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垃圾中转站及公厕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审核:审批:201 年月日目录一、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与依据(一)编制说明(二)编制依据二、工程概况三、施工组织机构四、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一)基础工程(二)混凝土浇筑施工(三)砌体工程(四)屋面工程(五)地面工程(六)门窗工程(七)安装工程施工方法及措施(八)给排水工程(九)采暖工程(十)电气工程(十一)装饰工程施工五、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一)质量保证体系(二)质量保证措施(三)技术质量措施(四)质量管理措施(六)消除质量通病措施六、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一)建立和完善项目安全管理体制(二)建立安全生产档案(三)制定安全技术措施七、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一)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细则(二)文明施工具体管理措施(三)文明施工检查措施八、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一)施工进度计划总目标(二)工程施工顺序安排原则(三)进度措施九、必要的其他措施(一)雨季施工措施(二)风沙天气的施工(三)高温天气的施工措施(四)环境保护措施(五)减少扰民、降低环境污染和噪声的措施(六)现场保卫、消防及预防意外伤害措施附表1 施工进度横道图附表2 施工总平面图一、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与依据(一)编制说明根据城市垃圾中转站及公厕建设项目的招标文件及图纸,结合我公司的施工经验及技术设备条件,编制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本设计主要阐述了施工组织、施工进度,以保证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的具体措施。
(二)编制依据1、城市垃圾中转站及公厕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本工程)施工图纸。
2、依据设计文件的要求,本工程的材料、设备达到以下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施工及验收规范。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1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127-200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标准》(JGJ\T23-2011)《建筑施工检查办法》(JGJ95-201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案前技术规程》(JGJ46-2012)有关建筑设计的其它规范及规定。
《采暖与卫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及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303-200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2007)二、工程概况城市垃圾中转站及公厕建设项目,开发区1座,市区4座,共5座。
建筑结构类型:框架结构,建筑层数:一层。
层高9.8米,建筑面积为158平米。
该工程区域为市区。
本工程计划开工日期为201 年月日,计划竣工日期201 年月日总工期为60天。
工程质量为;合格三、施工组织机构我公司以质量第一、开拓进取、诚信守诺、争创一流”为宗旨,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以图纸和合同为依据,以工程项目为中心,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
1、项目领导部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组成,项目经理是企业法人在本工程上的代表,具有人事、行政、工程成本控制、施工管理、技术决策、设备租赁的权利,对工程质量、进度、生产安全负责。
(1)、项目经理是工程的总负责人,负责对外联系及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工作。
(2)、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准备、图纸会审、技术问题处理、技术攻关、内业资料、技术签证等工作。
2、项目管理部由各专业施工员及管理人员组成,负责项目中各项具体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在本工程中,计划成立下述基层机构:施工组:由项目副经理负责,施工员组成,负责全部工程各项施工管理、人员管理、机械管理等。
技术组:由技术负责人负责,各专业工程师及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工程设计问题、施工技术、各项方案及措施、工程资料等工作。
器材组:负责材料及设备的采购供应工作。
质安组:负责具体各项工程质量、安全工作。
行政组:负责本项目经理部的日常行政管理及保卫工作。
3、作业层由施工班组、各分项工程施工班长及操作工人组成,主要任务是各分项工程目的具体操作实施。
施工现场管理机构四、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一)基础工程1、基础采用大开挖,因地处沙土地带放坡应采用1:1.5的坡比,土方外用不宜堆积基础四周,施工场地小确保安全。
2、灰土下正常情况下采用素土压实,用18-20T的压路机碾压。
压实系数达到设计要求。
3、如有出水等情况应与设计单位和勘察单位对接出新方案施工确保基础质量。
(二)混凝土浇筑施工本工程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浇筑,现场设置一中型混凝土搅拌站,根据要求实验室提出设计配合比。
并严格按配合比生产混凝土。
混凝土搅拌时间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1、混凝土浇捣的一般要求:(1)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3m时,必须采取措施,用串筒或溜管等。
(2)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
(3)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一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
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表面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4)浇筑混凝土时应连续进行。
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间歇的最长时间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
(5)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正完好。
2、梁、板混凝土浇筑:本期工程各单体工程的梁板混凝土浇捣将采用垂直运输的方法,将混凝土送至浇捣部位。
(1)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
(2)浇捣时,浇筑与振捣必须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慢些,梁底及梁帮部位要注意振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
(3)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浇筑此处混凝土时宜用小粒径石子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并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
(4)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厚板可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拖拉振捣,并用铁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后用长木抹子抹平。
施工缝处或有预埋件及插筋处用木抹子找平。
浇筑板混凝土时不允许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
(5)施工缝位置:宜沿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
施工缝的表面应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槎。
施工缝用钢丝网挡牢。
(6)施工缝处须待已浇筑混凝土的表面应凿毛,剔除浮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后,先浇一层水泥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应细致操作振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三)脚手架工程在结构施工工程中采用单排脚手架,其搭设要符合施工规范。
1、脚手架两端、转角处以及每隔6—7根立杆应设一根支杆,与地面角度应不大于60度。
2.最宽度不超过6跨,与地面呈45°— 60°度角,从上到下连续设置。
3、脚手架立杆间承重1.5m,大横杆间距1.5m,小横杆件间距为1米,均布荷载270kg /m²。
4、立杆垂直杆件接头相互错开,不在同一平面内杆间接要上下垂直。
立杆基础要夯实,平整加5cm*15cm*15cm的垫木,设置扫地杆。
5、架子搭设高度在3m以上时,每高二步,水平三步设一连接点,连结点必须要墙内、墙外、架体三点连结牢固。
6、架板必须满铺,不得在中间有空隙和控头板,并经常清理杂物,木架板厚度必须达5cm以上,施工操作步骤脚手板离墙面不得大于20cm,脚手板沿长铺设。
7、材料搬运的出入口及井子架口处,在上侧要搭设安全遮棚,棚长不得小于3m。
12、脚手架四角应有接地保护及避雷装置。
13、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应由专人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四)抹灰工程1、墙面抹灰要点(1)抹灰前必须找好规矩,即四角规方,横线找平,立线吊直,弹出准线和墙裙,踢脚板线。
应作托线板检查墙面平整垂直程度,大致决定后期灰厚度(最薄处一般不小于7mm)(2)墙面阳角抹灰时,阳角均作50mm宽高2000的1:2.5水泥砂浆护角线。
所有阴阳角均作R=6圆角(抹底灰时成型)。
先将靠尺在墙角的一面用线找直,然后在墙角的另一面顺靠尺抹上砂浆。
2、抹灰技术措施(1)审查图纸和制定施工方案,进行材料试验和试配工作,确定装饰和复杂线角和模型,做好样板。
(2)组织结构工程核验以及其它工种对以下主要项目进行检查:①、门窗框及其它木制品是否安装齐全,门口最低是否符合室内水平线标高。
②、预埋木砖及砼块或铁件是否遗漏、偏移。
③、水电管线配电箱是否安装完毕,是否漏项。
④、对已安装好的门框,采用保护措施进行保护。
⑤、组织施工现场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3、抹灰工程的质量要求(1)检查所用材料的品种,抹灰的颜色、花纹是否符合要求。
(2)抹灰工程的面层不得有裂缝,各抹灰层之间及抹灰面层与基层之间粘结牢固,不得有脱层和空鼓现象。
抹灰的分格条不得有错缝、掉角和掉棱,其缝宽和深浅应一致。
(五)屋面工程1、施工前审核图纸,编制防水工程施工方案,并进行技术交底。
2、施工工艺(1)工艺流程清理基层→找平挂线→铺贴屋面瓦→清理表面卫生。
(2)清理基层:施工前将验收合格的基层表面杂物清理干净。
(3)找平挂线:在基层上找平,按材料规格合理挂线,保证屋面瓦横平竖直。
(4)铺贴屋面瓦:严格按照已挂好的线铺贴,控制粘接层的厚度,保证瓦间空隙不要太大,合理铺设。
结牢固,无空鼓、翘边、损伤等缺陷。
(5)清理表面:挂瓦结束后,清理余瓦和表面的杂物,清扫干净。
(六)地面工程严格按设计要求及GB50209-200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施工。
1、水泥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严禁混用不同品种、不同标号的水泥,采用中粗砂,其含量不应大于3%,水泥砂浆应拌合均匀,施工时随时拍实,抹平工作在水泥初凝前完成,压光工作应在水泥终凝前完成,压光不应小于2次,并做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