罗马城市建设思想:1.世俗化:城市代表崇高精神寄托的神庙建筑已经退居次要地位,而公共浴室和剧场等宣扬现世享受的建筑大量出现。
2.军事化:罗马营寨城开辟道路来解决交通问题,来缓解货物集结和运输3君权化:城市统治者的宣扬工具,铜像,广场,凯旋门等成为城市空间秩序组成的核心和焦点。
8. 城市病:罗马病,创造了辉煌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成就,却始终未能创造出健康的城市生活与城市文化,城市物质繁荣与精神空虚的矛盾。
9. 古罗马城市规划的思想来源:一.伊达拉利亚思想:1.统一的模式修筑城市2.山崖上,石岩,高地之上建设城市3.以宗教指导为思想,城市地区的划分极为明显。
二.古希腊思想,营寨城,希波丹姆模式-简化希波丹姆模式-营寨城
10. 城市的奠基仪式:1.选址2划分地区,地区再分地块3确定街道走向4.城市奠基仪式
11. 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1.总结了自古希腊以来的城市规划,建筑经验,对城址选择、城市形态,城市布局,建筑与建筑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很精辟的见解。
2.提出了理想城市建设模式(一。
理性原则二。
有比例关系三。
城市要有直接的美感四。
军事防御原则)
12. 理想城市的概念:平面为八角形,城墙塔楼间的距离不大于箭射距离,使防守者易于从各个方面阻击攻击者。
城市的路网为放射环形系统。
市中心广场有神庙剧中。
为避强风,放射形道路可不直接对向城门。
13. 主要的罗马时期广场:罗马共和广场(重点)庞贝中心广场
14. 西欧中世纪城市布局的特征:1选址:军事防御,领土安全,山地之上,水源丰富,粮食充足。
2.教堂占据城市中心的位置,教堂广场时城市的主要中心。
3.中世纪划分为若干教区4中世纪城市特色,轮廓线,色彩鲜明。
(红色的锡耶纳,金色的威尼斯,黑白色的热那亚,灰色的巴黎,色彩多变的佛罗伦萨)
15. 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1.城市对人本主义的追求2.城市的人性化主义3城市对理想主义的追求4高雅精英主义营造思维5对前人文化的尊重,注重城市规划的延续性6文艺复兴时期的规划最终演变陈巴洛克风格和古典主义风格。
16. 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城市:阿尔伯蒂论建筑费拉锐特理想的城市斯卡莫齐理想城市人性的场所
17. 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城市:威尼斯和佛罗伦萨
18. 巴洛克风格的特点:1.形式上是文艺复兴的变流,追求视觉冲击2.城市平面,广场空间,
几何化,规整化。
19. 新古典主义:1绝对君权的产物2唯物主义的反映(1对抽象对称和协调的追求2对城市空间,园林,城堡建设的几何关系和数字逻辑的追求3对周线和主从关系的强调4对君主的颂扬)
20. 巴黎城市改造:1.修建了很多广场,旺道姆广场胜利广场和协和广场2.街道的建设巴黎中轴线3.对宫殿的修建与改造4对城区的扩张和整改。
21. 近代欧洲城市革命:1科学革命2工业革命3工业城市的产生(传统中心城市迅速扩张、新兴的工业城市大量出现、交通沿线的城市不断产生)4.城市内部布局焕然一新(交通枢纽成为城市中心、工业厂房仓库大量出现、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商业金融中心产生、城市面貌开始更新)5新的城市病又开始蔓延(人口拥挤,住房短缺环境条件恶劣城市盲目扩张的问题)
22. 巴黎改建:1完成了十字形大道和外面两圈环道2拓宽了新的道路(满足环境和政治有关)3继承了19世纪拿破仑的帝国风格,形成一个城市的统一体4对道路的宽度和建筑的高度进行了限制5改变原来的墓地,建大型的公共墓地6把城市改建分成多个中心7完善大规模的排水设施,供水市政设施等。
23. 近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产生的渊源:1空想社会主义(16世纪托马斯.摩尔乌托邦1817 欧文新协和村1829 傅立叶基督教之城)2.公共卫生运动1875年英国颁布公共卫生法3.环境保护运动1890年英国颁布工人阶级住宅法4.城市美化运动(巴黎改造西特.古代罗马的几何美学1890年美国的公园运动)
24.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1思想内核-社会改革的主张2空间模式-城乡交融,群体组合的社会城市3田园城市是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城镇,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各类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被乡村带所包围。
全部土地归公众所有。
25. 盖迪斯综合城市规划的思想:1城市研究的综合观物质和精神;人文;生态等方面去研究。
2区域协同观3注重实践4人文关怀
26. 芒福德城市规划思想:1城市观2区域观3规划观念:反对机械,城市从无机到有机。
27. 霍华德城市规划的思想(对现代的城市规划思想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提出了著名的三种磁力的图解城乡磁体-建设立项的城市,应兼有城与乡两者的优点,并使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像磁体那样相互吸引,共同结合。
28. 现代机械理性的城市规划思想:西班牙马塔1带形城市(以一条宽阔的马路为脊线、在道路两边进行建设、道路无限向两边延伸,通过交通来解决人们出行,城市发展问题)2
工业城市城市从满足工业发展来组织城市
29. 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1改变城市的结构和形态,无序的集中变为有机的疏散2连接城市快车道,应设在带状绿色系统中
30. 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及实践:1城市必须要集中2.改善中心区,加强集聚,通过现代技术,用空间解决问题3.城市拥挤问题通过提高密度来解决4新型高效的交通系统5合理分布城市功能的问题。
规划的中心思想是疏散城市中心,提高密度,改善交通,提供绿地,阳光和空间。
实践:昌迪加尔城和巴西利亚
31. 赖特的广亩城市思想:1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城市2.每一户都有足够土地,足够生产粮食3.居住区之间以超级公路连接,提供便捷的交通4.沿公路设公共设施。
32. 三代田园城市:第一代英国坎波诺尔德瑞典魏比林(特点:政府名义开发,全国土地资源和经济发展开拓规划既能生活又能工作的独立自主的新城)第二代:英国新城:朗恩科(特点:规模比第一代大,功能不如第一代严格,密度不如第一代高,交通规划比第一代新城先进)第三代:密尔顿.凯恩斯(特点:土地使用语交通紧密结合,活动中心布置在环境边缘,交通系统的高效率和突出的景观效果)
33. 雅典宪章:1933年1.城市的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2物质空间3.保留有价值的历史建筑4.制定城市规划5.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34. 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1.城市增长2.分区概念3.住房问题4城市运输5城市土地使用6资源与环境污染7文物和历史遗产的保存和保护8工业技术9设计与实践10城市与建筑设计
3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威尼斯宪章建筑和地段内罗毕建议历史地区华盛顿宪章城市和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