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
样本
与模板共同扩增,以
反应每管真实的扩增
情况,如果内标和样
品都未扩增出结果,
则表示该管扩增无效
,应重新做。
内标的作用:避免假阴性
内标的种类:
同源、异源
内标的作用:
真实反应扩增效率 避免假阴性:假阴性是目前血液筛查中最
重视的问题之一,内标全程进行质量监控 质控
核酸检测中遇到的问题 与解决方案
NAT与ELISA互补
病毒变异 免疫静默期 实验操作失误 病毒感染的窗口期
病毒检测窗口期
项目 HBsAg 抗-HCV 抗-HIV
ELISA窗口期 项目 NAT窗口期
56
HBV 25
72
HCV 59
22
HIV 11
血筛用NAT试剂与临床用的不同
目的和要求不同
定性与定量
临床使用核酸检测主要目的是定量监测,进行疗效分析。 血筛用于病原体的定性筛查
血筛用NAT平台的要求
灵敏度
HBV≤10IU/ml;HCV、HIV≤200IU/ml
特异性
核酸的特异性高,几乎没有方法学假阳性 但要防止污染
内标(内对照)
为避免假阴性,要求每管阳性质控
自动化
大规模、高通量
关于灵敏度的几个问题
厂家宣传的灵敏度均指单人份检测,而非推荐 pooling方案的实测灵敏度
试剂的稳定性
试剂的灵敏度 试剂内标的最佳标准 试剂与全自动工作站的磨合
完善实验室管理
• 技术要求更高 • 操做要求更专业 • 质量控制更严格
降低ELISA检测的阳性率
完善采血前的筛查制度 提高血液初筛试剂的质量
完善的NAT阳性献血员的追踪制度
完善制度 持之以恒 不断总结
实时荧光优点
特异性好
引物、探针双重保证特异性 方法学假阳性很少
扩增检测同时进行,速度快,且不对扩 增产物进行处理,不易污染
荧光检测灵敏度高 罗氏第二代的NAT试剂也是使用实时荧
光检测
内标设计原理
内标为一已知低含量
内标 的与模板扩增效率相 似的一段DNA片段,将
它加入PCR反应液中,
验结果也有保证
内标与结果的判定
内对照(IC)使质控成为每管质控
使用双免荧光,保证内对照和样本反应条件绝对 一致
竞争性设计,保证受影响因素一致 结果判断原则:
样本检测阳性,无诊IC情况均报阳性 样本检测阴性:
内对照阳性,可以报阴性结果 内对照阴性,需要复检
通过软件自动判断,但建议要人工复核
进入计算机管理系统
由于标本多,还要进行pooling。为便于管理, 减少人为错误,最好使用全自动工作站,这样 POOLING号、标本号都统一自动记录,不易搞错
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工作强度,缩短实验时间
自动化的进程
手工提 取
半自动 提取
全自动 提取
工作站 式自动
提取
今后面临的问题
降低检测成本
核酸检测在血液筛查中的应用
深圳市血液中心
血液筛查是否需要进行核酸检测
无偿献血的新动态
“定期无偿献血者是低危的献血者” ,但是“以体检为目的定期无偿献血 者是高危献血者”而且这部分人群的 献血队伍正在扩大。这部分人群窗口 期的机率高于其他人群。因为在他们 中间高危的传播行为经常发生。
经过治疗后的HBsAg转阴,ELISA方法 检测阴性的献血者。
Pooling方案
灵敏度因素
检出血液中最低的病毒含量与标本汇集数 量呈正比
成本因素
试剂价格以test为单位,检测单位成本与 pooling方案有关
检测标本量及检测时间因素
扩增检测量=提取量×3(HBV、HIV、HCV) 与仪器密切相关
影响灵敏度因素
Pooling方案 内标的浓度 标本的加样量 磁珠的量和混匀 模板制作过程的损失和提取量
《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工作规范》临床用 于RNA(如HCV RNA)扩增检测的血标本建议进行 抗凝处理,并尽快(3小时以内)分离血浆,以 避免RNA的降解。如未作抗凝处理,则抽血后 必须在1小时内分离血清。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用于核酸定性检 测时,采集的抗凝全血应在48h内分离PBMC和 血浆,否则应在2448h内分离血浆和血细胞。
采血样管的处理
玻璃器皿在使用前应高压处理,因为 玻璃器皿常含有不易失活的RNA酶。最 好是热灭菌,250℃烘烤4小时以上可 使RNA酶永久性失活。异硫氰酸胍盐 (Guanidine thiocyanate,GITC)可使 DNA酶和RNA酶立即失活。
标本汇集
利用STAR工作平台,编制汇集软件。 合理的Pooling方案
实际应用灵敏度=宣传灵敏度×pooling数 IU才有可比性:WHO标准品以及国家一级标准品均以
IU为单位 HCV、HIV窗口期浓度高,因此对灵敏度要求较低。
美国FDA要求,HCV、HIV5000IU/ml能在pooling方案中被 检出
HBV的窗口期标本在30-300IU/ml之间,因此对灵敏 度要求高
批质控的选用及设定
使用低浓度样本为批阳性质控
由于有内标进行每管阳性质控,因此批阳性质控 主要目的是监控实验细微的系统误差。因此阳性 质控浓度选择要低
过低的质控会影响工作,因此不宜使用最低灵敏 度浓度
建议灵敏度的3-5倍较好
多阳性和阴性质控
不宜固定位置,最好随机分布 由于有内标,多阳性质控偶有个别出现问题,实
人员素质和清洁很重要
血筛用NAT对低浓度要求太高,高灵敏 度的试剂操作对人员要求高,同样的 平台不同的实验员有很大的差距。
平台建立初期会有较大问题 对人员素质要求与自动化程度成反比
实验室及仪器清洁很重要
由于少有高浓度标本,因此大面积的污染 不易发生。但由于试剂灵敏度高,如不随 时注意清洁,污染有积累效应,会出现散 发性样本污染,引起假阳性
实验室建设成本 人员成本 管理成本 设备成本(各厂家的设备是否兼容,兼
容性强的设备、试剂销路好) 试剂成本 质量成本
合理地进行集中化检测
提高检测质量 降低检测成本 集中的区域要考虑标本运送时间。
标本处理
标本留样和处理:也是核酸检测质量控制体 系中的重要环节,否则在检测之前病毒核酸已 降解,造成假阴性检测结果。
低于灵敏度也有检出的可能,这与取样几率有关
血液筛查常用的NAT技术
核酸提取均使用磁珠法
磁珠提取的原理:
将磁珠上标记特异性吸附核酸的物质特异性吸附 核酸,并通过磁分离技术将病毒核酸从裂解液中 提取出来
步骤:
裂解—吸附—洗涤—洗涤—洗涤—洗脱
优点:
磁珠提取特异性高,受标本因素影响小,灵敏度 高
灵敏度和特异性
临床在漏检与误差之间更重视误差 血液筛查用核酸目的是保证用血安全,更重视漏检
质控要求不同
临床用与血液筛查用质控要求也不同。临床试剂以定量准确和防 止误报为质控目标
血筛用以防止漏检为主要目的
阳性率也不同
临床更多的阳性;血筛更多是阴性
对自动化要求不同
临床更多用于病人,单人份检测,标本量少 血筛更多用于正常人,因此检测量不同,对自动化的要求也不同
易于实现自动化
缺点:
成本较高、并需要一定的仪器(半自动、全自动) 。完全手工工作量太大Biblioteka 实时荧光定量 PCR技术原理
所谓的实时荧光定量 PCR 就是 通过对 PCR 扩增反应 中每一个循环产物荧光信号 的实时检测从而实现对起始 模板定量及定性的分析。在 实时荧光定量 PCR 反应中, 引入了一种荧光化学物质, 随着 PCR 反应的进行,PCR 反应产物不断累计,荧光信 号强度也等比例增加。每经 过一个循环,收集一个荧光 强度信号,这样我们就可以 通过荧光强度变化监测产物 量的变化,从而得到一条荧 光扩增曲线图 。
核酸实验室管理软件
在实验室管理软件的基础上增加核酸 检测的管理模块,实现计算机管理,检 验结果自动控制。
NAT与ELISA检测的配合
1 同步检测 2 先做常规检测,再做核酸检测
自动化要求
保证质量
核酸检测对技术要求高,特别是血筛用对灵敏度 要求更高,所以自动化保证质量的持续性