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培训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培训

死者在此 踩空坠落
死者在此处拆除 外架防护棚
死者坠落至底层构架 处搅拌机防护棚上
事故现场 事故现场
• 两点教训:
• 1、在从事高处拆除作业时应配备足够且完 好无损的个人防护用品,安全带要紧扣牢 靠处。
• 2、高处作业时应要求其下部配备防坠兜网。
2.16—某电梯井架坍塌事故导致的坠落死亡
•2013年11月,某施工单位一在建项目,发生一起电 梯井架体坍塌事故。事故造成一名在电梯井内拆模 的工人坠落死亡。
• 原因二:超期使用(备案牌标注有效期为“2012 年6月23日至2013年6月23日”,事故发生时为 2013年9月18日,超期2个多月)
• 原因三:日常维保不到位(没有按规定进行每3个 月一次的坠落试验,许多如螺栓、齿轮等零部件 老化锈蚀严重,上限位和极限限位装置失效)
• 其它: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地处武 汉闹市区,大部分单体已封顶,但仍未办理施工 许可证。
• 3、随时留意基坑状态变化,发现征兆要马 上撤离并及时报告。
2.12—武汉市“9.13”电梯坠落重大事故(2013年)
武汉市某工程,一 载满粉刷工人的电 梯,在上升过程中 突然失控,直冲到 34层顶层后,电梯 钢绳突然断裂,厢 体呈自由落体直接 坠到地面,造成梯 笼内的19人全部死 亡。
• 原因一:违规操作、超载(施工升降机标注核定人 数12人,当天上了19人,且为工人自行倒塌事故(2015年)
河池市大化县某项目基坑忽然出现塌方,导致塔吊倒塌。
• 原因一:基坑支护不牢固,观测发现异常未及时 采取措施。
• 原因二:塔吊基础设置不合理,埋深不足。
• 三点教训:
• 1、深度超过6米的基坑属于深基坑,是重 大危险源。
• 2、水位变化是造成基坑事故的常因,雨天, 尤其是暴雨天切勿随意进入。
• 四点教训:
• 1、梁、板、柱不宜同时浇筑混凝土。 • 2、外架不能做承重体系,拉结应规范牢固。 • 3、支撑系统木立杆尾径应不小于8CM。 • 4、错误的操作不一定酿成事故,但事故一
定是错误的操作造成的(必须时刻谨记!)。
法则强调两点:
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
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 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南宁市某市政项目,施工吊车将管道从沟槽底垂直 吊起,逆时针移动到地面距沟槽边2米、离地1米高 的位置时,管道右侧的钢插销突然脱出,砸至第4节 管道,造成躲在第4节管道的2人当场死亡。
• 原因一:起吊挂钎安装不牢固。
• 原因二:工人违规滞留在吊装作业半径内(躲在第4节)
• 原因三:起重司机违规在吊装作业半径内作业人 员未撤离的情况下进行吊装作业,现场无人指挥。
力。
2.4—柳东新区“9.6”中毒窒息较大事故(2014年)
柳州市柳东新区某房开项目,地质勘探人员在做人工挖孔 桩地质钻探时,1名工人下孔捡掉落孔内的钻头时发生窒 息,其余3名工人盲目下井施救,最终导致4人窒息死亡。
原因一:违反有限空间操作规程、未送风及做活体试验。
原因二:救援不当、现场未配备救援设施。
• 原因一:底板上下钢筋同时铺设,临时支撑不足。
• 原因二:板顶临时堆载过多。
• 三点教训:
• 1、上下交叉作业时应确保支撑系统牢固并 提供足够的支撑能力。
• 2、作业面上不应堆放过多的物品。 • 3、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赶工。
2.14—临桂县“7.1”高处坠落事故(2015年)
桂林市临桂县某工程,外墙线条装饰工人从5#楼25 层坠落到地面死亡。
南宁市江南区某厂房项目,在拆除外架作业时发生坍塌 事故,架体上17人坠落至地面,最终导致3人死亡,3人 重伤,7人轻伤。
原因一:外架拉结不规范(斜拉、扣件松动,且很 多已拆除)。
原因二:拆 卸方案不正 确,导致外 架局部集中 堆载。
• 其他情况:该项目曾获得自治区2014年下半年标 准化示范项目。
2.6—南宁市“10.7”土方坍塌较大事故(2014年)
南宁市轨道交通1号线某项目,在进行盾构机开仓换 刀作业时,土仓内发生土方坍塌,造成2名工人被埋在土 仓内,1人被泥石流冲出。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
该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未及时报告,存在瞒报事故 的严重违法行为。
该事故经近3个月救援后,才最终发现被埋的2名工人 的遗体。
河池市大化县某中学实验综合楼项目,在屋面构架混凝 土浇筑即将完工进行压光工作时,模板支撑失稳突然坍 塌,导致2人当场死亡。
• 原因一:屋面构架梁、板、柱同时浇筑。
• 原因二:挑篷用外架支顶、无水平拉结。
• 其他:外架拉结不规范、木立杆尾径不足8CM。
• 该项目被自治区、市、县三级下发过停工整改, 但依然不落实,其它单体建筑屋面构架已完工。
原外架基础牢固、连墙件规范设置
• 三点教训:
• 1、项目施工安全生产为动态过程,一时规 范不等于长久安全(必须时刻警醒)。
• 2、外架的连墙件等重要安全措施不能随意 拆除。
• 3、外架切记不得随意堆载。
2.8—宾阳县“5.5”坍塌事故(2015年)
南宁市宾阳县某工程,在施工现场基坑消防水池部位, 发生砖胎模坍塌,将3名抹灰操作工人压倒,造成2人 死亡,1人轻伤。
海恩法则告诉我们,事故案件的发生看 似偶然,其实是各种因素积累到一定程度的 必然结果。任何重大事故都是有端倪可查的, 其发生都是经过萌芽、发展到发生这样一个 过程。如果每次事故的隐患或苗头都能受到 重视,那么每一次事故都可以避免。
2.3 天等“6.18”坍塌事故(2012年)
崇左市天等县某新建厂房发生局部坍塌,3名工人当 场死亡。
该事故至少导致南宁市轨道交通1号线通车延迟3个月 以上。
原因一:违反操作规程(未对前仓测压即进入作业)
原因二:未严格进行监测(地面已出现裂缝,未重视)
其它:瞒报事故(违反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 查处理条例》第九条“事 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 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 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 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 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 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 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 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 告。)
• 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掌握救援的基本 知识和配备相应的救援设备。
• 3、必须按照设计的步骤施工。 • 4、完善监管手续是为了提升安全保障力。
2.5-玉东新区“8.12”中毒窒息较大事故(2015年)
玉林市玉东新区某项目在进行污水管道检查井清理作业时, 发生中毒窒息事故,导致3人死亡。
原因一:井孔长期封闭,氧气已严重不足,违反下井操作规 程、未送风及做活体试验。
• 三点教训:
• 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应严格按照操作程序 进行,不得违反操作规范。
• 2、认真观测,发现事故隐患(征兆要高度 重视)。
• 3、不得瞒报事故,瞒报属于违法行为,需 要承担刑事责任(本事故中,项目经理、 劳务公司负责人等4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2.7—南宁市“3.26”脚手架坍塌较大事故(2015年)
• 原因一:作业层封闭不严。
• 原因二:进场工人未教育、擅自作业。
• 三点教训:
• 1、在外架作业时应确保作业层立面和水平 面的严密封闭。
• 2、上工前的登记、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十 分必要。
• 3、有恐高症状或情绪不稳定的人不能从事 高处作业。
2.15—某高处坠落事故(2011年)
某项目一外架工人在拆除47层外架防护棚过程中,踩空 脚手板从外架坠落至一层构架架体内搅拌机棚上死亡。
原因三:未按设计进行施工
• 1、设计采用人工挖孔墩基础,实际采用桩基础( 存在回避桩基静载检测嫌疑)
• 2、地质勘探在挖孔桩成桩后进行,实际应在成孔 前完成(为省钻探距离)
其他:项目人工挖孔桩已成孔,但未办理施工许可。
• 四点教训:
• 1、进入有限空间特别是地下有限空间作业 前应进行送风和动物活体试验。有条件的 最好配备气体检测仪器。
• 三点教训:
• 1、电梯井是高坠事故易发点,严禁进入。 • 2、不能向电梯井内倾倒建筑垃圾。 • 3、电梯井的安全防护措施严禁拆除,后期
安装防护拆除后无关人员严禁靠近。
2.17—某火灾事故
•2012年12月,某在建工地发 生一起火灾事故,约30分钟 烧掉活动板房三栋,过火面 积810m2。 •主要原因:居住在第5栋1楼 7号房工人,在宿舍内用电饭 锅煮饭后就去上班,电饭锅 煮饭时无人看管,当电饭锅 长时间通电加热发生故障时 烧着无人处置,引燃垫在电 饭锅下面的木板,并蔓延到 活动板房导致火灾发生。
死者在此(十一层电梯井)进行拆模作业, 将拆下来的钢管、方木等材料堆放平台上, 荷载超重,平台坍塌,从十一层往下坍塌至
一层。
死者随电梯井内架体从十一层往 下坍塌,坠落入一层此处。
事故电梯井内架体只有负二至一层是 用钢管搭设架体的,其余各层都是用 钢管加可调式顶托撑住电梯井壁搭设 的,一层一层的往下坍塌至一楼。
吸取血的教训 防范新的事故
——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巡讲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2.1—临桂“5.13”模板坍塌较大事故(2014年)
桂林市临桂县某公共租赁房项目,在浇筑北侧楼梯间 顶棚混凝土时发生模板坍塌,导致5人死亡、2人重伤。
• 原因一:顶棚木支撑叠层搭设。
• 原因二:外飘屋檐用外架支顶,无水平拉结。
• 原因二:土方堆放不规范,离基坑边不足2米。
• 原因三:事发地位于公路边,车辆通过产生震动。
• 其他:夜间施工照明不足、救援不规范、违规用 钩机吊管。
• 五点教训:
• 1、土方开挖应合理放坡,切勿垂直下挖。 • 2、土方堆放应离基坑边2米以外。 • 3、土方开挖周边不应有附加震动源。 • 4、夜间施工应有充足的照明措施。 • 5、禁止用钩机起吊重物。
• 两点教训:
• 1、吊装时应远离作业半径区域,避让危险。 • 2、吊装应配备现场的协调指挥人员,并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