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构成1平构基本概念
具象形态 明确细节特征的、特定的某类/某种/某 具有明确细节特征 明确细节特征 个(事物); 个性体现 个性体现。
抽象形态 相对于具体而存在,对具有共性的具体事 物的共同性的概括和类比 共性体现 概括和类比。共性体现 概括和类比
从 具 象 形 态 到 抽 象 形 态
从具象到抽象: 从具象到抽象: 简化、概括、夸张、 简化、概括、夸张、特点鲜明
五,作业练习: 作业练习: 1,收集或网上搜索包豪斯思想体系的资料, ,收集或网上搜索包豪斯思想体系的资料, 进一步了解构成艺术的来源, 进一步了解构成艺术的来源,扩充设计理 论的视野; 论的视野; 2,通过对平面构成四要素的理解、认识,举 ,通过对平面构成四要素的理解、认识, 例说明设计作品中的构成要素。 例说明设计作品中的构成要素。 3,从具象形态到抽象形态的练习: ,从具象形态到抽象形态的练习: 植物、动物、人物、风景…… 植物、动物、人物、风景
平面、色彩、 平面、色彩、立体构成
——新华电脑专修学院电脑美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
三大构成课程概要: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 三大构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 学习目的与要求: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及表现方法 形式美法则及表现方法, 1,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及表现方法,理解平面设计 中构成方法的体现和应用; 中构成方法的体现和应用; 掌握色彩构成的对比调和方法及色彩感觉的应用 对比调和方法及色彩感觉的应用, 2,掌握色彩构成的对比调和方法及色彩感觉的应用,理解 色彩在美术设计领域中的灵活应用; 色彩在美术设计领域中的灵活应用; 掌握形式美法则 形体、色彩、材质、空间在立体构成 形式美法则、 3,掌握形式美法则、形体、色彩、材质、空间在立体构成 中的体现和应用; 中的体现和应用; 要求: 要求: 认真完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作业练习。按时按量, 认真完成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作业练习。按时按量,做工 精细、态度认真、主题鲜明、有新意,格式规范统一。 精细、态度认真、主题鲜明、有新意,格式规范统一。
包豪斯的设计教育思想一直沿用至今 包豪斯的设计教育思想一直沿用至今
2,平面构成的基本理论
平面构成打破具象的描写, 平面构成打破具象的描写, 主要从抽象形态入手, 抽象形态入手 主要从抽象形态入手, 使人既具有对形的敏感性又具有创造性, 使人既具有对形的敏感性又具有创造性, 以反映多姿多彩的现代生活。 以反映多姿多彩的现代生活。
平面作品 特异构成
对 称 均 衡
打 散 构 成
密 集 构 成
对 比 构 成
发射构成
发 射 构 成
肌 理 构 成
构成的概念:
所谓构成,就是组织、安排的意思,在设 所谓构成,就是组织、安排的意思, 计中,把所需要的诸要素 要素, 计中,把所需要的诸要素,象机器零件一 按照形式美的法则进行“组装” 形式美的法则进行 样,按照形式美的法则进行“组装”,形 成一个新的,适合需要的图形。 成一个新的,适合需要的图形。
艺术与技术相统一 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遵循自然与客观法则
Bauhaus” “包豪斯”是德文的译称。 “Bauhaus”是格罗庇 包豪斯”是德文的译称。 专门制造的一个新字, 乌斯专门制造的一个新字 是德语Bauhaus的译 乌斯专门制造的一个新字,是德语 的译 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 音,由德语 (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 包豪斯的设计方法和教育理念体现出从感性到理性, 包豪斯的设计方法和教育理念体现出从感性到理性, 从感性到理性 从具象到抽象的科学 理性、严谨、 科学、 从具象到抽象的科学、理性、严谨、简约的设计 风格。 风格。
基本形的构成
在构成中,由于基本的组合,产生了形与 在构成中,由于基本的组合, 形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有: 形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关系主要有: 分离、接触、复叠、透叠、差叠、结合、 分离、接触、复叠、透叠、差叠、结合、 减缺、 减缺、重合
1:分离:面与面之间互不接触,始终保持 :分离 面与面之间互不接触 面与面之间互不接触, 若干距离。 若干距离。
5.差叠:形与形之间相互交叠,交叠的地方 差叠:形与形之间相互交叠, 差叠 产生新的形。 产生新的形。
6,结合:形与形互相结合而生成新的图形 ,结合:
7,减缺:一个形被另外一个形相减而只剩 ,减缺: 下相减后的图形; 下相减后的图形;
8.重合:形与形之间相互重合,变为一体。 重合:形与形之间相互重合,变为一体。 重合
1 构成的涵义和起源
1 构成的涵义 什么是构成? 构成在所有的视觉艺术中有什 么作用和意义?
自然环境中
点的构成
点的构成
线的构成
线的构成
线、面构成
面的对比构成
统一、 统一、变化 对比、 对比、调和
对称 均衡
节奏、 节奏、韵律 渐变、 渐变、发射
发射构成
渐变、 渐变、发射构成
视觉元素: (2).视觉元素: ) 视觉元素 把概念元素表现出来的外在的可见形式 概念元素表现出来的外在的可见形式 表现出来的外在的可见 视觉元素包括:大小、形状、明暗、色 视觉元素包括:大小、形状、明暗、 彩、肌理
关系元素: (3).关系元素: ) 关系元素 视觉元素在画面上进行组织 关系元素是把视觉元素在画面上进行组织、 关系元素是把视觉元素在画面上进行组织、 排列 关系元素包括:位置、方向、空间、重心 关系元素包括:位置、方向、空间、
2 构成的起源和发展
构成的起源 包豪斯说起 从包豪斯说起
手工工艺 大工业生产
各种艺术思潮: 各种艺术思潮:
英国工艺美术运 动 欧洲新艺术运动
德意志制造联盟 美国芝加哥学派
包豪斯学派
三大构成体系
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革命
1919年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 年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 院,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 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999
666
(4).实用元素: 实用元素: ) 实用元素 指设计所表达的含义、内容,设计的目 指设计所表达的含义、内容,设计的目 含义 的及功能。 的及功能。
3),基本形与骨格(P15) ),基本形与骨格 ),
基本形是组成画面最小的单位, 基本形是组成画面最小的单位 组成画面最小的单位, 基本形不宜复杂,以简洁为主。 基本形不宜复杂, 简洁为主。 为主
重复、 重复、近似 整齐、 整齐、秩序
密集构成 自由、 自由、动感
密集构成 自由、 自由、动感
色相对比 鲜明、 鲜明、艳丽
明度对比 鲜明、 鲜明、清晰
纯度对比 朴素、 朴素、华丽
补色对比
社会环境中
线的曲直对比构成
点的线化构成
线的运动构成
面的构成
点、线的构成
块体对比构成
块体减缺构成
2)平面构成的元素 )
平面构成设计的元素可分为以下四类: 平面构成设计的元素可分为以下四类:
(1).概念元素: 概念元素: 概念元素是那些不实际存在的,不可见 概念元素是那些不实际存在的, 但人们的意识又能感觉到的东西。 的,但人们的意识又能感觉到的东西。 例如我们看到尖角的图形, 例如我们看到尖角的图形,感到上面有 物体的轮廓上有边缘线。 点,物体的轮廓上有边缘线。 概念元素包括:点、线、面。 概念元素包括:
2.接触:形与形之间边缘正好相切。 接触:形与形之间边缘正好相切。 接触
3.复叠:面与面靠近时,由接触更近一 复叠:面与面靠近时, 复叠 成为覆叠,有前后之分。 步,成为覆叠,有前后之分。
4.透叠:形与形之间透明性的相互交叠,但 透叠:形与形之间透明性的相互交叠, 透叠 不产生上下前后的空间关系。 不产生上下前后的空间关系。
下次课我们将学习: 下次课我们将学习:
点、线、面的构成
4,学习三大构成的意义
1,提高我们的设计理论水平; ,提高我们的设计理论水平; 2,指导我们的设计应用实践; ,指导我们的设计应用实践; 3,加强我们的空间概括和思维拓展能力; ,加强我们的空间概括和思维拓展能力; 4,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四,任务一总结: 任务一总结 1,了解构成的涵义和起源 , 2,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理论和要素; ,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理论和要素; 3,掌握从具象形到抽象形的概括方法 , 4,明确学习三大构成的重要意义。 ,明确学习三大构成的重要意义。
骨格
骨格:能够容纳基本形的间架结构 骨格: 基本格式大体分为:90度排列格式、45度 度排列格式、 度 基本格式大体分为: 度排列格式 排列格式、弧线排列格式、 排列格式、弧线排列格式、折线排列格式
骨格的分类: 骨格的分类: 有规律性 非规律性 有作用性 非作用性
3,具象形态与抽象形态的概念
概念理解
构成元素、抽象具像 构成形象:点、线、面
平面构成
原理解析
形式美法则与表现方法
实践应用
图像构成元素、设计方法实践
概念理解
三要素、原色、补色、冷暖、色调等
色彩构成
原理解析
色彩的心理感觉和影响
实践应用
色彩美的表现方法:对比与调和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 重点: 1,平面构成中形式美规律的表现方法 形式美规律的表现方法 ,平面构成中形式美规律的表现方法——图形设计的思维 图形设计的思维 概括与抽象能力的拓展; 概括与抽象能力的拓展; 2,色彩构成中色彩心理感觉的实践应用 色彩心理感觉的实践应用 色彩具象、 ,色彩构成中色彩心理感觉的实践应用——色彩具象、抽 色彩具象 象表达意义及色彩之间形式美的搭配应用; 搭配应用 象表达意义及色彩之间形式美的搭配应用; 3,立体构成的造型、色彩、材料表现形式和方法; 造型、 表现形式和方法; ,立体构成的造型 色彩、材料表现形式和方法 难点: 难点: 1,构成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原理在设计中的灵活运用; 形式美法则原理在设计中的灵活运用 ,构成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原理在设计中的灵活运用; 2,色彩的对比调和方法的熟练使用及符合视觉美的色彩表 对比调和方法的熟练使用及符合视觉美的色彩表 ,色彩的对比调和方法 达与搭配。 达与搭配。 空间造型思维表现 3,立体构成的空间造型思维表现。 ,立体构成的空间造型思维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