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发展研究——以徐州为例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发展研究——以徐州为例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发展研究——以徐州为例作者:刘悦何颖顾玉婷陈心仪黄瑞来源:《今日财富》2020年第22期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以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村活力,以期通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突破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促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本文在阐述徐州市农业产业链延伸型、农业多功能拓展型、农业服务业融合型三种融合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徐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徐州市三种融合模式及整体融合度计算评价得分,分析三種融合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有效促进徐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引言2015年第一次提出了“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中央一号文件,并出台《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通过发展多类型的融合模式和多元化的融合主体,创新农村产业链和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2017年,江苏省为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颁布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8年,徐州市贯彻落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政策,沛县获评江苏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铜山区、邳州获批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为了进一步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徐州农村经济文化建设的进程,改善徐州农村地区的落后状况,徐州需根据自身发展现状,不断改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形成适合自身发展、可持续性强的融合模式,为今后徐州农村的合理发展做好准备。

二、徐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模式现状2019年,徐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81.72亿元,共有6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76家,建立1.08万家家庭农场和1.36万个农民合作社,为农村产业融合模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徐州市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农村产业融合模式,主要为农业产业链延伸型、农业多功能拓展型、农业服务业融合型三种融合模式。

(一)农业产业链延伸型农业产业链延伸型是以涉农企业为依托,由与初级农产品生产关系密切的产业所共同组成的网络结构,包括农产品研发、农作物耕种、家禽养殖、农产品加工、储存、销售、运输等,前延后伸,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由图1-1可知,2010-2018年徐州设施农业面积呈不断上升趋势,设施农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的设施装备体系提高农业效益,随着徐州设施农业面积的增加,徐州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农产品产出水平及农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促进徐州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徐州市邳州的“一头蒜的保健”作为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模式的典型,“邳州白蒜”品牌价值达142亿元,邳州常年种植大蒜60万亩,周边乡镇实施从选种、种植到田间管理、收获等各个程序的标准化操作,徐州市恒大食品有限公司等起到主导作用的龙头企业,通过对大蒜深加工方面的深入探索,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达到规模化生产,不断向国内外输出大蒜产品,且市场上销售有黑蒜、大蒜素等20多类的深加工产品,逐步实现了“一头蒜的保健”系列产品产业链。

在邳州,拥有大蒜贸易和深加工企业250多家,2018年自营出口额达4亿美元,在全省农产品出口县(市)中大蒜及产品多年位列第一,大蒜产业发展形成了集种植、深加工、贸易、研发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二)农业多功能拓展型农业多功能拓展型是指除了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以外,将农业与休闲旅游、文化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农业休闲文化功能和生态保护功能。

根据图1-2可知,2019年徐州乡村旅游区共计27个,五星级乡村旅游区1个,四星级26个,其中贾汪区和铜山区乡村旅游区个数较多,这些园区有餐饮、住宿、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等多种乡村活动,带动了徐州乡村农业的发展。

其中贾汪区根据农旅融合建立旅游产业新版块,以京杭大运河为依托,建设总长27公里的农谷大道,进一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贾汪区马庄村坚持文化立村、旅游惠民,充分挖掘当地民俗文化和生态资源,建立天下春、木兰草原等田园景观农业生产体验区,打造以马庄乐团、民俗表演团、中药香包基地等为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

村民将制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包,通过网络平台等渠道销售,成为致富产业之一。

2018年,到贾汪区旅游人数达到1020万人次,旅游综合性收入30.2亿元。

(三)农业服务业融合型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是指农业和服务业的融合互动,包括配送农产品、为农民推广技术、农业信息服务等。

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主要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模式,将“互联网+”融入农业生产、销售和服务中,推进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由表1-1可知,近年来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不断增长,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比例也不断提高,说明徐州农村不再局限于传统农业发展,越来越注重农村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村农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2018年,徐州市网络农产品销售收入约60亿元,农业信息化服务程度逐步提升,成立益农信息社会2175个,农业信息覆盖率已达65%。

丰县大沙河镇拥有充足的果业资源和农产品资源,通过建立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形成完善的农村电商美工、摄影、培训等服务体系,成功打造丰县大沙河苹果、秋梨膏等示范电商品牌产品。

2018年,丰县电子商务企业57家,销售农产品的电商840余家,成立中国快递公司企业18家,电子商务市场销售额达到33.9亿元。

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一)建立指标体系结合农村产业融合的内涵,根据科学性、数据可获取性、综合性、全面性的原则,选取徐州农村三产融合评价指标,构建徐州市三产融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1)。

评价体系以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拓展、农业服务业融合作为一级指标, 14个二级指标作为基础评价指标。

(二)熵值法的计算方法及步骤1.指标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根据建立的徐州市三产融合指标体系,搜集并整理了2010-2018年对应的二级评价指标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2011-2019年徐州市统计年鉴和2011-2019年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数据处理对各个评价指标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由于正向指标与负向指标数值有不同的含义(正向指标数值越高越好,负向指标数值越低越好),因此,使用不同的算法用于标准化处理。

其具体方法如下:(三)评价结果分析根据上述构建的评价模型,通过以上公式,计算2010-2018年徐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综合评价得分及三种融合模式得分见表2-2:由表2可得,2010-2018年徐州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综合得分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在2018年徐州市农村三产融合度综合得分首次超过6,表明徐州市三产融合在三种模式下取得较好成效。

在三种融合模式中,农业产业链延伸型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徐州市农业产业链延伸型发展最好,对三产融合贡献最大。

2010-2016年,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连续增长,2016年农业产业链延伸型已突破7,但2017年和2018年有下降趋势,因蓝天保卫战等政策的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到农业产业链延伸型的得分,但仍维持在6.4以上。

农业多功能性拓展型和农业服务业融合型在2010-2018年都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农业多功能性拓展增长速度最快,到2018年与农业产业链延伸型得分相近,超过同年融合度综合得分,说明农业多功能性拓展型发展势头较好,农业服务业融合型2010年至2018年呈上升趋势,但发展较为缓慢,到2018年得分仍低于5,还需进一步提升。

四、徐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存在问题根据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模型测算各级指标得分及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徐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仍有较大空间,各融合模式仍然存在问题,具体分析如下:(一)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发展可持续较差。

徐州市农业产业链延伸型在2017、2018年得分下降,在这一模式下的三级指标中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制造业利润总额、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制造业企业单位数、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制造业全部职工年平均人数,在同一年得分开始下降,说明这是影响农业产业链延伸型得分下降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徐州市为积极贯彻十九大精神,提出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对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治理力度,全面整治“散乱污”企业,因此徐州市农副食品加工制造业的生产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该模式本身需要龙头企业引导,所以对龙头企业要求较高,存在资本需求量大、运营资金紧缺等问题,进而使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发展受阻。

(二)农业多功能拓展型乡村旅游开发层次较低。

在农业多功能拓展模式中,乡村旅游游客人数与乡村旅游综合收入测算分数较高,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是促使农业多功能拓展模式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

2018年,徐州市乡村旅游示范区已有59家,各类休闲观光农业景点达到824个,随着各地区已开发项目趋于饱和,可能存在恶性竞争等问题。

目前徐州市乡村旅游大多经营模式单一,注重观赏性,无法满足游客对于旅游景点的多样化需求,并且宣传力度不足,缺乏地方特色,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弱,该模式带来的效益也将放缓。

(三)农业服务业融合型农村产业融合服务人才不足。

该模式下电子商务交易额的测算分数较低,增长较为缓慢,说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缓慢是阻碍农业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原因,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使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但由于农民文化知识、管理及技术水平较低,农村对于产业融合服务人才吸引较小,使得这些资源得不到有效合理利用,因此人才匮乏成为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

五、提升徐州农村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路径(一)助力企业绿色化转型,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目前,徐州市严格整治污染企业,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制造业利润总额得分明显下降,到2018年得分为0.8801低于2015年得分,企业效益受到影响,所以应加快企业绿色集约化生产,积极响应徐州打赢蓝天保卫战政策,制定并落实有效整治方案,遵守绿色环保准则,依法处理过剩能源,淘汰高能耗、落后工艺技术,鼓励企业开创循环生产模式,提高能源利用率。

徐州农业产业链延伸型得分与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制造业相关得分变化保持一致,说明龙头企业所拥有的资金、技术、人才等先进因素是带动产业整体发展的强大动力,扶持龙头企业,有利于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应拓宽对徐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投融资渠道,加快落实三产融合的各项优惠政策,建立产业融合专项资金,安排各项涉农信贷的有效渠道,保障龙头企业的资金支持。

(二)潜力挖掘地方特色,打造信息网络平台乡村旅游游客人数及收入不断增长,2018年农业多功能拓展型得分已接近农业产业链延伸型得分,为促进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与创新,应根据徐州不同区域、不同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民俗风情、历史文化,挖掘乡村自身特色,注重追求产品的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