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贡献和不足
[摘要]1982年到1986年,在邓小平同志旗帜鲜明的支持和推动下,连续每年印发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中央一号文件,联产承包被逐步深化确认,在当时生产机制的改革大大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拥有粮食量都成倍增加。
今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家庭承包制的活力已释放殆尽,它已经逐渐变成了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桎梏,只有对其进行整体创新,盘根错节的三农、城乡二元化难题才有解决的希望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贡献
上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广大农村经济落后,劳动生产水平低下,在当时的社会生产条件和社会生产劳动关系上确实促进了粮食生产和效益的提高,主要贡献如下:
1、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党中央再三强调农民对土地的承包制50年不变,其目的在于密切生产资料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使农民成为土地真正的主人。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重新调动起来,农村生产力因此又一次得到了解放。
2、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改善了农民生活。
家庭承包责任制建立以后全国各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农村彻底摆
脱落后面貌探索了一条新路。
乡镇企业的发展不仅为农业尽快进入现代化轨道开辟了一条新路,而且缩小了城乡差距,对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也起到了抑制作用,这是完全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改革开放以后农业经济的全面振兴,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3、为中国工业化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
新中国的经济底子是“一穷二白”,工业基础相当薄弱。
建国后,虽然争取了苏联的经济援助,但仅靠苏联的援助还无法全面开展工业基础建没,因此国家需要通过高积累来筹集资金,加快农业发展,使农业不仅不能拖工业化的后腿,还要为工业建设做出贡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国改革开放工业的发展和国家稳定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足
1.不利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保护。
我国土地资源稀缺,特别是人均耕地资源量少,人地关系紧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分到各农户手中,而根据中国的实际,法律对广大农民的约束性是最差的,越是刚性的法律到了基层越失去执行力,如果农民将手中大量农业用地将转为其他产业用地,耕地面积将会更加紧张,危机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也会对社会的稳定造成极大的威胁;从世界经验看,当前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逐渐摒弃土地私
有,出现了实行土地国有化的主张和趋势。
由此可以看出,土地私有化在我国既没有生存的意识土壤也不具有可行性。
2.不便于农业的综合治理。
与工业相比,农业对外界的自然环境的依赖更强。
而现阶段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导致局部地区极端性气候的频繁出现,使得农业的生产面临一个更加复杂的环境,在大涝和大旱面前,个人或小集体的力量是非常渺小的,因此需要集体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和统一的治理,才能战胜自然灾害,将自然损失降低到最小。
雷州地区属于平原丘陵地带,在夏秋之际常常发生干旱,而村里面的水库作为农业用水的最主要来源,往往就是矛盾的焦点。
在面临大旱时,如果没有集体和村干部的介入,是绝对不可能战胜灾害的。
但在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后,村民更加关心的是个人自家的田地,而对于修建一些公共水渠和抗旱水坝等水利设施积极性不高,由于这些基础设施的缺乏,结果又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
3.农民权益依然得不得根本保障。
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分户经营”之后,国家对农村土地经营的大部分控制权下放给了农村各级基层政权,基层干部掌握着土地发包、调整地价、决定费用收取和宅基地分配等权力,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能力,就使得乡村干部容易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同时,作为土地转让价值的土地补偿费,无法由集体成员的农民直接支配,而被各级基层政权截留,导致了类似其他集
体财产的所谓“人人所有,人人无权”的现象,极大的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4.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小,生产效益低下。
自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基本上按现有人口平均分配,把整块土地分割成许多小块分户经营,田埂、沟堰占了不少耕地。
由于耕地面积狭小,农民还在沿用传统手工劳动工具,机械化大生产既不合算,也不可能。
这既不利于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也不利于分工的发展,更不利于农业技术的进步。
超小规模的家庭经营使中国农村经济带有浓厚的小农经济色彩,使我国农业生产长期滞留在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阶段,导致农产品成本过高,缺乏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率低下。
5.阻碍了城市化进程和土地资源市场配置与效率的提高,导致城乡二元化割裂。
家庭承包责任制对土地使用权的划分,使农民对所承包的土地产生了恋土情节,农民不仅把集体所有的土地作为解决生活资料的来源,而且当作应付从事不稳定的非农产业带来的风险的一种手段。
承包制使许多外出务工的农民不能真正离开土地,安心从事非农产业;另一方面,又使得安心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不能通过扩大生产面积取得规模效益。
因此,承包制既阻碍了广大农民真正从土地上解脱出来,又阻碍了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于中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但它的潜力已经基本上被
挖掘了,要想使中国的农业发展更上一个台阶,土地规模化经营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农村的发展问题是目前我们国家和人民关注的首要问题,是制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瓶颈。
如何消除这一社会整体发展的障碍,相关的制度进一步改革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